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瀚海狼山:是双方浮渡能力沦落到不如二战,还是现代战争大河重新成为天堑?|2022-12-26

持续300天的战争,有一个现象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是一条第聂伯河,几乎成了影响全部战局的、巨大的天然军事地理因素。这几乎从作战行动一开始就已经明显的表现了出来。比如在2022年的2月底到4月初,也就是主动攻击方对防御方的基辅城进行大规模的分进合击围攻战术时,就发现东部突击集团与西部突击集团完全无法相互策应。因为两者被当地平均宽度超过3公里的第聂伯河彻底分割;而且被动防御方还临时炸毁了城市外围的不少堤坝,尤其是在河的西侧。在突然出现的溃堤来水之下,导致主动攻击方的“河西攻击集团”,不但无法与河东集团形成对基辅市区的东西合围,甚至连本集团在南北方向的正常机动与联络都突然中断了。于是到后来出现了数千名攻击最深入的士兵,

丢掉身边所有的武器装备“LUO泳”突围的局面。这立即成为当时全球围观者眼里的笑柄,也预示着北线突击战的全面崩盘;甚至连基辅外围的“东西大营”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得不说是简单的用“临时水淹”的办法,就起到了相当于十万防御部队的作用。而到了2022年10月份,主动攻击方当时在第聂伯河河口以北的大约4万主力部队,因为河上主要桥梁被海马斯火箭弹精确破坏,最终只能通过坝顶公路与临时搭建的浮桥,甚至是轮渡进行补给,结果明显是杯水车薪。于是只能全部主动“转进”到河口的南岸。这等于彻底占领全部海岸线,把对手变成一个“内陆国”的大计划也完全破产了。这属于基辅围城战之后的第二个重大的挫折。当然对战略防御方来说就是另外一个重大胜利。

两次重大军事行动,等于是都被第聂伯河这个水流并不湍急、而水深也不算大的河流持续的干扰,并且产生了不可挽回的现实影响。这恐怕是战略攻击方在事先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由于下游大型堤坝的存在,导致第聂伯河在中上游的平均宽度在3到5公里在之间,在下游水库的一段,则河宽超过10公里。最终无论对主动攻击方还是被动防御方,都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战略天堑。其实不仅仅是第聂伯河这种“大河”;就算是北顿涅茨克河这种最大宽度不到300米的“小河汊”,都曾经有强渡师团被击之半渡,也就是大量人员车辆被精准炮火覆盖而近乎团灭,当然同时也就宣布了渡河突击行动的完全失败。这些现象如果综合起来看,就会发现作战双方的战场浮渡能力,居然沦落到还不如二战的水准。

 

毕竟二战期间的第聂伯河等欧洲“大河”,既没有挡住德军的战略进攻,也没有最终影响苏军的全面反攻。而且二战以后,各陆军大国似乎都不再把大的河流看做战略天堑。毕竟临时架设长达数公里的军用浮桥,也不过是几个小时的事情。但是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这已经属于轻敌思想。毕竟当前有的大量的大威力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在一夜之间,快速炸毁几十座固有桥梁,而所有临时浮桥更是近乎不堪一击。因此对大国陆军来说,认为可以阻碍自家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只有海洋,陆地河流湖泊完全可以忽略的想法,应该全面重新审视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瀚海狼山:是双方浮渡能力沦落到不如二战,还是现代战争大河重新成为天堑?|2022-12-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