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今天,所有的头条,都应该给这个人|2019-04-01

如果不是“81192”这个数字,这十八年以来的每一个4月1日,或许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也或许大家只会记住愚人节的狂欢。至少,那些小部分在黑暗中坚守光明的中国人,不会背负上一个时代最沉痛的记忆…

作为一个八零后出生的中国人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一直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肆无忌惮的享受着经济腾飞

带来的各种好处,那时对战争的认知

从来只是停留在CCTV的荧屏上

铺天盖地的炸弹、颠沛流离的难民

国破家亡的呐喊…于我而言

就好似电影里的某个片段

我是新中国最后经历过战争的那代人

当我嗷嗷落地时,南方边境的战火

已经持续了六年,我也是新中国最早

享受和平繁华的一代人,遥远的边境战争

与我的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线

几乎没有任何交织

我第一次接触“战争”这个字眼

是来源于一部电影,名字叫《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的主角至今都是人人称赞的老艺术家:

一个是上下五千年的唐国强老师

一个是都挺好里花样作死的倪大红老师

虽然电影的真实背景在南方边境战场上

但丛林与枪炮的荧屏景色离

我所在的花花世界相却甚远

所以,我从未对战争有过完整的概念

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都觉得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应该和我

一样享受着安宁又荣华富贵的生活

这种认知

一直延续到2001年的4月1日

那天上午9点

一架编号为81194的中国歼8战机

在驱逐入侵中国南海领空的

美军EP3间谍机时被撞机坠毁

飞行员王伟血洒海疆、壮烈殉国

(海航官方资料显示,当年王伟烈士驾驶的战机编号为81194)

这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

第一次听闻有军人在自己的国土上

因阻止敌人入侵而牺牲

那一刻,我从内心深处感觉到

“战争”离我似乎并不遥远

那一年,我16岁

刚刚从懵懂无知的年纪

跨入血气方刚的热血时代

用后来的网络词汇来说,叫爱国愤青

其实我至今都不太理解这个称呼

为什么被大多数人看作贬义词

也是从2001年的4月1日

我从王伟烈士的新闻里打开一扇

通往军事装备的大门

在翻阅过无数的兵器杂志后我才明白

那种力不从心宁为玉碎的无奈与悲壮

不仅仅存在于王伟与81192

更是彼年中国国防力量最真实的写照

我不得不接受一个惨痛的现实:

所谓的和平安定只是我的懵懂无知

其实从我出生的那天起

或者说在我出生之前

我的祖国就面临着各种外部危机

萦绕在国门前的战争威胁

一刻都不曾远离过!

 

1993年,那一年我8岁

当年7月,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

“银河号”货轮,在航行自由的国际公海上

被美国的军舰与军机扣留在

印度洋上长达三周之久

并强行在第三国港口登船检查

理由是怀疑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

那年的中国海军仍是黄水舰队

连日本海自都不如,更何况远在

印度洋饱受欺凌的“银河号”?

最后检查结果一无所获

但美国人仗着舰船巨炮蛮横无理、拒不道歉

后来全权处理银河号事件的

沙祖康大使在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

一连说了17个“窝囊”

一个男人,一个风度翩翩的外交官

是承受了多大的屈辱

才会在镜头面前不停说着:

真窝囊、就是窝囊、窝囊透了!

1996年,那一年我11岁

同样是离我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

一场惊天大危机正在上演

在解放军用军演阻止分裂的情况下

美军从波斯湾与西太平洋各抽调一艘航母战斗群

直接开进海峡内为分裂势力撑腰站台

高中毕业旅行时,我在厦门从老军人口中得知

面对当年中美两国两军巨大的实力差距

我们的父辈们早已写下遗书、枕戈待旦

无一不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随时准备投入到一场几乎看不见

丝毫胜利曙光的战斗中去

局势,空前紧张;战争,迫在眉睫

后来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回忆录提到:

因为南方的紧张局势,我彻夜都难以入眠!

也是在南海撞机事件后我才明白

96年CCTV里播放的榴弹炮上舰演习照

看上去威猛无比,但背后却是解放军

跨海打击能力的落后与不足

事实上,很多人应该都明白

常规打法解放军是没有任何能力阻止美军的

于普通国人而言,那是一种无奈

可于军人而言,那是一种坚守在黑暗里的绝望

站在风光甚美的环岛南路沙滩上

老军人凝视着海峡对岸对我说道:

有那么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当年

揣着炸药包去搞鬼子坦克的先辈们

明知打不过,但总要做些什么

23年前的解放军之于美军

与70多年前的中国军队之于日军

其实没多大区别

要想守护祖国,军人需要拿命去填!

1999年,那一年我14岁

5月8日,美军一架B2轰炸了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三名中国记者被当场炸死

而美方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不过是“地图用错”的搪塞解释

尚读初中的我

亲眼见到大街上满是游行示威的哥哥姐姐

他们捧着三张遗照

头上绑着写有“美帝道歉”等鲜红字眼的白布

手里举着印有“邵云环”、“许杏虎”、“朱颖”

三个名字的大报…愤怒的呐喊响彻寰宇

隔着几个街区都能听见

面对这种罕见的场景

我突然想到了历史教材里的5.4运动

从1919到1999年,相隔八十年

同样的一幕仿佛重新上演了

懵懂的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但又总抓不住重点

只是不停的在琢磨毛主席那句话:

落后就要挨打

后来念大学的表哥告诉我:

白布上的红字,很多都是用鲜血写成的…

公海拦船、武力干涉他国内政

轰炸被主权国家视为国土的大使馆…

在整个90年代,在我自以为远离战火

和平成长的90年代,短短的十年时间里

这种被国际公约定义为侵略的行为

竟然连续发生了三次,整整三次!

那是中国军事力量最孱弱的年代

孱弱到让经历过那些屈辱时间的人深感绝望

觉绝望到除了核武器我们

对愈走愈近的战争束手无策

有些人选择逃避,有些人选择在黑暗中守护光明

而有些人却把那种绝望

雕刻在艺术作品中

向后人留下对那个年代最刺痛的回忆

2005年,著名军事作家卫悲回

发表历史架空小说《夜色》

描绘了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守卫国土的悲壮画卷

从防空作战到山地战、从军人到平民

从战机到坦克再到刺刀肉搏

用鲜血染红祖国江山的夜色

在黎明前取得为的胜利

是彼年中国军人在敌军入侵时唯一能做的事

还有刘慈欣的《全频道阻塞》

董群的《弹痕》、《诡刺》…

一部部用幻想篆刻下的军人小说

至今读来都心疼得让人窒息

2001年4月1日

王伟烈士驾驶81192去拦截入侵的美机

就是发生在这样绝望年代的背景下

当歼8对EP3凌空亮剑时,那一刻的王伟

比任何人都能直白的感受到那种绝望:

脚下,是祖国的壮美河山

身后,是挚爱的父母妻儿

如果退后一步

祖国和亲人便会多一份战争的威胁

中美差距,他知道

但他毅然选择向前一步

中国军人,逢敌亮剑,绝不后退!

当从新闻里得知王伟壮烈殉国时

我突然想起了厦门海边的老军人

想起了他口中的抗日前辈

从1931到1996年再到2001

身为中国军人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明知不可为而必为之

为家人、为祖国,更为自己双肩上的责任

是他们,是那群在祖国军事力量

孱弱到令人绝望的时代,依然坚守在一线的人

让我们远离被敌人铁蹄践踏的命运

让我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把和平

当做一种理所应当

其实,战争从未离开

只是有人帮你御敌于国门之外

2008年

王伟烈士和他的81192

离开我们的第七个年头

在“银河号”饱受凌辱的印度洋上

解放军护航编队开启常态化巡航

有着披荆斩浪的巨舰护卫

再也没人敢肆意凌辱中国人

2012年

81192魂断海疆的第11个年头

随着歼15飞鲨战机在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

有人突然想起王伟烈士的一副遗作

油画上的他正驾驶歼8从航母上腾空而起

画的名字,叫《夙愿》

十一年,终于有人帮他完成夙愿
2019年4月
王伟和81192走后的第18个年头
中国海军将举行规模盛大的海上阅舰仪式
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
届时,六十多国海军舰艇四方来朝
双航母战斗群也许会震撼亮相
81192用生命护卫的中国
再也不必担心被强敌蹂躏
而在王伟壮烈殉国的南海领空
海航的后辈们已驾驶着全球最顶级的战机
夜以继日的守卫着那里的和平安定
或许,当歼20略过那片空域
有那么一瞬间
会突然忍不住呼唤一声:
81192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
只可惜,碧海苍穹间,再无回音…

2019年4月1日

是王伟烈士牺牲18周年的日子

当我打开网页搜索81192时

看见有人争论他驾驶的战机

究竟是81192,还是81194

其实,他到底是81194还是

81192已经不重要了

当王伟驾驶战机魂归海疆时

他便化作一幅图腾、一类精神、一种传承

他将时刻提醒着

我们这群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

不要忘却是谁守护着我们的和平

而我们又将要去守护着谁的未来!

 

谨以此文纪念王伟烈士与81192

壮烈殉国十八周年!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今天,所有的头条,都应该给这个人|2019-04-01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