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领先一分!”
如此得意洋洋的宣示,与“逼退中国攻击性潜艇”连在一起时,立即引发颇多关注。
这是英国时间今天晚上9点BBC将播放的纪录片《战舰:使命之旅》所揭示的一幕。
一个时长仅两分多钟的先导视频显示,2021年8月,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千里迢迢跑到南海来炫耀武力时,被一艘据认为是中国的攻击性潜艇跟踪,最终将其逼退。
这事是真是假,尚值得商榷。
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英国海军的成绩已经如此乏善可陈了,以至于只能从已经过去快两年了的陈谷子烂芝麻里挑拣出什么来强绘自己的“荣光”。
难怪一位英国网友会说,“只有我们英国人能够从一个消极行动中发掘出这样一个积极结果。”
1
《每日邮报》等多家英国媒体集中报道了纪录片《战舰:使命之旅》提前发布的这个短视频。
先是英国海军护卫舰“里士满”号探测到了这艘“中国潜艇”。
紧接着,在夜色掩护下,一架反潜直升机投放声呐浮标来搜索水下潜艇,“我们在编队以南20海里发现一艘潜艇”。
被发现后,这艘潜艇随即撤退。
于是,就有了“我们领先一分,‘伊丽莎白女王’号1:0”。
这事的真实性有多少,其实很存疑。最大疑点则是,从何认定就是“中国潜艇”。
从那则短视频来看,这种说法最初来自一名舰员的个人描述。
他说,我们发现了一艘疑似潜艇,“很大可能是中国的‘基洛’级潜艇”。等到声呐浮标确认是一艘潜艇后,纪录片的画外音就直接盖戳,“猎人变成被猎杀的人,中国潜艇撤退了”。
且不说这事本身的真假如何,就算英国航母编队真在南海发现有所谓“基洛”级潜艇,就纪录片公开的信息来看,根本无法判断是否属于中国。
越南、印度、印尼等多个亚洲国家都装备有俄罗斯制“基洛”级潜艇。仅从潜艇型号就断定其归属,是草率,也是不负责任的。
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家门口附近,作为必要防卫措施,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当成中国海军“靶船”的可能性是有的,这也是练兵的最好时机。但问题是,从战术理论上讲,这似乎又不符合常识。
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会派出一艘常规潜艇跟踪航母编队。
通常来说,航母编队的航速较快,而常规潜艇的水下航速很慢,很难实现全程跟踪监视。跟踪航母编队的,一般是核潜艇。
而且,短视频所提到的潜艇“试图跟踪”航母编队,也是不符合常理的。
由于常规潜艇的航速问题,它不太可能跟踪航母编队,更多可能只会是提前知道航母编队的行进航线并进行了埋伏。如果这样,“领先一分”从何说起。
2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言之凿凿“中国潜艇”,而且又“领先一分”呢?这个答案,或许可以从媒体报道中找到线索。
最直接原因,当然就是为今天即将播放的纪录片制造足够噱头。
早在去年的12月9日,BBC Factual在宣布即将为BBC二台和iPlayer制作一个六集系列节目《战舰:使命之旅》时,就曾模糊提及,“该系列节目包括与敌对海军的戏剧性和侵略性的遭遇”。
也许是看着“敌对海军”的措辞还不够刺激,在最新一期宣传时,干脆点名“中国”,关于纪录片《战舰》的新闻与讨论果然出圈了。
细读两个月前的那则新闻,满满“通稿”既视感。
“该系列节目讲述的是一段持续7个月的艰苦航行,是到日益混乱的世界另一端的原始和亲密的故事。”
“当‘伊丽莎白女王’号2021年5月离开朴茨茅斯时,船上的1600名男女,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出海,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猜到他们是在进行海军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次部署。”
等到文章用“里程碑式”来形容《战舰》时,妥妥可以说是在打广告了:“这部新的里程碑式的系列片……让观众看到在一艘正在执行任务的最先进的军舰上服役是什么样子。”
这也可以推测出更进一步的原因:往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脸上贴金。
不管是两个月前的新闻稿,还是如今广为流传的媒体报道,都提到了一点,“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价值32亿英镑”。
在两个月前的新闻稿里,居然还给涨了3亿英镑,说的是“价值35亿英镑”。
反正就是想渲染“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造价颇高,然后各种溢美之词往这艘航母身上堆:“这艘价值32亿英镑的强大战舰”“试图跟踪这艘最先进的航母”。
就连描述“里士满”号护卫舰探测到有潜艇跟踪的时候,也不忘“盛赞”“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该护卫舰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这个重达6.5万吨的庞然大物驶过南海时为其提供保护”。
英国皇家海军前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艾伦·韦斯特上将来了一句“点睛之语”:这次交锋“令人难以置信”,展示英军是世界上最好的“潜艇”猎人之一。
如此可顺理成章推导出,即使贵,也得发展海军。
不过,韦斯特生怕别人get不到这一点,明确表示:“一个航母战斗群——如果它有完整的支持资产——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
哪有什么真相,不过是宣传,唯利而已。
这,或许才是纪录片《战舰》的“良苦用心”。
3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2021年前往亚太,对英国而言,意义确实不一样,它被英国政府视为“走向全球”的象征。
当时的英国首相还是鲍里斯·约翰逊。
约翰逊盼望通过那次“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的亚太行动,能够恢复英国海军作为欧洲最重要海军力量的荣誉,结束英国海军过往的“退缩时代”。
但是,一次航母编队的行动就能证实一个国家的海军实力吗?显然不能,一个国家的海军实力绝不等同于有没有航母编队这么简单。
结合当时英国政治精英给“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赋予的“政治任务”,再来看BBC今天晚上开始播放的纪录片《战舰:使命之旅》,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英国人急着证明自己重新拥有一支可靠且貌似强大的海军力量。
为什么说貌似强大?
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就是外强中干、金絮其外的代名词。正因为心里发虚、没底,所以英国政治精英只能通过嘴上吹嘘“强大”,或者通过拍纪录片来秀自己“强大”。
即便如英国皇家海军当时所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战舰群的陪同下展开行动,这是最近多年来英国派出的最强舰队。但为了拼凑成这支航母远洋舰队,英国还借了一艘美国海军驱逐舰和一艘荷兰护卫舰。
可见,英国海军的能力缺陷,连一支完整的航母舰队都凑不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航空母舰最重要的作战平台就是舰载战斗机。如果没有舰载战斗机,航母就无法发挥远距离航空打击优势。
而英国夸口“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是欧洲第一个具备隐形五代机舰上打击能力的国家,放在全世界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因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后买了美国的F-35舰载战斗机。
但是,从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亚太航行来看,当时英国航母上的美国战机数量超过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共有10架美国的F-35舰载战斗机,而属于英国海军的F-35舰载战斗机只有8架。
而且有报道说,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的英国海军F-35战机并未形成战斗力,它们很可能是在那次航行中扮演“道具”的角色。
4
如果再揭开“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建造的历史,更可以说明英国海军力量早已日暮西山。
“女王”级的采购项目由英国国防部采购总监授权CVF集成项目团队负责管理。2003年1月国防部宣布BAE系统公司被指定为下一代航母的主承包商,泰利斯英国为关键供应商,两者专门为航母项目组建了“航母联盟”。
2007年7月,英国国防部正式宣布批准航母建设计划。2008年2月,巴布科克获得价值3500万英镑的船厂改造合同,但是当时英国根本就没有建造大型航母必须用到的巨型龙门吊。
对英国造船业来说,此前数十年间建造过的最大军舰就是三艘2.2万吨级的“无敌”级轻型航母,“女王”级的排水量是它的3倍以上,英国没有任何一家造船厂能够单独完成建造任务。
这时候,英国看向了中国,并于2009年向中国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订购了1000吨级被称为“歌利亚 – Goliath”的巨型龙门吊,耗资1220万英镑(约2000万美元),负责将模块起吊组装。
振华港机(集团)公司(ZPMC)是世界著名起重机和大型钢结构制造商。目前,世界各地港口80%以上的新装港机产品来自振华重工。“振华”已成为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业的第一大世界知名品牌。
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起重机,为航母工程特别定制,制造工期长达2年,高度68米,宽120米,起吊能力1000吨,最大旋转负载500吨。
根据英国防部公布的数据,“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标准排水量为5万吨,满载排水量为6.5万吨。全长292米,最大宽幅(飞行甲板)为75米,船体宽38.6米,飞行甲板舰首的滑跃部分最短,只有约40米,船尾的飞行甲板大部分都是75米。
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量通常为34架到40架,战时最多可搭载46架,飞行甲板下的机库可以容纳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24架、反潜直升机10架,共计34架,超过这个数目的10架到12架飞机则会被安置在甲板上。
英国人原计划一号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于2014年服役,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则于2016年开始服役。然而,受到金融危机及财政紧缩影响,英国人没钱了,所以“伊丽莎白女王”号建造进度非常缓慢,二号舰还一度传出有可能取消建造,或者造好但不服役直接封存。
最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被迫在很多非关键部位采用民用规范建造以降低成本。按照2008年签署的合同,两艘航母的单价均为35亿英镑(55.2亿美元),总造价70亿美元。
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英国政府动用全国六大造船基地分别制造船体的8000吨重的模块。船体的各部分先在海岸边的船坞建造,然后由拖船将其拖到最后的拼装船坞进行组装。这种建造航母的方法看起来有些像小孩子玩搭积木的游戏。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好不容易建成了,又面临无力购置F-35B舰载机的“有舰无机”窘境。而且,由于是从美国购买F-35B,所以完全被美国人拿捏,什么时候能向英国交付F-35B,美国人说了算。
可见,“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根本没有英国人吹嘘的那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