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用地理视角,深度分析朱元璋崛起的过程|2023-02-17

伯陵说:    
这是元明风云的第二篇,
我们从地理的角度,
聊聊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
是如何打下万里江山的。

1

在数千年历史上,自南向北统一中国的例子只有两个,一个是定都南京的朱明王朝,另一个是广东国民政府。

但广东国民政府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且是世界革命的大潮流下,国内外势力共同推动的、以新主义击败旧思想的统一,和蒋介石、汪精卫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颇有“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意味。

而朱元璋的统一,可以说艰难困苦九死一生,其间对地理因素的分析判断,千载之后更是让人击节赞叹。

关于明朝的故事,“当年明月”已经珠玉在前,我们就不讲具体故事了,这篇文章就从地理的角度,解读朱元璋是如何以弱击强、以南统北的。

朱元璋是在淮西崛起的,那我们就从淮西说起。

2

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可以发现,每次乱世最活跃的地方,不是山河四省,不是陕甘,更不是江浙,而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江淮地区。

刘邦和项羽在这里起兵,短短三年时间便相继进入咸阳,灭亡秦国。随后的楚汉战争,进行最终决战的垓下在安徽灵璧,距离淮河不到60公里。
汉末三国时期,袁术割据淮南,以为根基稳固,便擅自称帝建国。袁术失败之后,江淮地区的合肥,成为曹魏和孙吴的主战场。孙权率十万大军始终不能攻克合肥,曹操父子屡次南下却不能跨过长江,以至于曹丕发出“此天所以限南北”的感叹。

后来,隋朝末年的杜伏威纵横江淮,宋州砀山的朱温参加唐末黄巢起义军,庐州合肥的杨行密割据淮南,到了“靖康之变”以后,江淮地区成为宋金和宋蒙的交战区。

可以说,造反和战争是江淮地区的靓丽风景线。

江淮地区如此威猛,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江淮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以小麦为主食的北方人和以水稻为主食的南方人,战乱时在此厮杀,治世时携带货物奔波于水陆码头。

其二,江淮的水系发达,自然免不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1194年开始的黄河“夺淮入海”,让江淮地区的水灾更加严重。

有水灾,便有受灾人口。这些人死亡之后,空出大量的土地房屋,于是灾后便有人迁徙过来定居繁衍。

战乱、商业、灾害给江淮地区造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于是,江淮地区的人们,不像山河四省和江浙一样迁,而是习惯了四处流动谋生路,这种千千万万人口的共同选择,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不南不北、独具一格、江湖气息非常浓厚的江淮文化。

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能敏锐的嗅出气味,搞出让朝廷震惊的大新闻。

直到元朝时期,“两淮地险人顽”依然是朝野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水灾频发、民不聊生、元朝官吏残酷剥削的现状,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散布“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谶言,吹响元末农民起义的号角。

同年5月,刘福通攻克颍州,并迅速西进,占领汝宁府和光州、息州。因为头戴红巾,起义军便称为红巾军。

这里离汴梁和南京都不远,西南方向是襄阳和武昌,属于江淮的核心地区,南北的交通要道。

 

图片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地方适合做南征北战的前沿基地,不适合做造反势力的根据地。但刘福通是颍州豪强,起兵光复颍州是衣锦还乡,并且可以利用乡党关系壮大势力,这么做其实很正常。

而韩山童和刘福通攻占颍州和汝宁府,必然要直面元朝的军事打击,在整个元末农民大起义中,事实上起到吸引元军火力、给南方义军遮风挡雨的作用。

于是蕲水的徐寿辉、徐州的芝麻李、定远的郭子兴等人纷纷起兵,不到半年时间,义军反旗遍布江淮。

 

图片
1352年2月,郭子兴攻克濠州。

那时朱元璋正在皇觉寺做和尚,汤和已经在郭子兴军中做到千户,汤和进入濠州后便给朱元璋写信,劝他不要想着岁月静好了,参加红巾军才能走向光明,千万不要走上错误的道路。

收到汤和的信,朱元璋彻夜难眠,始终下不了起义的决心。最后还是皇觉寺的和尚说要举报他,朱元璋为了不吃眼前亏,才一咬牙一跺脚,到郭子兴的大营报名参军。

参军以后,朱元璋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战辄胜”,再加上在皇觉寺参加过短期文化培训班,显得粗通文墨,很快便在义军中崭露头角,“以材勇见亲信”,成为郭子兴的左膀右臂。

可见,同时代的枭雄,都认可朱元璋是文武双全的人物。

这样的杰出青年,哪个姑娘不喜欢?

于是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对朱元璋芳心暗许,朱元璋深受感动,第一次在惨淡的人生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白月光。得到郭子兴的认可后,朱元璋和马秀英喜结连理。

凭借这层关系,朱元璋正式成为郭子兴的圈内人,被义军同僚称为朱公子。

完成这次阶级跃升,朱元璋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而成为郭子兴的圈内人,朱元璋便有了招兵买马、独掌一军的资格。

他不仅招揽了徐达、汤和、周德兴、冯国用、冯国胜等精兵猛将,还能打着郭子兴的旗号,离开濠州攻克定远县,招降了驴牌寨义军和衡山涧元军,成为拥兵两万余人的大帅。

也就在这个时候,刚招揽的大将冯国用建议:

“金陵龙蟠虎踞,真帝王都。愿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扫除群寇,天下不难定也。”

朱元璋曾经云游江淮,阅历非常深厚,他当然明白金陵的重要性,也明白冯国用是劝他到长江以南,脱离郭子兴自立门户。

而这正是朱元璋想要的。

于是朱元璋率兵南下,一路攻克了滁州、和州等重要城池,渡过长江进入太平路,兵锋直指集庆(南京)

攻城不能一拥而上,直接兵临城下,那是草寇做法,必须有妥善的战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朱元璋研究了地形,决定先扫清集庆的外围防线,让集庆成为一座孤城,到时候攻城也好、围困也罢,集庆都是朱元璋盘里的菜。

这是朱元璋版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谋划已定,朱元璋便派兵攻克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等城池,断绝义军和元军救援集庆的念想,最终于1356年3月一举攻克孤城集庆,改名为应天(南京)

至此,参军4年的朱元璋,有了将近十万的部队,占据一座数十万人的大城市,给毕生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

 

图片
应天是东南重镇,元朝为什么没有围攻朱元璋,收复应天呢?

答案是元军根本过不来。

就在朱元璋攻克应天的第二年,被元军击败的刘福通重整旧部:

 

一方面亲自攻取汴梁,进而北上大名、卫辉,闯入元朝的腹心之地。

 

另一方面派毛贵攻略山东府县,派李武破武关兵临长安,派关先生进军山西,关先生又兵分两路,从上党一路打到雁门,随后出塞,焚毁忽必烈称帝建元的上都,最后经辽阳打到高丽。

 

图片

刘福通的攻势,可谓是四面开花,颇有秦朝末年陈胜的声势,所以刘福通便成为元末义军总盟主,从淮河到秦岭,从长城到长江,凡是起兵反元的义军“皆与福通相连结。”

在这样的背景下,声势煊赫的刘福通才是元朝的头号目标,攻克应天的朱元璋,倒显得有些不入流。

直到1362年,王保保继承舅舅察罕帖木儿的兵马,基本平定北方红巾军,但“江淮以南不敢复问”,此时朱元璋已经利用元朝的空窗期,坐断东南。

所以《明史》也承认:“福通遣将分道四出,破山东,寇秦晋,掠幽蓟,中原大乱,太祖故得次第略定江表。”

可以说,起义前期的朱元璋,本质上是借势。

参加义军是借江淮“首倡义旗”的势,独掌一军是借郭子兴的势,南下攻城略地是借刘福通的势,立足应天是借“长江天险、山河形胜”的势。

不过特殊的地理环境,只是给朱元璋搭建了历史舞台,真正让朱元璋搅动风云的,还是朱元璋独一无二的判断力。

3

应天做为东南形胜之地,关键在于应天北部是长江天险,可以有效阻拦侵犯之敌,东部的镇江和苏锡常、西部的滁州和合肥、南部的湖州和杭州都是鱼米之乡,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和人口。

有了这两个条件,朱元璋得到应天,相当于刚出新手村便得到开局神装。

但历代义军领袖们攻占应天的很多,能以应天为根据地统一中国的,却只有朱元璋一个。

这是为什么呢?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用地理视角,深度分析朱元璋崛起的过程|2023-02-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