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叶立华:我国的科技创新困难|2023-01-31

伴着窗外的夜色,喝一口热乎乎的花茶,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坐在键盘前,和读者朋友们聊聊天吧。
我国科研水平和世界一流是拉大了还是变小了,这个问题值得考证,但是总不会一所大学拥有了双一流头衔,他就立刻变得一流了起来。
 
头衔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这才名正言顺,就好比这里有个人,一个人高中毕业学了会计,大学毕业后干了一辈子会计,当上了会计师,说他一流,是对他的肯定,这是他工作一辈子的结果。
一个人高中毕业学了计算机,大学毕业干了十年程序员,突然有一天跳槽企业财务处理,这时候说他一流,但凡智商正常一点,也能知道这个头衔压根不会让他立马能和上面的老财务一样厉害。
头衔不会让人拥有任何力量,对大学和科研院所来说同样不行。科研基础和能力摆在这里,不是说封个一流立马就一流了。
搞科研,看的是能用不能用,能行不能行,能上不能上,科研的成果到位不到位,市场说了算。有的时候市场很残酷,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能行的上去就是能行,不能行就要死人。
但是大部分时候,科研没有这么高的市场要求,最后是真的交给了市场。
产品是不是创新的,拿出来就知道了,游戏做的好不好,可以看有没有人玩,理论的创新行不行,看能不能说服人。
科学研究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谁的理论更有解释力,就是教皇来了也挡不住,真理有说服人的力量,教皇可以否定一次日心说,可以坚持一百次地心说,但是教皇不能阻止日心说比地心说更为接近真理。
只要更接近真理,那么接受的人就一定越来越多,完全市场讲竞争,创新就是创新,这是可以判断的。
这叫蒙头钻研,板凳不怕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每个字落到报告上,都是货真价实的成果。
但是我们国家有的人并不把科研当作蒙头钻研,拿着学术带头人的头衔,实际上没什么学术,成果从来不是自己搞出来的,是听别人报告两句,开始拾人牙慧,然后再看几篇论文综述,就假装自己什么都知道了。
 
每天研究不做算式不写统计也不干的一帮人,还是在出成果,那么出成果的唯一途径就是剥削别人的成果。
项目靠关系拉,成果靠学生做,老师叫做老板,天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凑资质,想办法管手下的项目组,大老板拿走小老板的成果,算作自己的,小老板拿走博士的成果,算作自己的,博士拿走硕士的成果,算是自己的。
板凳的十年冷,那是一天也不愿意做,迎来送往吃吃喝喝,那是非常愿意去。文章不写一句空,确实是不写一句空,因为写一句空的前提是写一句。
一句不写,全靠手下青年教师,硕士博士,他去哪写一句空?
最后推出来的,一定是庸才,首先要庸,庸好协调好控制,其次要才,有一点点就可以。推出来的都是本来自己也觉得没希望的,他们自然会感恩培养。
 
最后出钱方得到了控制,推上去的人得到了机会,青年教师得到了工作,博士硕士得到了课题。
也就军事这个涉及国家利益需要真刀真枪上的地方,搞科研的人还在蒙头缩小差距,有的地方甚至做出了反超,比如电磁弹射的马院士。其他的学科门类,有几个在真的做科研的?
各样的科研专家教授,名头全撤掉,肯定冤枉了不少人。我看,撤销一半专家的头衔,一点问题也没有。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叶立华:我国的科技创新困难|2023-01-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