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明叔杂谈:防疫到了新阶段|2022-12-02

1)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内部关于防疫政策的争论尤为激烈,造成不小的撕裂、对立和内耗。在“明叔杂谈”读者群内,“放开派”和“管控派”也争得不可开交。疫情爆发三年来,中国的防疫政策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毒本身不断变异,随着人类对于病毒的认识越来越充分,随着中国社会内部抗疫的各项条件发生变化,包括防疫物资的准备、在不同时期需要更好地平衡防疫与稳经济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防疫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等,中国的防疫政策从来不是僵化的,而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接下来,中国防疫政策优化的方向应该是,在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更好地落实“二十条”,在继续保护最广大老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切实降低防疫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尤其是要避免防疫带来的各种次生灾害,在“疫情要防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2)当前,中国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随着防疫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越来越大,随着防疫带来的次生灾害不断发生,中国社会的防疫共识正在被撕裂,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请参见11月27日文章,《防疫共识被撕裂,警惕巨大潜在风险》。)当前,中国防疫正在面临一些新的条件: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大幅增强,但致病性大幅下降。客观来说,奥密克戎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后,防疫的难度大幅增加,防疫的成本和代价同样大幅增加。虽然中国过去一段时间新冠感染者人数持续维持在相对高位,但其中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占了绝大多数,危重症所占比例非常小。奥密克戎已经跟最初的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甚至跟此前的德尔塔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没有必要再用对抗2020年新冠病毒,甚至是2021年新冠病毒的办法,来对抗2022年、2023年的新冠病毒;

——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不管是在利用现有的中西药物进行防治方面,还是在防疫物资储备、医疗资源建设、其他物资储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疫情三年,防疫和稳经济、保民生之间的张力和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奥密克戎高传染性带来的频繁、大范围封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防疫大背景下的其他社会风险和矛盾上升。适时调整、优化防疫政策,既是尊重科学的体现,也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心声,更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风险的要求;

——在11月30日和12月1日,有关方面接连召开有关方面专家和一线防疫代表座谈会后,在新的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做出新的部署,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3)此时此刻,我们没有必要再争论,中国是不是要“躺平”了,因为,事实非常清楚,中国防疫从来就没有“躺平”过。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是为了取得更好的防疫效果。那种完全无视病毒和疫情存在、撒手不管的“躺平”,在中国不可能出现。即便接下来防疫工作的具体操作标准可能有所“放松”,比如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频率降低了、对于核酸阴性结果的查验减少了、对于密接,以及部分特殊人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等,可以考虑居家隔离等,但这在本质上,依然是防疫政策的优化,本质上是为了避免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是为了照顾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要,绝对不是“躺平”。可以肯定地说,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即便是疫情进入新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必要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戴口罩等要求,依然是防疫的重要内容,但毫无疑问,防疫对民众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冲击将会持续下降。

4)中国防疫政策优化的大方向非常明确:

——在继续保护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将防疫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真正控制在较低的、可持续的水平;

——防疫的重中之重是,保护脆弱人群,避免出现大规模感染者死亡的最糟糕情况。与此同时,要尽可能避免防疫造成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尤其是要避免发生医疗挤兑,避免新冠感染者中的危重病人和其他疾病中的危重病人,因医疗体系崩溃而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大量死亡的情况;

——当前,60岁以上老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疫苗接种工作将是重中之重。国家卫健委日前已经发布了老年人疫苗接种的工作方案。接下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老年人、每一个家中有老年人的人,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根据卫健委的建议,让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应接尽接。中国已经获批的各类新冠疫苗都是安全的,在预防感染后住院、重症和死亡方面,都是非常有效的;

——为了避免医疗挤兑,关键是要明确密接,以及无症状、轻症和中症感染者的隔离和治疗方案。为了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接下来也许要考虑,有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无症状、轻症和中症感染者,是否都可以考虑居家隔离,方舱主要用于隔离和简单治疗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感染者。部分方舱可能需要考虑升级,具备在特殊情况下分流一部分存在往危重方向发展风险的患者;

——继续扩大普通病床和ICU病床建设,继续储备各类防疫物资、药品等。

5)这两天,北京、广州等地进一步按照“二十条”要求,缩短封控时间、缩小封控范围,全国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在按照“二十条”的要求,解除此前已经长时间实施的封控、“静默”等措施。接下来,全国防疫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期,但相信随着新的防疫要求、标准出台,中国社会将重建防疫共识,各地防疫标准将日趋统一。对于很多地方来说,现阶段关键还是要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全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因为某地出现疫情而处罚当地官员,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此时此刻,县里、市里,千万不要再“动作过大”、“动作变形”。

6)要避免医疗资源挤兑,需要完成三项关键性工作:

——任何时间点,在防疫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可承受、可持续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减缓病毒传播速度,尽可能降低单一时间段内的感染者总数。只有感染者总数降下来了,危重病例的绝对人数才能降下来,才能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危重病人冲击医疗体系的情况发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管防疫政策怎么优化,大家还是要尽力避免感染。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也是为了避免将病毒传染给更多人,特别是要避免将病毒传染给脆弱人群。接下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共同守护中国社会宝贵的医疗体系和医疗资源。了解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不管防疫政策怎么优化、调整,戴口罩、勤洗手等基本防护动作,一定不能少;

——对无症状、轻症和中症感染者进行分流,对其他病人中暂时不会出现危重风险的人群进行分流,减轻医疗体系的压力。简言之,在接下来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大家如果能不去医院尽量不要去医院,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危重病人,留给老人、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这个时候,我个人强烈建议,要用好现有的在线问诊和在线医疗咨询平台。这些平台相当于把正规医生八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了,它可以缓解医院的压力。这块需要国家政策快速跟上,要设置好“红绿灯”。在线问诊、在线医疗咨询,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要进行适当规范。但我个人倾向于,在疫情造成医疗资源紧张时,对在线问诊、在线医疗咨询要持包容、开放的态度。我自己过去三年,多次用过在线医疗咨询平台,对于解决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已经够用了。再配合使用美团买药等在线平台,头疼感冒发热等常见疾病,基本不用再往医院跑了;

——根据各国经验来看,病毒大规模在社区传播后,医护人群会“折损”相当的比例。因此,一定要保护好医护人员。同时,从现在起,要对已经退休、离职、转业,但仍有执医资格、执医能力的人员进行摸底、统计,必要时动员他们作为正规医护人员的“预备队”,在医疗体系承压时可以随时顶上。这项工作对于避免医疗体系崩溃也非常重要。

7)尽快研究各行各业,在疫情进入新的常态化防控条件之下,正常运转的标准作业流程(SOP)。这几天,我看到部分养老院、疗养院已经开始闭环运行,一些重要行业、特殊行业也开始闭环运行,这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各行各业,在疫情之下如何进行核酸检测,如何查验健康码,一旦遇到疫情如何封控、怎么解封,如何复工复产,都要有明确的SOP。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8)从稳经济、保民生的角度出发,餐饮、旅游、电影院等高度依赖线下现场消费的行业,如何复工、复产?这个问题尤为重要。还要不要扫健康码?还要不要查验核酸阴性证明?还要不要限制人数?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来说,尤其要考虑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的复工、复产问题,特别要避免疫情聚集性爆发对生产造成破坏性影响。对于其他所有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安全地复工、复产,如何保证正常的经营、工作秩序,同样需要提前考虑。

9)从千家万户切身感受来说,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的复课问题,更加敏感、复杂。什么条件下可以复课?复课后,学生、教职工怎么做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出现阳性感染者,怎么封控?怎么隔离?怎么解封?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规划好。

10)最后,是否需要考虑打通全国核酸和抗原检测结果?是否需要统一健康码?只有打通了、统一了,才能让全国防疫工作从当前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冲突、矛盾重重的局面中走出来,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恢复人员的正常流动。这对稳经济、保民生至关重要。

P.S. 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是一个大方向,前提是我们对于病毒和疫情的科学认识在不断深入,因此,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局面,大家也不用有任何恐慌情绪。现有的科学证据已经可以充分证明,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奥密克戎并不可怕,即便感染,一两周内也可以自愈。有关奥密克戎可能造成后遗症的说法,全世界科学界并无统一意见,至少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感染奥密克戎会大面积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后遗症。

在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的同时,每个人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还是那句话,能不感染尽量不要感染,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在家中储备一些常用药物、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等。即便感染,大家也可以利用在线问诊和在线医疗咨询服务,能不去医院尽量不要去医院,不让医疗挤兑在中国发生,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危重病人,留给老年人、孕产妇和儿童等。

“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在面临重大风险和挑战时的集体美德,也是我们抗疫能取得现有成绩的重要原因。接下来,无论防控政策如何调整、优化,我们还需要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直到疫情彻底结束。

我们都经历过没有疫情的日子,我们也一定会再次迎来没有疫情的日子。这不是“唱高调”,这是此时此刻,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的真切期盼。同时,我也知道,这种期盼,归根到底,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明叔杂谈:防疫到了新阶段|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