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满江红》背后的宋朝立国基因|2023-01-31

伯陵说:    
《满江红》上映以后,
大家突然对宋朝的历史感兴趣,
都在讨论大宋为什么成了大送
我有一个想法,
“先易后难”的路线,
决定了宋朝的立国基因。
这个立国基因,
间接导致宋朝躺平三百年。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1

《道德经》里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的意思是,任何事都要从容易切入的角度做起,而且要从小事做起,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无数容易做的小事,最终会成为改变潮水方向的大事业。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老子是正确的。

“先易后难”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不仅可以积累实力,还能积累工作经验,等实力和经验都积累完成,做大事和难事就有办法了。

但老子的理论也不是完全正确。

“先易后难”的方法论,很容易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路径依赖,以及既得利益集团。

当路径依赖和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以后,不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都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不愿意进入“深水区”做难事。

于是,“先易后难”便成为只有易,没有难。

既然有“先易后难”,那就一定有“先难后易。”

“先难后易”是开局遇到终极BOSS,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根据辩证法的原则,天下任何事物都有软肋,一旦仔细分析事务发现其软肋,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变难为易,最终实现逆袭翻盘。

这种操作路径,可以在严酷的环境中锤炼队伍,极大提高队伍的心理阈值,一旦做成难事,再做易事的时候便如砍瓜切菜一样,属于下限不能保证而上限极高。

从历史经验来看,“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都有可操作性。

但“先难后易”需要百年难遇的猛人来分析事务团结队伍,才有成功的可能。例如百年前的工农红军。

“先易后难”是所有人都可以操作的路径,但极少有人能在易事做成以后,克服路径依赖和既得利益,进而进入深水区攻坚克难。

典型例子便是宋朝。

2

955年夏,周世宗柴荣召集二十多名文学之士,让他们各写一篇策论,看看后周的顶级知识分子,到底有几分成色。

柴荣的亲信王朴也在座,他深知柴荣渴望天下一统的心境,便写了一篇《平边策》,里面有这样几句话: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当今吴国,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

王朴建议柴荣,统一天下的第一步是骚扰南唐,攻灭南唐之后再沿长江逆流而上,利用地理优势逐渐平定南方各国。等基本平定中国,再集中全部力量收复幽云十州,和辽国成鼎足之势。

这就是五代十国末期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战略。

王朴的策论非常符合柴荣的心意,于是从这时起,柴荣开始向南方用兵,开启统一天下的步伐。

在西方,柴荣大破后蜀军队,收复秦、成、阶、凤四州,拿下进入成都的战略要地。在南方,柴荣通过三次征讨,夺取十四州,和南唐划长江为界,让南唐失去防守的战略纵深。

完成这一切以后,柴荣挥师北伐,仅仅用了42天的时间,便夺取幽云地区的瓦桥关、高阳关、益津关和瀛洲、易州、漠州,巩固了北方防线。

原本柴荣准备一鼓作气攻克幽州,收复石敬瑭卖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结果突发疾病,不得已返回开封。

 

图片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欺负孤儿寡母建立宋朝。

不过做为柴荣亲手提拔的亲信大将,赵匡胤在事实上做了柴荣的接班人,继续执行王朴提出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战略。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满江红》背后的宋朝立国基因|2023-01-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