曾经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研。
提起岳飞,你能想到什么?
排名第一的是能想到精忠报国四个字,一方面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实在太家喻户晓,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屠洪刚老师那首让人荡气回肠的歌曲,有那么几年,喝完酒在 ktv 里面,要是不吼上一首精忠报国,晚上回家都睡不着觉。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铿锵的曲调一响起,瞬间感觉自己也化身为保家卫国、所向披靡的战神,传唱度和正能量满分。
其次想到的是十二道金牌的无奈,魂断风波亭的悲壮,以及那个莫须有的罪名。
岳飞,作为一个悲剧英雄,就这样永远的留在了每一名中国人心中,被后世怀念、祭奠。
抗战时期,杭州沦陷,就连日本人都知道尊重岳飞的忠义,劫掠全城之际却对岳飞墓秋毫无犯。
每念及此,我都是不由一声苦笑,如果要说悲哀,相对于岳飞悲惨的结局,真正最让人悲哀的应当是他优秀、超越时代的军事思想的被忽略。
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忠,甚至有人还将之称为愚忠,却大部分都忘记了他的勇武,他的谋略。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忠臣,像岳飞一样殉国、冤死的不在少数,可很多都没能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凭什么岳飞就能得享大名,流芳千古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岳飞超绝的能力,他有着一支百战百胜的岳家军,能正面抗衡骑兵冠绝天下的金军,而且能战而胜之,甚至具备直捣黄龙的能力。
正因此,大家才会因为岳飞的冤死而扼腕叹息,秦桧等人才会在岳飞墓前跪了上千年,只因为他们害死的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是一位有可能带领南宋一统天下,开创万世之基的猛人。
很遗憾,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在各类历代名将的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总是白起、李牧、韩信、霍去病等人,至于岳飞,只能待在一个不够起眼的位置。
大家给予岳飞的定义总是精忠岳飞,而不是更为恰当的勇武岳飞。
然而事实上,岳飞不光自身武力值惊人,一手枪法出神入化,而且力大无穷,能开三百宋斤的强弓,破了武士挽弓的最高记录。
岳飞还有着极为出色,且超越时代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练兵、用兵上都远超同时代的将领,这也是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根源所在。
由于岳飞的含冤离世,他并没有著作留存于世,相应的军事思想也没能够被完整系统的保留下来。
我认为,如果岳飞能把毕生所学写出一本兵书,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当不低于《孙子兵法》。
金庸老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就设计了一个情节,金国王爷完颜洪烈请了一帮汉人高手来帮自己抢一本书,这书就是岳爷爷在狱中时,将自己生平所学的行军布阵,练兵攻伐的秘要总结而成的绝世奇书《武穆遗书》。
在完颜洪烈看来,只要得了这部遗书,学得岳飞兵法,大金国一统天下,根本就是易如反掌。
完颜洪烈的想法并不天真,金庸的构思也并非是一拍脑子而就,这些都是有事实依据的。
在翻阅各类史书中关于岳飞事迹的记载时,我无数次被岳飞精妙绝伦的军事思想和理论所折服,与其说他是南宋人,倒不如说他是一名穿越回去的无产阶级将领更为合适。
未有败绩
中国历史上能征善战的军队有很多,比如战国时吴起所率领的魏武卒,再比如两晋时期谢玄的北府军,还有李世民的亲军,开创了大唐伟业的玄甲军。
但是不管是战斗力、战斗意志还是战绩的能力,他们都比不过岳飞的岳家军。
魏武卒最光辉的战绩是阴晋之战,五万击败五十万,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神话成绩。
北府军也有类似的战绩,著名的淝水之战中,8 万北府军大破前秦苻坚 87 万大军。
可是这些放在岳家军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在有记录的战例中,岳家军自成军以来从未有过败绩。
不管是内部平叛,还是外部的宋金战争,面对天下无敌的金国骑兵,岳家军一改宋军的「只敢固城坚守,不敢野战」的传统。以步兵克骑兵,以骑兵碰骑兵,打出了无数个精彩的战例。
尤其是朱仙镇一战,《宋史》365 卷《岳飞传》载:「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要知道当时金兀术可是有十万大军,五百破十万,也难怪战后岳飞能够豪气干云的对诸将说道:「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支能媲美岳家军的队伍,那么我想只能是那支由红军演变而来,一路历经风雨的人民军队。
这倒真不是我瞎掰扯,两者之间相似之处实在太多,咱可以一条一条捋一捋。
农民军队
岳家军严格意义上来说,原本就不是一支正规军,建炎四年(1130 年),岳飞才奉命成军,这时候军营里只有不到一万人,岳家军最鼎盛时期有 10 万人,这些人可不是抓壮丁来了,基本都是收编的各农民起义部队的人。
可以说,「从群众中动员力量」是岳家军后期兵力大增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绍兴五年(1135年),原湖湘地区起义军中有多达五六万的壮丁都被纳入了岳家军。
这一点和红军的起源就特别相似,这些人贫苦出身,因此革命性特别强,也不怕死。但同时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水平低下,军事素养不行。
因此练兵就显得特别重要。
岳飞十分重视对士兵的训练,谨训习,重教战。这是岳飞治军的信条。
凡是不打仗的时候,岳家军总是在练兵场由岳飞亲自魔鬼训练。
史籍记载他「止兵休舍,辄课其艺,暇日尤详,至过门不入」。在岳飞手下当兵,想摸鱼那是不可能的,士兵不是在训练,就是在训练的路上。
在训练中,大小将士「如注坡、跳壕等艺,皆披重铠,精熟安习」。平日训练时跳壕、爬坡、冲锋一类的基本技艺,将士们都要按实战标准全身披挂进行。这样在真正战斗时,大家就不会因为有了装备的负累而变弱,从而保证了战斗力。
有一次岳云在训练中马受了惊,栽了个跟头,还没等岳云爬起来,就被岳飞派人架出去打了一百军棍,罪名是训练不力。
十军棍就能让人皮开肉绽,几天下不了床,一百军棍是个什么概念可想而知,仅仅因为马受惊,还是对自己的亲儿子,岳飞练兵之严格可见一斑。
然而也正是这种不要命的严格训练,才把一帮只会抡锄头种地的农民练成了一支百战精兵。
练兵这一点上,我军也是不遑多让。
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很多只是体现我军的勇,但是少有作品反映战场上勇猛的背后付出的汗水。
不管是红军时期,还是八路军和志愿军时期,我军面对的敌人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都是远超自己的,这也决定了,战士们必须在练兵场上付出比对手多数倍的汗水,才能够大胜仗。
我军训练之严格,是很少见的。
许多老八路回忆,当时搞投弹训练,目标是 30 多米的城墙碉堡枪眼;射击训练,越缺子弹越重视技术训练、越重视培养神枪手,做到毙一日寇平均耗弹 30 发,而正面战场则需 2000 发。刺杀训练,有的部队「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拼刺刀」, 白天训练一天,月亮地里依然杀声震天。有时已经倒下了,睡不着,或是一觉醒来,悄悄下地,提着枪又出去练。你 200 枪,他 300 枪,我就非刺上 400 枪不可,谁也不服谁。抗战中后期,八路军可以「只一轮对刺,前排的鬼子就倒下」(抗战初期,无论国军还是共军,与日军在拼刺水平上是存在差距的)。1959 年西藏平叛作战,有的老八路单刀手刃五六名叛匪,抗战时期的拼刺刀训练水平可见一斑。
不光练人,还练马。
当时冀中军区的冀中骑兵团,骑兵们只需要一个口令,就可以让战马跟自己一起卧倒在地,隐蔽不动。
上面这张照片,摄于 1939 年冀中军区骑兵训练场,拍摄者正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人马合一的默契程度让人啧啧称奇。
而这还只是骑兵的最正常操作,实际上什么马上劈刀、马山投弹、乘马越障、马上救护等课目,骑兵们都能熟练掌握。战马说跑就跑,说躺就躺,对骑兵团来说毫不稀奇。
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让我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神奇的兵王。
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就涌现出过 206 发子弹毙敌 203 人的邹习祥,442 发子弹消灭了 214 名敌人的张桃芳,以及一个人干掉 280 名敌人还做到全身而退的军神胡修道。
一穷二白的志愿军凭什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光凭勇气肯定不成,更多的还是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技巧,而这些的背后则是艰苦卓绝的训练。
常胜秘诀
一支部队训练水平高可以让他成为一支劲旅,但还不足以成为常胜之师。
想要常胜,需要治军严格,得到老百姓的拥戴。
很多时候,兵和匪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兵患大多数时候比匪患更加可怕。
出身贫苦人家的岳飞深谙此点,岳家军军纪之严明,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岳飞对军纪要求有两条:
- 第一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 第二叫兵不犯令,民不厌兵。
凡是涉及到军纪的事,在岳家军内部就是头等大事,是绝不能碰的高压线。
「取人一钱者,必斩」。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有一士兵擅自从百姓家中取了一缕麻绑东西,岳飞得知后,当即将其斩首。
为了维护军纪,每到一处,岳飞都要带着亲兵绕营巡视,发现士兵违法乱纪当即就会给予处理。
有一次一民居失火,岳家军二把手王贵手下一名士兵趁机盗取了民家的芦筏,岳飞立刻斩了该士兵,还以监管不力为由责罚王贵一百军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