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唐如松:合作愉快|2022-11-25

有一个问题想要问问读者中的理工大神。什么是碳气凝胶?而碳气凝胶催化剂又是什么?
我自己先百度了一下,碳气凝胶是一种轻质、多孔、非晶态、块体纳米炭材料,其连续的三维网络结构可在纳米尺度控制和剪裁。它是一种新型的气凝胶,孔隙率高达80~98%。啥也不懂的我就根据这一段话,猜想了这是一个什么玩意儿。
碳气凝胶大概是一种非常轻的纳米材料。其体积内的百分之九十左右都是气孔和缝隙。而且这东西可以以纳米级尺寸裁剪成你想要的任何形状。直白一点说吧,如果要拿一个我们常见的东西来比喻,这就是一块高级海绵。只不过,它吸附的不是水,而是气体。
那么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也百度了一下。首先这种碳气凝胶可以是新型电池的制造材料。具体怎么做百度上说的我们看得不大懂,反正很厉害就是了。其次它可以作为储备氢气的载体。也就是让氢气都藏在它内部的孔洞和缝隙中。这样做的好处大概就是因为氢气之间都有孔洞壁和缝隙壁的隔绝,从而降低氢气所具有的可怕的易燃性吧。当然,这东西还有第三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清理污水,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还有。。。还有。。。还有很多我也看不懂的功能,我就不说了。
至于催化剂是啥,我有点理不清楚,大概率就是可以放到碳气凝胶里的气体物质,既可以被凝胶储备,也可以置换出凝胶里所储存的气体或其他物质。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哈,有懂的朋友请指证一下。总之,我的认知就是碳气凝胶是盒子,催化剂可以在盒子里外自由出入的东西。
当然,我一个文科都不及格的人去谈论理科的高精尖科技似乎不是在班门弄斧,因为我手里连斧子都没有,只有一把削水果皮的小刀,实在是自不量力。所以,我要说的其实不是这个我弄不懂的高科技,而是要说一个新闻。
日前俄罗斯门户网站“俄罗斯科学”发布了一条消息:俄罗斯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和中国的浙江大学联合合作制备出一种新型碳气凝胶催化剂。据研究人员说,这种催化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用作二氧化碳回收。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这个当前世界上人们最头疼的事情。瞧瞧,多么的高大上啊,拯救地球呢。这种催化剂相对于传统的催化剂来说,制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基于这一技术的成熟,未来还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制备和还原氧气和氮气等等等。。。
就目前科学家们公布的回收二氧化碳功能,我联想到了今年前期中科院宣布他们已经具备了把二氧化碳制备成淀粉的工艺技术。这个成果已经在9月份发布在《科学》杂志上了。在工艺成熟的情况下,如果再具备成熟而规模化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我想,二氧化碳的人工合成淀粉离我们也就不远了。这算不算是一种体系化研发成果中的一环呢?从二氧化碳的收集到二氧化碳的的淀粉合成,二氧化碳淀粉的全产业链?
然后,为什么在已经具备了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之后,又把目光瞄准了氮气和氧气的碳气凝胶催化剂上呢?氮气和氧气我们都非常熟悉,每天我们呼吸的空气中,78%是氮气,21%是氧气。也就是说,只要有了这两个气体,制备空气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于是我又联想到前几天航天科技集团的总顾问师龙乐豪宣布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中国的三人登月计划。坊间还有消息称,中国将会拥有自己的月球基地等等,当然,合成空气技术对于空间战和未来的空间飞行器应该是也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吧。有了空气制成和储备设备,广袤的真空宇宙,就不在是一个人类不能长期生存的地方了。
所以,俄罗斯媒体发布的这条消息看上去似乎只是一项简单的科学成果,但如果和某些其他方面的新闻连在一起看,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似乎又很是不一样。看样子,这些技术不但要拯救地球【降低温室效应】,还要飞出地球【从空气的合成到食品的合成】。如此看来,还真的有不一样的意义呢。
不过,如果这中研究成果同样适用与氢气的储备,那未来的氢能源交通工具是不是也更加安全实用很多了呢?如果能够为新型电池的研制做出贡献,那么,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是不是能够得到彻底扭转呢?当然,这些可能性科学家们都还没说,我只是在这里臆想。只是,二氧化碳的技术已经成功了,氮气和氧气的研发也正在路上。。。所以,现实意义还是非常巨大的。我所臆想的东西如果也能够实现,自然是更好了。
但是,这条消息是我在俄罗斯媒体上看到的,我百度的时候,国内媒体并没有对这个成果予以报道。但我却同时发现,其实浙江大学很多年来一直都是在致力于研究这种碳气凝胶催化剂的,而且成果硕硕。当前和俄罗斯的大学实验室一起研究,或者就是双方的合作契合度比较高,由此获得成果的进度和范围也会比较大吧。
不说那些我不怎么懂的科学研发,单就这种研发合作来说,中俄之间目前在某些领域的合作契合度正在趋于一致,比如航天科技,再比如未来社会科技的一些引领学科。。。我不懂哪些是引领学科,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方向,一种趋势。
而这种趋于一致,并不一定是科研性质的,更多原因是政治性质的,国际环境所需的,毕竟,美国人对于中国的技术打压无处不在,我们想要和外国合作搞一些尖端科技领域的研发,俄罗斯自然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选择,因为当前俄罗斯的国际环境比我们还要恶劣。所以,中俄之间的科研合作恐怕也不仅仅就是这个碳气凝胶催化剂项目,至于其它项目,在没有出成果之前,在我没有偶然间看到这个碳气凝胶催化器新闻之前,我们大家是不会知道的。而且,我们知道也没啥用,只要科学家们心里有数就行了,难道不是吗?就像太空站的建成,我们只要知道它在天上就行了,至于是怎么上天的,我们即便知道了又能帮什么忙呢?
俄罗斯的媒体报道这些事儿,自然是想要我们或者想要俄罗斯人民知道,中俄之间的合作还是挺多的,中俄的关系还是亲密的。中俄之间的未来发展还是可期的。在西方全面对俄打压下,俄罗斯也不是没有朋友的,不是没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的。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知道的事,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不代表它没有发生,没有在做。国家的发展,家庭的幸福,还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做,去奋斗,牢骚和阴郁的心情是无济于事的。昨天和桃李堂老师谈到了毛主席写《论持久战》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结合了一下我当前的心态,真的是自愧弗如,望尘莫及啊。能够在最黑暗的时期看到最光明的未来,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吧。而我等凡人,一定是意志松动的,信心不足的。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唐如松:合作愉快|2022-11-2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