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刘秀再造汉室:一场被误解的复国运动|2023-02-03

伯陵说:    
教员曾评价刘秀:
“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
最有学问、
最会打仗的皇帝。
但目前流行一种观点,
说他靠天降陨石打赢昆阳之战,
对地主豪强妥协换取暂时坐稳皇位。
其实这是对刘秀的误解。

1

民心是善变的。

公元8年,汉朝假皇帝王莽,根据谶纬、符文之说,自称受到汉高帝刘邦的传位,登基做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

汉朝人民前一刻还说着汉家受命于天,后一刻便向王莽跪拜山呼万岁,这场改朝换代的变局,在波澜不惊中进行着。

次年正月的禅让仪式上,王莽封孺子刘婴为定安公,食邑万户,并且拉着他的手痛哭流涕:“老臣也是不得已啊,你的理解老臣”,然后便开始大封群臣,包括11个公爵,卿大夫、侍中等高官数百名。

大臣们得到高官显爵,刘氏诸侯便要让出利益。

于是王莽把32名刘氏诸侯王降为公爵,181名侯降为子爵,几年以后又全部剥夺爵位,彻底在政治上抹除刘氏存在过的痕迹。

后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两百年的汉家江山,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但当时人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重用文法吏和抑制豪强,是刻在骨子里的立国基因,而经过两百年的太平岁月,汉朝郡县已经遍布王侯豪强,他们占有耕地、山林和人口,利用庄园经济和部曲武装,形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

汉武帝留下的察举制,又让他们有了互相举荐亲朋子弟做官的能力。

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和纵横交错的政治联姻,导致地方上的豪强们盘根错节。
这种地方生态和汉朝制度是不相符的,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理论上要做的事,和地方实际在做的事,完全是两套体系。

所以地方豪强们必须改变政权的性质,让汉朝江山改变颜色,才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代汉便是顺天应人。

而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改朝换代是上层的事,只要不影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谁做皇帝都和自己没关系,无非是歌功颂德么。

于是,王莽又裹挟了大量的底层人民。

面对这一切,刘氏宗室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早年间汉高祖刘邦和功臣们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并且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从此奠定了汉朝前一百年的基调。

这些有地盘、有兵马的刘氏诸侯王,确实威胁到汉朝皇帝的政治安全,但同时也起到制衡朝廷权臣的作用。后来周勃、陈平等功臣能顺利剿灭吕氏诸王,还不敢对皇位生出野心,根本原因就在于,遍布天下的刘氏诸侯王太强了。
如果长安改朝换代,他们必定联合起兵,到那个时候,直接掌控15个郡的朝廷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

但是经过文帝、景帝、武帝长达数十年的拆分打压,尤其是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分封子弟,虽然把诸侯王的军政权力集中于朝廷,却也削弱了地方拱卫朝廷的力量。

到王莽代汉的时候,刘氏子弟有十几万,但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唯一奋起反抗的是徐乡侯刘快,结果没出城门,便被人民群众击败。

其他人面对王莽代汉的事实,只能束手就擒,跪在地上感谢新皇的不杀之恩。

所以在豪强支持、底层人民无感、刘氏诸侯王无能的背景下,连班固都承认,王莽代汉是天意。

中国就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坐在长安的皇宫里,如果王莽能和光同尘,按照汉朝的既定路线办事,或许新王朝还能延续几十年,直到人地矛盾和官民矛盾都压不住了,才会迎来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毁灭秦汉第一帝国。

然而儒生出身的王莽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发现这个国家有问题,登上皇位以后,便想用自己的方式纠正这些问题,改变现有的世界。

但王莽是生来富贵的外戚子弟,从政以来,始终在走高层路线,根本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他不知道地方豪强在想什么、底层人民想要的是什么,以为在皇宫里发布政策,地方郡县就能不折不扣的执行,从而扭转乾坤。

说到底,王莽其实是个汉朝版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辩经一把好手,实务一窍不通。

于是王莽的理想主义改革政策,不仅没有解决现有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矛盾——

为了解决土地兼并和人口买卖的问题,公元9年,王莽把土地收归国有,改名为“王田”,奴婢为“私属”,都禁止买卖。同时恢复井田制,私人田地超出一井的部分,必须送给亲属、邻里、乡党。

人性是自私的,人生是无奈的。

王莽的这条政策,便得罪了要求大量占有私人田地、需要大量奴婢服侍自己的地方豪强,也得罪了渴望得到更多田地、或者卖身求活路的底层人民。

为了抑制经济兼并,公元10年,王莽施行五均六筦制度,即对盐铁酒等商品进行政府专卖,政府铸造货币,以及政府亲自出面收购和抛售商品,用来平衡物价。

这项政策是汉武帝施行过的“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的延续,只不过王莽不懂市场经济、也不懂计划经济,他以为能效仿汉武帝,却造成更大的混乱。

为了提高新朝的国际威望,王莽北伐匈奴、东讨高句丽、南征西南夷,尤其是北伐匈奴的时候,“募天下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转输衣裘、兵器、粮食,自江淮至北边”,动作之大和隋炀帝杨广似的。

结果因为王莽不懂军事,数次出征都以失败收场。

军事失败削弱了新朝的威望,经济失败让王莽的地位一落千丈,总的来说,王莽的理想主义改革彻底失败了。

但王莽并不认为改革失败是自己的责任,而是底下人执行不力,于是失败的迹象越明显,王莽独揽大权的想法越强烈,最终变成“务自揽众事,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的样子。

越不行越要工作,越工作越不行,王莽刚开国,就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而那些年自然灾害非常严重,例如“邯郸以北大雨,流杀数千人”、“关东人相食”、“缘边大饥,人相食”等等。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利益受损的豪强、衣食无着的底层人民突然发现,汉朝岁月静好的日子多幸福啊,当初怎么就推举王莽改朝换代呢?

于是,民心开始思汉。

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凤、南阳人马武起兵,聚众七八千人,在荆州当阳县的绿林山里打游击。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逢安起兵,在青州和徐州地区打运动战。

其他千百人的起义军数不胜数。

天下,乱了。

而那个真正的天命之子正在南阳种地,他将借着“人心思汉”的民意,在中华大地上一骑绝尘。

图片

2

西汉末年流行谶纬之说,这是由祥瑞、符文、占星望气组成的一门预测凶吉的伪神学,王莽代汉就利用过谶纬之说。

这种东西现在看来是封建迷信,当时的人们却深信不疑。

在各种各样的谶纬之说中,其中一条是“刘秀当为天子”,王莽的国师刘歆不甘心做臣子,为了对应谶纬,便改名为刘秀,准备以后做皇帝。

也就是说,“刘秀当为天子”不是后来编造的,而是很早就出现了,我们说的刘秀,只是众多刘秀中的一个而已。

关于这条谶纬之说,刘秀(汉光武帝)当然是知道的。

他是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属于血脉疏远的汉家宗室,即便在长沙王这一支,刘秀家也是旁支小宗,从曾祖父起,就因为不是嫡长子而没有得到爵位。

不过,没有爵位不代表沦落底层。

只要汉室江山存在一天,刘姓宗室在做官求学方面就有优先权,王莽代汉剥夺了这份权力,不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都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哥哥刘演“不事家人居业,结交天下雄俊”,刘秀听说“刘秀当为天子”的谶纬之说,以开玩笑的语气说“何用知非仆耶”,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呢?

刘演和刘秀的心声应该是,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既然王莽都能做皇帝,我们汉家宗室子弟凭什么不行?尤其是刘秀,史书上经常说他胸无大志,但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怎么可能想着做皇帝?

所以吧,刘秀其实是喜欢扮猪吃老虎的闷骚男。

公元22年,刘演和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

 

那年刘秀28岁,相比李世民和朱元璋来说,出道已经很晚了,不过刘秀可能也想不到,仅仅3年后,他便登上九五至尊,再造汉室。

 

图片

刘秀创业速度如此之快,和三件事有极大的关系 。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刘秀再造汉室:一场被误解的复国运动|2023-02-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