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我失骄杨君失柳:你可能没读懂的毛泽东|2023-01-09

 温乎曰: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1

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1918年,26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和现代年轻人一样,必须要在继续求学和工作之间做选择。

 

此时,杨昌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家搬到北京居住,他给毛泽东等学生写了一封信:

 

“法国来中国招募工人,吴玉章、蔡元培建议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你们不如也去吧?”

 

毛泽东、蔡和森觉得,出国留学是一条出路,应该抓住机会。

 

8月19日,25名湖南青年抵达北京。

 

在湖南的时候,杨昌济就极其欣赏毛泽东。

 

听闻爱徒来京,他便挽留毛泽东、蔡和森暂时住在家里,并安排毛泽东做图书管理员,月薪8块钱。

 

住在老师家里毕竟不方便,不久后,他们到三眼井租房,离杨昌济家不远,师生来往很频繁。

 

那年,杨开慧18岁。

 

由于经常见到毛泽东,杨昌济又不停说起爱徒的故事,出于好奇,她找来毛泽东的文章,想看看此人有什么了不起。

 

杨开慧看着肆意汪洋的文章,爱了爱了。

 

毛泽东也心动了,经常约杨开慧出去玩。

 

那年头没有电影院和商场,情侣约会不是逛公园就是压马路。

 

北京的冬天很冷。

 

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去北海,看到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毛泽东不禁想起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公园的枯草衰杨,他却想起北方的早春。

 

此情此景,再低头看看身边的杨开慧,爱了爱了。

 

多年后他对斯诺说:“也就是在这里,我遇上并爱上了杨开慧。”

 

北京数不清的树木引起他的惊叹和赞美,身边的杨开慧让他感觉人间值得,到底是因人爱景,还是因景爱人,谁知道呢。

 

毕竟年纪相差8岁,杨昌济夫妇是有疑虑的,但是杨开慧说:“我是为母而生之外,就是为他而生的。”

 

既然女儿坚持,爱徒如此优秀,那就祝你们幸福吧。

 

1920年底,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了。

 

婚礼非常简朴,宴席只有一桌子菜,贺客只有几个朋友,新房……哪有什么新房,就是毛泽东的临时卧室。

 

仪式虽然简单,但夫妻的感情特别好。婚后不久毛泽东出差,寂寞孤单冷的夜晚,他特别想念杨开慧,于是披衣而起填了一首《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泽东一辈子睥睨四方,写的诗词也是指天画地,你很难想象他会和柳永一样写婉约词。

 

但他真的写了。

 

一辈子就一首,写给杨开慧的。

 

图片

毛泽东、杨开慧(剧照)

 

2

 

后来,毛泽东没有去法国留学。

 

他觉得,中国的事情要在中国解决,外国经验在中国未必有用,与其出国取经,不如踏踏实实在中国做点事情。

 

他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的活动、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要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

 

这个事业太大,毛泽东太忙了。

 

他不是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陪杨开慧,这种事情放到现代也是大事,没有哪个姑娘受得了,吵吵闹闹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吵归吵闹归闹,每次毛泽东出发的时候,杨开慧依然要出东门送别,路过一片明亮的清水塘,夫妻二人挥手惜别,等待下次重逢。

 

这一幕长久留在毛泽东的心里。

 

1923年12月,毛泽东要去广州开会,再次踏上旅程。站在清水塘边看着妻子瘦弱的身影,他不禁感动万分,在心中填了一首《贺新郎》: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不能在家陪你,是我的不对,你的苦我也理解。但是人间有病,我没有办法宅在家里做小男人,肯定能理解我吧?

 

生在这样的时代,是所有人的不幸,你我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携手闯出一片天,加油。

 

你懂我,我懂你,却又能相互扶持一起向前走,这大概就是知己吧。

 

当然,这不是原版词。

 

自从1923年写完之后,毛泽东一直在修改,直到1973年才形成最终版。可以说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心境,但又何尝不是念了杨开慧一辈子。

 

毛泽东开会去了,杨开慧在家当了一次红娘。

 

杨昌济早年间去日本留学的时候,认识了同学柳午亭,多年来两家的关系都特别好,这种关系甚至延续到下一代。

 

柳午亭的儿子叫柳直荀,杨昌济的女儿是杨开慧,他们算是世交发小。

 

那时柳直荀已经27岁了,没谈恋爱没结婚,恰好,杨开慧的同学李淑一也单身,于是杨开慧就介绍柳直荀和李淑一认识。

 

1924年,他们结婚了。

 

毛泽东、杨开慧、柳直荀、李淑一都没有想到,相聚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

杨开慧和孩子

3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然后率部上井冈山,开创一片革命根据地。

 

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回到板仓老家。

 

她知道毛泽东在革命,但不知道做什么在哪里,更不能和丈夫通信,每天除了工作和带孩子,就是写日记。

 

只是,这些事毛泽东也不知道。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我失骄杨君失柳:你可能没读懂的毛泽东|2023-01-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