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几年以来,美国从贸易,到科技,再到地缘政治等方方面面,对我们是在进行全方位的围堵,这里面对我们来说,地缘政治,军事方面的对抗,几十年以来应该说是已经习以为常了,真正让国内意识到国际形势已经发生本质变化的,应该说还是贸易和科技这两方面的遏制。
但是在贸易方面,美国帮助国内也很多人重新认识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实力。这几年下来,总体上看,美国并没有占到任何优势,反倒是这两年通胀的情况在逐渐恶化,我们实事求是的说,在贸易方面,实力不允许我们低调,实物产能和货物贸易,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美国跟我们硬刚,占不了任何便宜。
不过在科技这方面,情况看起来似乎又有所不同,主要是我们的实力差距确实存在,尤其是几个特定的短板上,差距很明显,明显到人人都在讨论,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憋屈的程度,在这种现实差距下,有人悲欢,有人冷嘲热讽,也有人在默默努力。
这可以说是国内这几年的一个特写画面,尤其是芯片方面的制裁,有人说制造光刻机比制造原子弹还难,有人说我们跟美国的差距最少有二十年。当然了我不是干这行的,也不懂真实情况是怎样,但是我相信这么说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估计也不是真的在搞这方面攻关的,因为真在做相关实事的人,既没有时间扯这个犊子,也没有空间允许他泄露相关信息。
说白了,大忽悠忽悠小忽悠,小忽悠忽悠我们这种小白,但是幸运的是什么呢,不管他们怎么说,这些事情的进展,他们阻挡不了,未来会不会打脸其实没人在乎,但是真的取得突破,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事。
从去年以来,其实坊间一直有传闻,我们在光刻机方面,在2023年可能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前段时间外媒曝光了华为一份名为“反射镜、光刻装置及控制方法”的EUV光刻机专利。这应该就是一种进展,一个信号。参与这些研发的人,会去网上说我们跟美国有多大差距吗?
我相信应该不会,但是他们会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攻克,这才是真正的孤勇者。他们要在意那些忽悠和喷子的说法,那就没法做事了。无独有偶,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也没有那么乐观,他们反倒是很担心美国的制裁,会反推我们加大攻关力度,最后形成突破。
据彭博社报道,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首席执行官温宁克当地时间25日在荷兰维尔德霍芬的公司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主导的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最终会促使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设备领域成功研发出自己的技术。
阿斯麦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我们过去走过的路,已经一次次证明了,他的担心是很合理的,从过去的盾构机,到现在的飞机发动机,我们的突破越来越多,过去人们把发动机叫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现在我们的发动机各种型号的突破越来越多,所以很多人就不好意思再提这个了,改吹光刻机了。
但是大概率的,光刻机的突破,在2025年之前一定会实现,之后的迭代和超越,时间上可能会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2023年,就是其中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就等着这方面的好消息吧。
美国后面还有大问题,至于有多严重,现在还不好说,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现在美国的科技公司,应该是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从去年以来,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就接连传出要裁员的消息,而且人数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一家两家公司裁员,那是偶然,如果大家都这么干,都在这个时间做出相同的选择,想必事情就没那么简单。
此前有脸书母公司Meta大幅裁员,这是因为他们业绩大幅下滑,盈利不如预期,这也说得过去,裁员增效,是西方企业最常用的手段。后有马斯克收购推特之后大幅裁员,因为换老板之后,树倒猢狲散,人事和业务板块变动,这好歹也说得过去。但是越来越多业务增长正常,盈利很好的科技公司,也加入了裁员的行列,恐怕寒风是真的吹来了。
据路透社1月20日报道,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司在一份员工备忘录中称,由于面临“不同的经济现实”,该公司将裁员约1.2万人。公司称将加倍投入人工智能,并裁减支持实验项目的人员。
微软公司18日宣布,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且客户需求变化,将于3月底前在全球裁员1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这是微软八年多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员缩减。
同日,亚马逊确认启动1.8万人裁员计划,为该公司创立2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瘦身”措施,也创科技企业历来裁减人数之最。
谷歌母公司,微软,亚马逊,这都是美国最能赚钱的科技企业,这里面比起这几个企业来,要说最能赚钱的科技公司,那就非苹果公司莫属了。然而根据最新的消息,据媒体1月22日报道,苹果也已经开始削减Apple Store以外零售渠道的非季节性员工。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2023年的前几周,全球科技行业裁员超过57000人。有网站汇编的2023年全球科技公司裁员人数,较上周增加了一倍多,当时其记录的裁员人数刚刚超过25000人。上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科技企业裁员人数有望超过2022年,185家科技公司在今年前几周裁员57601人。去年,1024家科技公司裁员154336人。
美国的科技公司,是全世界最能赚钱的企业,同时他们的经营主要是网络性质的,业务遍布全球,所以他们对于经济形势的敏感性,要比其它类型的企业更强。当这一群企业纷纷做出相同的选择,很显然,事情有可能正在朝着某种不好的方向快速发展。
这里面的风险因素,除了美国加息,在金融层面的紧缩,带给全球压力之外,最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就是美国推动的科技战,有可能带来某种形式的科技脱钩,这对美国的全球化科技公司来说,无疑将是一场釜底抽薪式的利空,而且利空持续的时间,目前来看,一眼望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