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05年的时候,中文网络世界开始流行看美剧,打入我们精神世界第一枪的,是大名鼎鼎的《越狱》。
时隔多年,我还记得身边的人奋力追《越狱》的情景,无论谁聊天都要就《越狱》扯上几句,不聊不洋气,不聊不是互联网新新人类,是老古板老封建老迷信,是要被拉出去破四旧的那种。
之后随着《越狱》蜂拥而入的,是《绝望的主妇》《迷失》《豪斯医生》《斯巴达克斯》《24小时》等等,那年头韩剧又臭又长,又齁又腻,天天白血病车祸失忆,大部分有追求的年轻人都转投了美剧,这其中《越狱》的破局功不可没。
2000年代刚好是80后青春黄金期,现在我们都已步入中年,虽然离跳广场舞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我们也记得,自己曾经追求过新潮与新鲜的火热青春。
我相信60后也有这种体会,不要看他们现在求平安求稳定,广场舞跳得一个比一个熟练,他们当年搞爆炸头跳迪斯科的时候,肯定也浪得不行。
《越狱》第一季拍得极精彩,到后面就越来越不行,故事渐渐走向松散,情节越来越乏味。
造成这种情况的本质,是第一季的故事来自编剧们最为擅长的领域,叫“封闭空间+密集人物+破解类主题”,破解类主题一般指破案或者完成某项任务。
因为空间和人物被压缩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优点是情节极紧凑、人物矛盾极尖锐,处处都有扎人心窝子的剧情,非常适合不断玩反转,能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难以呼吸,缺点是通常这种模式只用于细分类型片,很难有一个宏大的思想空间,比如《禁闭岛》《小岛惊魂》(这个译名真是日了狗了)、《狗镇》《活埋》《电锯惊魂》等,这当中《活埋》在模式上最为简洁,《电锯惊魂》和《小岛惊魂》的反转最为有趣。
侦探类作家和漫画家,也喜欢将这种写作模板进行相关演绎,福尔摩斯、金田一、柯南,时常要破解各种离奇的密室杀人,许多作家和戏剧,也常常采用这种模板,密闭空间和人物,是文艺工作者们在创造“小巧精致”作品时的重要灵感来源。
这种模式甚至走出了一种细分娱乐产业,就是现在流行的剧本杀。
《满江红》,走的就是个套路。
贰
《满江红》完全符合“封闭空间+密集人物+破解类主题”三大要素,他们把底子铺好以后,就开始构筑主线、添加细节、寻找相吻合的演员,这时候这套班子的整体框架就基本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