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月前,俄军宣布了对苏勒答尔主城区的控制。当时网上的一些观点,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然而这一个月来的仗看下来,苏勒答尔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吗?
乌军在整个阿特木斯克城北方向的防御因此而被逐渐瓦解,俄军不仅控制了大段的T0513公路,彻底切断了阿特木斯克跟塞弗尔斯克的联系,使得塞城成为乌军的鸡肋。
同时就阿城作战本身来说,俄军随后又向T0513公路以西出击,不仅冲上了高地,兵锋还逼近了M03公路。另一路俄军则由皮德赫拉得恩以北,向阿特木斯克以北的狭长城区出击,使得阿城北侧的公路和铁路补给线无法使用,作战陷入困境。
同时,瓦格纳集团不是早就快伤亡殆尽了吗?还怎么“人海冲击”——“战力更强”“人数更多”“依城固守”“以逸待劳”的乌克兰铁军呢?
而且瓦格纳的出击还不仅仅是在苏勒答尔打开的突破口左冲右突,同时在阿特木斯克城区,也在不断挤压乌军,并在城东、城南立足。
更有意思的是,南线的瓦格纳竟然还有一支生力军,不仅夺占了乌军在南线的要塞克里希夫卡,还沿着运河线一路北上,直抵T0504公路附近,不仅卡着乌军的南路主补给线,甚至都快兵临恰索夫亚尔了。
如果上面那套观点是真的,那么除非瓦格纳是真的地狱尖兵、亡灵军团。如果你是坐小孩那桌的话,大概可以相信。
但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哪来的什么地狱尖兵、亡灵军团?一颗炮弹打到人群,瓦格纳就不死人了?它照样得死。
可既然它也是活生生的人,而现在的战线、战果又是确实的,那我们只能说:前面那套理论跟现实是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以现实情况为准。
研究军事这么多年,笔者还从未见过一支死伤大半、战术落后的军队,能在敌人的堡垒区域,如此纵横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军队,那只有一种可能:它的对手实在是太菜了。
可是,搞上面那套理论的网友,又不承认乌军太菜,事实上连自己的逻辑都圆不回来。所以但凡正常人,也不至于被忽悠。
客观来说,乌军并不菜。先不谈乌军的装备、战术如何,就一条作战意志,都可以说是相当顽强了。
俄乌之战打到现在,轻易就投降的乌军没有多少。即便如上个月苏勒答尔城的收尾阶段,有数百名乌军被堵在了城内,瓦格纳说你不投降就是死,结果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战死。
这样的军队,它的战斗力发挥是有保证的。美军当年纵横中东时,碰到的都是这样的对手,它牙口也不会那么好,总得崩掉几颗牙的。
所以俄乌这边的仗,总是打得不那么“酣畅淋漓”,双方都在真正意义上的血战。
我们可以说它的战争样式并不那么“现代化”,但是以血战的级别和残酷程度来说,已经是多年之罕见了。
笔者实在是不理解,都2023年了,为什么“人海战术”的说辞还能骗到人。
乌军是缺少重武器,可是它各类枪械、筒子可不少,而且它还有兵力数量优势和完善的阵地体系可做依托,你怎么“人海”它呢?
人少的去“人海”人多的,然后还“海”成了,这种骗小孩的说辞能骗到成年人,属实是令人咋舌。
但是你把实话说出来,人家还不乐意,还得组团来问候你。
所以我说“粉圈”害人,它可以将一些网友的立场放大到决定脑子,让其丧失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其脑袋中就一条准则:你不说我“哥哥”好,那你一定就是“小黑子”,它全然不顾事实和逻辑究竟如何。
其实谁关心你们“哥哥”这点破事儿,大家只是对战局感兴趣,你们不来恶心人,别人还能正常发文谈战局。付费倒是能把你们筛选掉,可是相当多正常读者想了解下战局,也被拒之门外了。
所以这篇文章依然是冒险的,那就顶着“小黑子”的名头迎难而上一次。
既然前面那套“粉圈”理论不靠谱,乌军也实实在在比较能打,而瓦格纳又能在其堡垒区域左冲右突。那说明瓦格纳现在是有一套成熟作战体系和战术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专门说过,就不再重复了。
大家只要知道瓦格纳是目前俄乌战场上攻坚作战实践以及经验最丰富的单位就行了,下面我们谈谈最近战场的形势。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提到瓦格纳部队突破了乌军在T0513公路以西的阵地,并从其侧翼直冲M03公路;同时另一路部队也在阿特木斯克城北的狭长城区发动突袭。
这两路部队不仅仅是冲着乌军的公路、铁路补给线和转运枢纽来的,同时也有攻略克拉斯纳戈拉和帕拉斯科维夫卡的考虑。
这两个居民点一大一小,克拉斯纳戈拉战前人口将近700人,帕拉斯科维夫卡战前人口2800余人。说是两个村子,其实两地紧挨着,最近处只有200多米。
因为这两个点关系到阿城北部生命线的安危,因此乌军在这里集结了大量部队守备,而且战斗非常顽强。
瓦格纳和空降军部队在俄军中属于能攻擅打的,然在很长时间内也无法从其正面突入。
不过瓦格纳这边的战术我们之前也介绍过了,它的打法是比较灵活的,正面突不进去那就打侧面。其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先向T0513公路西侧的乌军阵地下手,在这边声东击西绕晕了乌军后,瓦格纳突然从正面出击,吃下了乌军阵地,并插到了帕拉斯科维夫卡的侧后。
同时向城北出击的俄军部队,又从南翼威胁到了帕拉斯科维夫卡。使得乌军在这两个居民点的守军陷入了三面被围的不利态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包围”。
在俄乌战场上,俄军一般不打歼灭战,像这种村落战都是力求将对方逼走。在自身补给线受到威胁,又三面向敌的态势下,乌军很难坚持。
2月11日,瓦格纳将乌军从克拉斯纳戈拉挤了出来。次日,这一消息被各方确认。
如前所属,克拉斯纳戈拉只是两个点中,比较小的一个。但是乌军自克村的收缩,并不能缓解这一方向的不利态势,俄军依然对帕拉斯科维夫卡构成三面威胁。
现代战争的防守作战不是一句坚守到最后的口号就能解决的,守军总得需要补给才能维持作战。而现在缺口不到3公里,俄军还有进一步向别尔希夫卡运动的趋势。
帕拉斯科维夫卡要守,那就得投入相当多的力量进去,而且由于态势极为不利,必将遭到重大杀伤。因此,乌军要是理性些的话,只能是从帕拉斯科维夫卡撤防,以重组防线了。
现在的情况是,乌军就是尽力耗着不走,那俄军倒也乐见于此,毕竟这是非常好的杀伤窗口;乌军要是撤了,那俄军也能接受,毕竟帕拉斯科维夫卡一旦拿下,乌军在阿城以北的防御就全完蛋了。
这是“小包围”的情况,而我们再放大到阿特木斯克的“大包围”来说,随着南北两路俄军的进展,阿特木斯克本身也处于类似帕拉斯科维夫卡这样的困境,它几乎也是面临三面被围的不利态势了。
撤回固防高地防线,这是军事需求;继续坚守,这是政治需求。最终更可能的方式就是,尽量拖着,你不打狠了,那我不撤,能拖一天是一天。
所以我们先看“小包围”最近几天的解决情况,这里如果搞定了,再看在“大包围”中的乌军如何动作了,毕竟现在的机会窗口是在逐渐流逝的,总不能拖一辈子对吧?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