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九边:勇敢面对现实吧|2022-12-05

疫情的走向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看还有不少人心存不甘,还在那里念叨类似“200种后遗症”,“长新冠”,“永久损坏免疫系统”之类的,甚至有点赌气式地希望大家都倒霉,这样就可以印证自己的正确性。其实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意义了。但凡国家能继续坚决清零下去,肯定不会放开,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现实,现实就是“没办法”。
原因也是明摆着的,坚持了三年,太多人已经到了极限,坚持不下去了。咱们屁股决定脑袋,不一定能感受到,但国家最清楚。
这三年里,有人没啥变化,有人赚钱,有人耗光了积蓄,但是大家不用想也能感觉出来哪部分人占比比较高吧。
假设你是一个卡车司机,或者钟点工,软件从业者(未失业),公务员,餐饮从业者,旅游从业者,对现在的状态的体验完全不是一码事。疫情暴发以来,我在后台和评论区看到无数人把我这里当树洞。整体来讲,如果你有旱涝保收的职业,对之前强力清零大概率持赞成态度。但如果你手停口停,对于你来说,感染新冠什么的,可能并不是眼前最大的麻烦。
之前有个小伙伴给我发消息让我很心酸,他说他母亲70多了,有基础病,有一个孩子,老婆不上班,自己高中毕业。
他觉得新冠非常可怕,有几十种后遗症,如果放开,担心母亲抗不过去,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出问题,可是眼下就有一个大麻烦,已经没钱给母亲看病了,家里的积蓄也耗得差不多了。他觉得非常害怕,可是必须得去干活挣钱,长期看来新冠可能伤害很大,可是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我刚还看到一个数据,疫情之下,几乎所有行业都遭到重创,但是在北京,金融和IT依旧保持着6%和8.6%的增速,现在这俩行业,支撑起了北京37.8%的GDP。这和我的体会差不多,疫情开始以来,我们软件行业遭受到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但是周围没被裁的人几乎年年涨工资,所以大家对清零还是放开非常无感。
我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找我诉说他们的痛苦,我说不定也坚定地支持清零一百年。
但是你一旦被裁,那就完全是另一种体验了,找工作非常难,因为要直接和过剩的大学生竞争,很多人觉得有私家车,找不到工作可以去开滴滴凑合过渡下,可是去试试才知道网约车这两年也迎来了一波用户暴跌,问题是又有大量的失业中产涌入这个行业,痛苦的感觉可想而知。
这也是我在今年一月份那篇文章里写到的,根本没有“清零”和“共存”的差别,没人会有毛病到希望自己去得病,哪怕是个小感冒你也不想对吧?这两派的差别只是在有些人可能工作不受影响,或者更过分,父母是体制内,退休金非常高,哪怕他躺在家里都无所谓,这种人还不少。
而那些家底在三年抗疫中彻底耗尽的人,他们现在不在乎放开之后到底经济能不能好,他们只是希望看到改变。最起码不能继续封在家里,哪怕去垃圾桶里刨食呢。
之所以“放开派”声势越来越大,因为每次“封城”“静默”,都把中立地带的人推向对立面。整体趋势就是,之前这种模式执行得越久,反对力量越膨胀。
事物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而且随着病毒的变异,现在的传染性极强,在政策层面的效果就是,现在的状态成本高得离谱,导致基层社区和群众情绪上的拮抗越来越严重,也导致成本越来越高,执行效果还打折。
大家也看出来了吧,以最新毒株的传播能力,根本没有中间路线,要不采取极端严控,要不就会大规模泛滥。
所以前段时间稍微有点放松,立刻大爆发,然后在防治层面又来了一波反弹,导致很多人觉得那段时间的状态比“20条”颁布前还要严格,最近又重新放开,本质就是“放松导致的疫情反弹,反弹导致更加严控,严控导致社会压力变大,只好重新调整”。
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一件事,“严控”和“坚决清零”这事,其实这不是好不好的事,是能不能的事,本质不是个态度问题,而是成本问题,成本到底能不能承担的问题。
就好像我觉得每天给我一万块零花钱比较好,每天不上班比较好,为啥不给我来两套市中心别墅呢?成年人的世界第一要想的就是成本,或者说成本谁承担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九边:勇敢面对现实吧|2022-12-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