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印闲生:俄乌战争一周年|2023-02-25

今天是俄乌战争一周年,战争非但没有结束,而且有愈演愈烈、波及渐广的态势。

下面综合各方观点以及最新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谈几点看法。

1、

作为分量很重的官方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将“尊重各国主权”摆在了第一条,并强调“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严格遵守”,这表明中方高度重视自身道义形象。

目前各国普遍的共识是:尽管现行国际秩序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仍好于其他替代方案。

正因如此,虽然很多新兴国家对现有秩序存在怨言,不过其出发点是改进或争取更大的利益份额(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而不是从框架上拒绝当前的世界秩序。

说来有趣,中方十二条立场发布后,第一个出面反馈的不是乌克兰或者俄罗斯,而是美国。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态称: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俄方可以止步于第一条,那就是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立场文件”的第二条为摒弃冷战思维,有暗批北约东扩的意思在。)

与61岁的国务卿布林肯不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1976年生,非常年轻,预期将在未来数届的民主党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整份“立场文件”宏观层面只谈了原则,除粮食外运一条外,通篇没有提“俄罗斯”三个字。

这说明中国在理解俄方安全关切的同时(“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也不希望与俄捆绑,尤其要避免自身形象“俄罗斯化”。

其实在冷战时代,美国曾经主导了一欧一亚两大军事集团——欧洲是针对苏联的北约,亚洲是针对中国的美日韩军事同盟与东南亚联盟(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

待到冷战结束,东南亚联盟的军事功能自行消失,东盟扩充后成为中国的朋友和第一大贸易伙伴。

之所以发生这种“铸剑为犁”的转变,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从不搞武力扩张,东盟对华有着安全层面的基本信任。

当下,美国非常希望推进北约亚洲化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北约化,在推进过程中,将中国与俄罗斯绑定是其外交宣传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北约亚洲化的理论基础。

 

3、

对于中俄关系,官方用了“成熟坚韧、稳如泰山”八个字。

所谓“成熟坚韧”,有一点向俄罗斯解释的意味——对你的支持只能维持在一定原则范围内,你要成熟的去理解这些复杂问题。

所谓“稳如泰山”,表示中国将坚定维护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关系,从国内经济基本盘层面对俄方予以既有支持。

开战一年来,虽然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远不及预期,但俄罗斯国内经济层面的表现却超出各界估计。

按普京讲话的说法2022年GDP下降了2.5%,IMF对俄国2023年经济甚至还给出了0.3%的正增长预测。

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一共对俄罗斯实行了约一万项制裁,这些制裁给俄国造成了相当的影响,但并却没有带来致命的杀伤;普京之所以敢频频动员,于一周年之际展示强硬姿态,内部形势稳定是其最关键的底气。

而在俄国2022年最大出口国排名中,中国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名,印度、土耳其分列第2、3——对于依赖卖油气补充政府财力的俄罗斯而言,这就是他最重要的外部伙伴。

4、
能够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自然是上上签,不过基于“底线思维”,还是有必要对极端场景做一下展望。
当战争局面向明显不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时,中国兜里有两张底牌:一张是军援俄罗斯,另一张是坐等俄罗斯失败。
前者宛如1950年代朝鲜战争历史的重演。
七十多年前,斯大林(普京)误判了美国的战略决心,认为华盛顿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和苏联(亚洲和中国),不会干预朝鲜半岛(乌克兰)的冲突,于是默许金日成发动军事冒险(特别军事行动)。
杜鲁门却将北朝鲜的出兵判断为苏联对全球秩序的挑战,果断做出干预朝鲜的重大决定;原本不属于当事方的中国最终因地缘安全考量被拖下水,东西方阵营对抗格局瞬间形成。
后者则是一种未知的局面。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大赢家,今日之中国已不再是七十年前之中国,沧海变桑田。
击败俄罗斯并使其失去大国地位后,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能力将得到巩固与加强,对华政策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在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注定是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印闲生:俄乌战争一周年|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