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历史转折中的李世民|2022-11-24

今天我们来聊李世民。
 
李世民对于大唐实在太重要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世民在大唐创业初期挽救了大唐的命运,并且在玄武门政变之后,以一己之力拔高了大唐的国运天花板,避免大唐沦为翻版的北宋。
 
不过万事皆有源头,我们就以李渊的布局崩盘、李世民如何翻盘、继位后如何击败强敌为主题,聊聊李世民是如何挽救大唐命运的。
 
文章太长了,今天先发第一篇,剩下的部分明天发。
 
关于李渊这个人,我们现在因为李世民的光环,往往会忽略他的作用,其实在大唐创业初期,李渊才是那个最核心的人物。
 
早在616年底,隋炀帝杨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渊由此成为晋中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再加上李渊世袭的唐国公爵位,可以说李渊的地位比其他同僚都要高。
 
而刚得到任命的李渊,便开始组建自己的嫡系班子。
 
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因为逃避征伐辽东,都跑到太原避风头,过的战战兢兢,现在老同事李渊做了太原留守,瞬间感觉日子有了指望,纷纷投奔到李渊麾下。
 
晋阳宫副监裴寂是李渊的老表,晋阳令刘文静是裴寂的朋友,通过这层关系,他们两人也紧密团结在李渊的周围。
 
此外行军司铠武士彟、前太子左勋卫唐宪和弟弟唐俭,也想趁乱世取功名,纷纷押注李渊,劝他早日起兵夺天下,自己能捞个从龙功臣的地位。
 
而李世民“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团结了大批在野豪杰,以至于刘文静说李世民“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宗,年虽少,命世才也。”
 
发现了么,李渊和李世民的分工很明确。
 
李渊利用太原留守的身份招揽人物,李世民利用唐国公公子的身份结交豪杰,都是为了起兵坐江山做准备。
 
父子两人的合作模式,和汉末袁隗团结朝堂官员、袁绍结交在野士人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李世民是李渊组建嫡系班子的重要帮手,李世民是李渊嫡系班子的重要成员。
 
在这个班子里,出钱出力的李世民是有股份的,而远在河东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有参与组建班子,他们后来的身份应该是干部,而不是股东。
 
那李渊组建嫡系班子要干什么?
 
打天下坐江山呗。
 
往远了说,四百年汉室江山被曹家篡了,再过几十年江山改姓司马,随后南方有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北方有拓跋焘、高欢、宇文泰,最后才落入杨坚的手里。
 
往近了说,刘武周依附突厥雄踞晋北,林士弘起于豫章,陇西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拥兵三十万,翟让和李密纵横于河南,窦建德鹰扬于河北。
 
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四百年的乱世并没有结束,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二字早已没有神性,兵强马壮者即可为之。
 
即便是论做皇帝的资格,隋国公杨忠不过是西魏大将军起家,唐国公李虎可是“八柱国”之一,和杨忠的上级独孤信平起平坐。
 
这万里锦绣江山,隋国公杨忠的后人坐得,唐国公李虎的后人就坐不得?
 
没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在617年6月,李渊起兵反隋了。
 
李渊自称大将军,任命裴寂为长使、刘文静为司马、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和张道源为户曹、殷开山为府掾、温大雅和温大有兄弟共掌机密、长孙顺德、刘弘基、王长谐、窦琮为统军。
 
同时召回河东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任命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将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将军,李元吉为姑臧公、太原留守。
 
总共三万兵马,沿着汾河南下,扑向空虚的长安。
 
这份名单,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李渊的创业思路,或者说李渊的布局——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做为李渊的亲儿子,延续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亲王典兵”传统,独当一面,代表李渊执掌军队,或者镇抚地方。此前四百年,曹操重用诸曹和夏侯氏、司马炎分封诸王、慕容皝重用慕容恪和慕容垂、杨坚命四子镇守四方都是同样的思路。
 
而裴寂等外姓人物做为创业功臣,紧密团结在李渊的周围,帮助李渊处理中枢的军政事务。
 
这样一来,中枢的创业功臣和典兵的亲生儿子互相制衡,有事同做,有功同享,谁都不会尾大不掉,最终达到所有人唯李渊马首是瞻的效果。
 
即便是创业股东李世民,也只是打仗立功的机会多一些,实际地位并没有比李建成和李元吉高一级。
 
政治的精髓是制衡,李渊的布局其实还是那句老话,众建诸侯少其力。
 
在进军关中的路上,李世民一度杀的“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李渊则一路招降纳叛,把绛郡通守陈叔达、河东县户曹任环纳入麾下。
 
进入关中以后,李密部下王君廓、关中义军领袖何潘仁和李仲文归附李渊,李渊的堂弟李神通、长女李氏、女婿段纶带七八万大军与李渊会师,陈国公窦抗率灵武等数郡归附李渊。
 
这些人的到来,不仅壮大了李渊的军队和地盘,也扩充了李渊的嫡系班子。
 
618年5月,隋恭帝禅位,李渊登基建立大唐。
 
6月,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省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殷开山为吏部侍郎、陈叔达为黄门侍郎、萧瑀为内史令等等,其他功臣也各有任命。
 
同月,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同时封李神通、李白驹等九人为郡王,共计十二位宗王。随即以秦王李世民为太尉、陕东道大行台,节制蒲州和河北的兵马,并且派永安王李孝基为陕州总管、庐江王李瑗为信州总管、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节制河南的归附军队。
 
我不厌其烦的说李渊的人事任命,想表达的意思就是:
 
建立大唐以后,李渊延续了太原起兵时的布局,即宗王领兵征战或镇抚地方,外姓功臣要么居中枢处理军政事务,要么在宗王麾下效力。
 
立功以后,宗王和功臣互相制衡、宗王之间互相制衡、功臣和功臣互相制衡,李渊在太极宫垂拱而治,大唐便盛世可期。
 
而这些宗王和功臣,归根到底都是李渊的基本盘。
 
按照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传统,李渊的布局是非常合理的,以前四百年的成功经验,让李渊对这套政治路线抱有极大的信心。
 
但历史的进程怎会如你所愿。
 
重复了四百年的历史进程,走到群雄并起的隋末唐初时,突然来了一个九十度大转弯,彻底打破李渊的布局。
 
这是李渊万万没想到的。
 
 

2

 
 
 
619年4月,晋北的刘武周联合突厥骑兵南下,合兵三万进攻太原。刘武周一路高歌猛进,唐军连战连败,等刘武周兵临城下时,镇守太原的李元吉骗司马刘德威说:
 
“你用老弱守城,我带精锐出城野战。”
 
结果李元吉出城以后,头也不回,直奔长安而去,随后刘武周派宋金刚攻晋州,败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俘虏卫尉少卿刘政会。
 
这个时候,李世民还不是大唐的救火队长,李渊也不准备专用一个人领兵作战。
 
于是李渊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负责讨伐刘武周,收复山西。
 
但裴寂的军事能力太差劲,带兵赶到介休的时候,被宋金刚断绝水源,导致唐军全军覆没,裴寂狂奔一天一夜跑回晋州。
 
至此,整个山西地区沦陷,刘武周的兵锋直指长安。
 
而同时期,王世充以洛阳为根基,或招抚或攻取,在河南地区打开局面,史称“时河南之地尽入世充。”
 
窦建德也在河北攻城略地,并且攻破河南和河北交界处的黎阳,俘虏淮安王李神通、李世绩,和王世充的地盘连接起来。
 
对于定都长安的大唐来说,这样的局面意味着,国都长安时刻处于北、东北、西三路敌军的威胁之下,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打进关中,把李渊给灭了。
 
在地缘上,这是大忌。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历史转折中的李世民|2022-11-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