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媒体《国防快报》的报道,俄罗斯重型运输机安-124,一周内10次秘密飞往中国。
这就让乌克兰紧张了,也让美国与北约紧张。
军事武器或弹药是不至于,这方面应该是中俄两国的默契,中国不会直接军事援助俄罗斯,我们以前也说过这一点,2月24日俄乌战争开打那一天,我们向各位提供了一个小品剧本,俄罗斯要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得要自己来,中国会维持与俄罗斯正常贸易。
中俄两国今年的贸易总额,于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2.5 %,这是大幅增长。
据乌克兰《国防快报》的说法,运输机上装了防弹衣、头盔、和衣物。
安-124是全球最大的运输机。根据数据,安-124的最大载重可以达到150吨,是个超大型运输机。安-124来中国十趟,最多可以运输1500吨。
防弹衣、头盔、和衣物是给谁用的?那可是给军人用的。那么1500吨可以给多少军人穿戴?我们随便编一个数据,如果10公斤重的衣物可以装备一个军人,1500吨就可以装备15万的部队。
还记得俄罗斯于9月下旬下达了部分动员令,征兵30万。
这已经是两个月前的事,现在都已经征兵完毕,就等着训练,下部队。
就算不是直接进入乌克兰战场,也会进入俄罗斯其他的部队。部队人员替换之下,总会有大军进入乌克兰战场,参加战斗。
另外,如果乌克兰《国防快报》的说法属实,一周内10次秘密飞往中国,可见俄罗斯是加紧了时间。快马加鞭是谈不上,因为安-124运输机的速度可比快马快得多。
这表示,俄罗斯向乌克兰战场上增兵是箭在弦上,或许世人很快就可以看到。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俄罗斯后续的动作。有了兵员,也有了兵员所需的防弹衣、头盔、和衣物,那么这些军事人员的弹药、武器呢?自然也是准备好了,或是说,都已经安排好了。这又是另一个重点。
当乌克兰于9月6日,向俄罗斯占领区哈尔科夫发动大反攻,并且气势如虹,一路取得红利曼之后,全球有许多舆论说,俄罗斯军事失利,守不住了。
当时我们说,不需要担心,俄罗斯只要在四个层面改进,必然可以重新取得战场上的优势。
前面三项俄罗斯在9月下旬就已经达成了。第四项补充军队人数,现在也完成了。俄罗斯的确如预期,渐次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前一阵子西方媒体还在说,俄罗斯的弹药快打完了。其实,这种说法在四月的时候就已经传过了。
3月19日俄罗斯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匕首,外界就说,连高超音速导弹都用上了,俄罗斯是不是没有导弹可以打了?
我们在一个月前也说了,按照俄罗斯这2个月轰炸乌克兰的节奏,俄罗斯应该已经找到了补充导弹的方法,以及所需物资,或是零部件的来源。
接下来的议题是,导弹补充有了方法,无人机采购或是自家生产也有了头绪,连续向乌克兰进行轰炸2个月,也已经熟门熟路了。
坦白说,还真不好推测。不过,几个月前许多人提及的冬天战事,是一个可能的时间点。
那时候我们说到今年的“冬天”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欧洲的能源危机,由于天然气价格高涨,欧洲或许可以逃过天然气缺乏的问题,但逃不过天然气的高价格,因而让一些收入不多的欧洲家庭面临取暖问题。
当时我们还用了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做比喻。
第二个是冬天的战火,俄罗斯可能会在冬天的时候进行军事行动。在严冬采取军事行动,在历史上是俄罗斯军队的擅长。
俄罗斯会不会在今年冬天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两件事可以确定。
接下来就要看俄罗斯的战略目的会是什么?俄罗斯一切的军事行动都会服膺于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说到这里,就得要谈一谈,俄罗斯当初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因此,俄罗斯大军大举进入乌克兰国境,俄军分布在乌克兰许多地方,包括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据媒体消息,俄罗斯坦克车队绵延65公里向基辅扑来,那是俄乌战争的第6天。
俄罗斯摆出这样的阵容,就是要威吓泽连斯基,迫使他签署城下之盟。只不过,泽连斯基与北约早有准备,因此经过多轮的谈判,俄乌双方始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既然谈判无果,俄罗斯当然改变战略,转为攻取乌东地区。这也是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之一。
后来的乌东四地公投入俄,正好验证了当时的推测。四地入俄,就是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之一。
但是,俄罗斯最大的战略目标应该是让乌克兰去军事化、中立化、与去纳粹化,以及,北约不得在乌克兰境内部署导弹瞄准俄罗斯。
但是,这个战略目标难以达成,除非是美国妥协。但是,美国会妥协吗?
美国实力如此强大,还在俄罗斯之上。实际上,在乌克兰战场就是美国与俄罗斯双方耗着。
美国的目的是要拖垮俄罗斯,俄罗斯的目的却是要拖垮欧洲。美国的盘算是拖垮俄罗斯之后,再回头对付中国。
如此,美国就可以避免中俄联合,避免同时陷入两场“战争”。
俄罗斯的目的却是拖垮欧洲。坦白说,俄罗斯的国力耗不过美国,但俄罗斯有能力拖垮欧洲。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用力量对比来看,如果俄罗斯想要先拖垮欧洲,虽然欧洲背后有美国的支持,但俄罗斯也有中国的支持。
再回头看看欧洲三百年来的征战,大国之间相互攻伐,也有集团阵营的对抗,但很少出现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俄罗斯哪一次怕过谁?
从力量的对比与分配来看,美国在乌克兰战场与俄罗斯对耗,不利于美国。
不是因为美国怕了俄罗斯,因为美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是因为美国在乌克兰战场过于投入,就无法抽身对付中国。美国所谓的先整垮俄罗斯,再来收拾中国的策略,无法达成。
欧洲虽然在经济总量上远胜于俄罗斯,但欧洲缺乏能源,再加上体制的问题,无法长期跟俄罗斯耗着。
今年俄乌战争一开打,欧洲就陷入了困境。电力价格高涨,通货膨胀高涨,右翼势力抬头,难民,产业出走,资金出走等问题层出不穷。
到了这个地步,欧洲庞大的经济总量显然中看不中用,变成虚的。
那么,俄罗斯下一步可能的战略目标在哪里?应该如何做?
为了要达成拖垮欧洲的目的,俄罗斯需要打击欧洲的信心与意志,但是,又不能够太过,把欧洲逼到不能忍受的地步,需要留一些余地。
第一,打击欧洲的信心,让欧洲觉得,乌克兰根本无法赢得战争,即便是有美国的相助。
因此,俄罗斯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乌克兰的有生力量,也就是将乌克兰军队打垮,让乌克兰难以再集结大批的军队,失去打大规模战争的能力。
第二,继续在欧洲的能源危机上,维持一定的压力。让欧洲无法有效解决通货膨胀、电力价格等问题。
有关第一点,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月来,俄罗斯持续轰炸乌克兰,摧毁乌克兰的电力、通讯系统、铁路等基础设施。
而且是有序地轰炸,有序地摧毁。纵然俄罗斯军队于上个月,从赫尔松市撤出,撤到第聂伯河的东岸,俄罗斯仍然持续对乌克兰轰炸。
第一,乌克兰电力等基础设施被摧毁,除了对乌军的后勤设施造成影响之外,对乌克兰的民众也是个压力。
即便一些基础设施可以修复,只要俄军持续轰炸,维持乌克兰30%~40%的基础设施处于不可使用的状态,这会造成乌克兰民众反战、厌战的情绪,从而对泽连斯基造成压力。
11月18日,乌克兰南部大城敖德萨,有大量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停电。民众表示,当地已经停电数天,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没水、没电、没有暖气。
我们说,俄罗斯要的就是这个,尽管美西方掌控媒体,对这些不利新闻可以不报道,但纸包不住火,消息终究会散发出去。
第二,等到俄罗斯征兵动员完毕,补充了兵员,由于乌军的后勤设施被破坏,有生战力受损,俄军将可以大军直挥,长驱直入。
乌东四地公投入俄之后,基本上俄罗斯已经达到了初期的战略目标。期间,虽然俄罗斯丢了红利曼,也从赫尔松市撤出,但俄罗斯可以在补充足够的兵员之后,再往前推进其战略目标。
第一个可能性,俄罗斯出兵,夺取军事要地,确保四地的防务安全。
第二个可能性,攻取敖德萨,如此可以将乌克兰整个临黑海地区纳入囊中,乌克兰将从此变为内陆国。
不过,如果俄罗斯攻占更多的地盘,将会造成未来谈判的阻碍。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攻占更多的地盘可以是以进为退,作为谈判的筹码。
第三个可能性,俄罗斯挥军迫近基辅,迫使泽连斯基接受城下之盟。这又回到了俄乌战争开战之初的态势,“以打促谈”。
不过,这时候可不一样。因为欧洲已经自顾不暇,美国也疲惫了。
这时候,如果俄罗斯愿意让出一些占领地,美国与欧洲反而可能会迫使乌克兰接受俄罗斯的条件。
其实这段时间,泽连斯基与普京都在争取战场上的机会,泽连斯基心里清楚,将来终究是要谈判的,如果能够在战场上夺回更多的地盘,未来谈判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争取更多的筹码。
不过,泽连斯基毕竟比不上普京,在俄罗斯持续轰炸之下,泽连斯基显得躁动了,
普京目前的策略是坚守四地,对外则是轰炸乌克兰,坚拒乌军的攻击。等到增兵完成,再大打出手。
从双方的策略来分析,俄罗斯还是“棋”高一着。美国现在等于是放任乌克兰拼最后一次。
毕竟,美国在这之前已经给予乌克兰大批装备,乌克兰有了这些装备,也的确在9月的时候向俄军发动大反攻,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美国大量援助乌克兰的结果,也让美国的武器库消耗不少,美国自身出现武器库紧张的情况,也难以再大量军援乌克兰。
所以,乌克兰与俄军都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展开争夺战,双方都要在战场上取得成果,好获取有利的谈判地位。
因此我们推论,冬天的时候,俄乌双方有可能再进行一场较量。如果俄乌冬季之战开打,将可能持续到明年春季,就看双方在战场上的胜负如何。
冬季之战打完之后,接下来就是预备可能的谈判,一个可能的时间点是夏季。
就算明年夏天的时候,俄乌双方谈判成功,从而阶段性地结束战争。但毕竟这一年半的时间,美国已经流失了对付中国的机会。
而美国的一石三鸟之计,一方面整垮俄罗斯。二方面迫使欧洲依靠美国,团结在美国的领导之下。三方面还可以进行收割,以强化美国的经济体制,摆脱通膨与量化宽松的后遗症。
如今看来,美国的谋划虽然有所斩获,但并不是进行得很顺利。我们以后再谈。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