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谁投资?谁购买?
就跟建房子似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盖楼的时候谁花钱,修好了之后卖给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技术进步极其缓慢,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1500年之后,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欧各国陷入了极度频繁的战争,这个背景下,为了自保,各国开始使劲研发新技术来打破平衡。
文一教授认为那时候最重要的两个主题,直接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诞生:火药爆炸冲击力和地球引力作用下的炮弹飞行轨迹如何计算,以及火药爆炸背后的化学原理,毕竟懂了背后原理,才能研究出来更好的火药,在跟敌国打仗的时候将敌人彻底炸翻。
弹道计算这个问题让各国投入巨大资源养着大量脱产学者去研究,比如意大利的伽利略,他作为威尼斯兵工厂的科技顾问,一直都在做“悬赏研究”,也就是政府碰上难题,出了个赏格,他搞研究赚外快,现代力学最早在他那里有了突破。
后来英国接替大航海霸主的地位,于是开始以国家形势资助基础理论研究,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了,大学和研究院里出现了牛顿这样的天才,力学有了进一步的突破。
当时欧洲各国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大炮射更远,这就需要研究火药的原理,最早是一群炼金术士在折腾,直到拉瓦锡这样的天才出现,近代化学的大门才被踢开。
养活那么多脱产学者,并且这些研发需要大量的经费怎么办?
只能是通过商贸来筹集军费,所以西方走上了一条新的路线:军人为商业开拓市场,商人为军人筹集资金。
大家一般说起地理大发现,第一反应是美洲掠夺什么的,其实这种掠夺本身支撑不了欧洲那种突飞猛进,比如从美洲把羊驼和黄金掠夺回欧洲,欧洲科技就能突破?显然不可能嘛,需要更高维度的东西。
真正的关键是贸易,大西洋三角贸易,太平洋香料贸易等等。贸易筹到钱去打仗,为了升级武库,科技不断被提升,升级的科技又可以去大清和奥斯曼帝国寻找更大的市场。
也就说,这个时候的科研由政府投资,比如政府资助大学研究力学和化学,政府购买研究成果,大学研究出成果,第一时间用在各国的军舰上。
此外还有其他研究,比如英国人当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全世界找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类似烟草,鸦片,茶叶什么的,这件事直接导致生物学迎来大发展。
大家记得吧,达尔文搞出他的跨时代巨著《物种起源》,起因是他跟着皇家海军去海外考察,考察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资料。为啥海军要带着一个生物学家呢?因为英国海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在海外寻找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比如他们在东南亚找到了适合种橡胶的土地,在印度种茶叶,在孟加拉种鸦片。
英国是很务实的,后来很少为宗教这么蠢的目的去打仗(以前没少干),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贸易,贸易也是为了战争。这种路线的极致,就是东印度公司那种,一个公司内部竟然同时在做这两件事,正是东印度公司的私人武装,给英国拿下了印度。
后来慢慢逐步专业化,也就是商业公司做买卖,国家负责打仗。这也是为啥1500年之后崛起的强国,都首先是商业强国,然后才是军事强国。毕竟没有钱,你拿啥发展军事科技和工业?
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也是走了这条路,加入WTO后开始全球贸易赚到钱,然后升级本国产业,这些年有钱后开始大搞军事工业。
商业的大发展导致民间有了活力,随后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民间需求推动,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个人电脑等等,这些技术研发的目的已经不是军工,单纯是为了提升社会效率,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此外技术进步对国力的提升影响太大了,比如火车的出现,一开始大家以为它是个超大号马车,谁能想到它迅速重塑了世界格局。是铁路让美国迅速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同样是铁路,让德意志地区统一成了强大的德国。
工业革命之后,科研开始由民间主导,并且购买主力也是民间。比如瓦特就是朋友资助下研发蒸汽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内燃机,也是爆发于企业而不是政府。
这些科研成果出来被企业卖去装到织布机上,装到汽车上,也装到了军舰上。
到了这个阶段,无数公司的优胜劣汰,又可以选出那种更有持续性的技术路线,毕竟如果公司都活不下去,说明商业前景堪忧,这个技术很快就要进死胡同。
也就是说,欧洲能迅速超过大清,主要是他们的技术进步进入了一个“正反馈的商业循环”,有足够的钱去搞技术,研发出来的技术能弄到更多的钱。
如果没钱自然也谈不上科技发展,穆斯林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可是后来旧商道衰落后,擅长商业的伊斯兰文明很快越来越弱,并且因为衰弱,不再自信开放,开始陷入了极度保守,直到如今。
如果技术没有商业前景,迟早会堵在路上前进不下去,苏联就走了这样一条路。
商业和技术的协同模式一直向前,发展的极致,无疑是硅谷,将来是我们的大湾区和长三角。
硅谷的出现,是所有之前模式的”终极模式”,也为后来我国摸着鹰酱过河打下了一定基础。我专门查了下论文,国内大学对硅谷的研究非常深,显然国家支持这类研究是为了自己将来再造一个硅谷。
硅谷首先解决了人类历史上最麻烦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投资问题。毕竟你再有才华,再有能力,没有初始投资你啥都干不了,总不能先去当白领,等五十岁攒够钱再下海经商吧。
在硅谷之前,类似芯片研发这种重大科研项目往往是国家主导,民间很难筹集那么大的资金。后来发明家主要依附私人关系,比如亲戚朋友什么的。
比如你是个发明家,你正好有那种巨有钱的朋友,那你的人生将会非常开挂,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好同志,傍上了摩根家族的大腿,正好小摩根笼罩在自己亲爹的阴影下,想干点大事出来,所以近乎偏执地支持爱迪生,才有了后来在电力方面的突破。
作为反面教材,那个特斯拉就因为太孤僻,缺乏有钱的朋友,尽管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技术天才,最后竟然贫病交加而死。
而在硅谷,“风险投资”变成了一个行业,年纪轻轻的天才头脑们就能获得天量资金去实现自己的想法,盖茨,还有英特尔的那些创始人,英伟达的黄仁勋,都是这样过来的。
从这时候起,投资从爱好变成了职业,随后规模越来越大,养老金和主权基金也变成了风投,开始推动科技向未来发展。
多说一句,养老金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起步太晚,现在执行的是一种“量入为出”的模式,你交的养老金并不是存起来将来用,而是直接给现在的老人发了,等你老了,那时候的年轻人再养你。
现在国家正在向美国那种模式过渡,把养老金投资出去,投资那些最有前景的公司,这样公司有了发展资金,养老金也能实现不断地升值。你可能纳闷,这么办合适吗?会不会养老金被割韭菜?
风险确实有,不过趋势也很明显,用养老金去资助最有潜力的企业家,企业家赚到钱后反哺养老金。我国养老金也在跟美国似的逐步“入市”,去投资最有潜力的公司,这样才有可持续的前景。
从那以后,风投和高科技联系在了一起,半导体,生物技术,个人PC,互联网,人工智能,风投成了技术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此外在硅谷,另一个问题是之前从没想到的,就是那些巨头们的“纠缠进化”。
比如最早IBM把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塞进第一台IBM PC之后,他俩就形成了一个战略同盟。
从那时候起,操作系统等应用软件越做越大、越来越慢,如果不更新计算机硬件,可能很多新软件就无法运用。这也意味着每次新的操作系统发布,都将带来硬件厂商的新一轮利好,英特尔不断研发出更加高速的处理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