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10年左右,当时玩城投债,非标信托,是件非常挣钱的买卖。
那时候打着城投,地方债的牌子,年化15%的信托产品都不算高的,记住15%是给投资者的回报,地方城投还得多干上4-6%的类似发行费,通道费之类费用。
当时我还很年轻,捧着脑袋想了半天都想不通,地方上到哪里找到那么多赚钱的买卖?能扛得起这么高的利息呢?
最后万流归宗,都是卖地的支出来偿还这些高利贷。
债务这玩意,一旦开始了,就会停不下来,今天你看到的庞大的地方债,各种城投债,它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往往是积年累月,很多年前从第一笔债开始,利滚利,借新还旧,慢慢成就现在这个规模的。
当你看到一笔城投债违约,应该知道,为了让这笔钱不违约,地方政府许多年各种绞尽脑汁的东挪西凑。
在地方债大爆发之前,金融机构的工资真没现在这么高!
2011年,我跟一位信托大佬去某县推销所谓新的融资工具,当时很是开了点眼界,居然有人连项目,带融资,带基建打包一起运作,最终的结果呢?债务成了地方上的,中间各种手续费揣进了金融机构口袋里,还有人拿到了工程,好像皆大欢喜,反正从来负债都是借新还旧,只要到时候想办法借来新的,那以后还债就是后面人的事了。
一单下来,赚的最多,最省心的当然要属玩金融的,第一笔款放下去之前,就要先扣手续费,中间费,各种费用,扣了钱立刻就能算业绩提成了。
有了钱当然各种大手大脚,我们这些跟着混的,也算是见识了不少奢华场面。
2013年6月,中国爆发了一场钱荒。
并不是真的没钱了,而是这帮玩金融的太贪婪了,到处贩卖资金池项目。
什么叫资金池呢?以前经常有买7天,15天,30天这种短期理财项目,但实际上用钱的大户都是2年或者更久的地产,城投项目。
可是卖2年期的理财,那得给客户付很高的回报,但搞短期理财,那就能以很低的成本拿到资金了,借来短期的钱,拿去放长期的债,这中间的利差就大了去了。
短期的钱进来,这就叫做资金池,但人性就是如此,你在设立资金池之初,会给自己设定许多条条框框,但用着用着,心态就会慢慢变了,自己的钱自己监管,什么叫监守自盗?
于是各种资金池就开始越玩越HIGH,终于大伙错配惹得央妈出手了,突然一下子收紧了银根,于是玩长债短借的资金开始兜不住了,出了窟窿怎么办?
一时间市场上风声鹤唳,于是有钱的都开始想着把钱从资金池弄走,手上有流动头寸的资金价格越喊越高,最后终于连我妈这个18线小镇的老太太都打电话问我关于钱荒的事。
后来资金池项目慢慢被禁了。
理财的回报也越来越低,整个行业融资成本低了,那么中间暴利的好处也就拿不到了,但没关系,人家把市场做大了,蛋糕大了啊,那么金融机构能吃到的好处总归是多起来了。
去年下半年,银行理财暴雷的事多起来了,有些城商行甚至搞出了7天理财年化亏损超过30%这样的事来,说到底,无非就是投资债市搞了点杠杆,赚的时候,可不见得给客户那么高的回报,亏的时候,那可是得客户承担。
为什么地方债的窟窿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