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在迪拜因病过世。
长期以来,坊间对他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有人说,他是政变上台,夺权方式不干净,在位期间大搞独裁,最终客死他乡,堪称凄惨。
有人说,他是真正的政治高手,任上不仅把巴基斯坦治理得明明白白,而且无论和中国、和美国,甚至和印度都能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堪称天降猛男,不可多得的优秀领导人。
评价的维度很多,不妨先向大家展现一下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
1
1943年,穆沙拉夫出生在当时还是英属“印度帝国”的首都新德里。
英国殖民下的“印度帝国”
脱离殖民前夜的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群体之间的对立已愈演愈烈,山雨欲来。终于在1947年印巴分治过程中,双方的矛盾彻底被引燃。
印度的大部分穆斯林,在西北部独立建国,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成立。
此后,年纪尚幼的穆沙拉夫随父亲移居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
在那个年代,穆沙拉夫身处难得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会计师,曾经为英国政府工作;母亲则拥有英国文学学士学位。
穆沙拉夫和他年迈的母亲
在移居卡拉奇后,穆沙拉夫的父亲被巴政府招募,成为了巴基斯坦驻土耳其外交官。
年幼的穆沙拉夫就这样跟随父亲,又搬到了土耳其,还学了一嘴流利的土耳其语。
虽然童年过得颠沛流离,但是多亏有殷实的家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小穆沙拉夫的教育一直很不含糊,是个体育和文化课双面精通的学霸,对数学和经济学尤其感兴趣。
1957年,穆沙拉夫回到了巴基斯坦。没过几年,18岁的穆沙拉夫弃文从武,考入了巴基斯坦陆军军校。
从军校毕业后,穆沙拉夫就以炮兵部队少尉的身份,随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印巴边界。
上世纪60、70年代,印巴之间摩擦不断,双方分别在1965年和1971年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冲突,算上1947年的“分家之战”被称为三次印巴战争。
穆沙拉夫作为一线部队指挥官,在战争中和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也算是屡建奇功。
数十年戎马生涯,穆沙拉夫不仅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勋章,也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
从炮兵部队,到特种作战,穆沙拉夫参与到了战争的几乎每个层面,他的军衔晋升速度也很快,从少尉一路升到少校。
70年代的穆沙拉夫一家
到了1978年,穆沙拉夫就成为了上校,成为了巴军中重要的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60~70年代的一系列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获得了中国的一系列援助,作为一线部队的穆沙拉夫,对这一系列援助则是印象颇深,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这段经历对他是有较大影响的。
整个80年代,穆沙拉夫不仅在一线指挥部队作战,他还作为参谋,回到母校进行授课,以及作为军事人才,被派往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进修。
穆沙拉夫的军旅生涯此后一路平步青云,1991年晋升少将,95年晋升中将。
到了1998年,凭借卓越的战功、优秀的学识和政治嗅觉,穆沙拉夫成为了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晋升为了4星上将,登上了军旅生涯的巅峰。
不过到了1999年,穆沙拉夫和自己的“亲密战友”、当时的总理瓦纳兹·谢里夫(现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之兄)产生了一些“微小”分歧。
导火索事件是当年穆沙拉夫主张向印度发起一项秘密军事行动——“卡吉尔计划”,后来,这起事件因为谢里夫向美国的“妥协”撤军,而以失败告终。
二人在军事方面的分歧最终诱发了彻底反目,谢里夫想要罢免穆沙拉夫,而穆沙拉夫则另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