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艘较新的攻击鱼已经不是第一次亮相,不过最近的视角却分外的清晰。基本上就等于直接在黑鱼的基地码头上在10米的距离之内近距离成像了。甚至还有其中的高级士GUAN现场接受采访。可以说把2艘黑鱼本身加里面最重要的核心人员一起公开了。这2艘攻击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围壳之后有明显的隆起。当然围壳后面有隆起的攻击鱼不止这2艘,总数可能至少有5艘甚至是6艘;不过这2艘的围壳后的隆起没有前3艘或者4艘那么“线条生硬”,而是明显经过了流体力学上的修型。这样在水下高速状态下不会产生更多的乱流气泡与噪音。那么为何会在围壳下产生这种隆起;甚至不止一个批次的5到6艘攻击鱼都有这类隆起?这说明这是一个这些批次的攻击鱼都有的装置。只不过大约是2艘一变化的;
表面处置的细节不一样而已。有人说这是因为所有这些攻击鱼都采用了全新的一体自循环堆。而堆芯的直径突破了耐压壳的直径,因此这段耐压壳只能加大直径,所以造成了外观上无法掩盖的隆起。还有人说是堆芯由过去的竖立状态改为特殊的横置,同样也造成了这段耐压壳不可掩盖的增大。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靠谱的。首先,如果因为用了新堆芯必须导致耐压壳加大直径,专门有一段变粗;这在耐压工程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般潜艇耐压壳变直径只有在前后两端的堵头位置。而且是直径变小而不会突然变大。中间的耐压壳直径一般都是大致相同的圆筒状态,那样才可以整体承压而不会有特别薄弱的焊缝存在。如果在一段直筒中间突然多出一节直径更大的一段。第一是会大大降低整体耐压强度,
而且焊缝也很难处理。至于把正常竖立的堆芯横置更不可能。因为绝大部分堆芯,不论民用还是军用,大多数都需要自然重力确保减速棒群在电力完全中断之下可以自然落入堆芯之内而进行紧急停堆。如果是横置,减速棒如何自然下落?其实所有攻击鱼的堆芯也不会安置在紧靠围壳的位置,而是要靠后的多。因为围壳突出并不是堆芯造成。事实证明这也不是垂发系统。说白了最大的概率就是拖曳声呐阵的释放绞盘。全系统是位于耐压壳之外而不承压的。因此显得外观突出。拖曳声呐阵是现代核潜艇极其重要的外在信息收集设施。很多苏式攻击鱼都会在尾部上端有一个巨大的纺锤型附加物,其实也是拖曳声呐的收放绞盘。如此近距离的展示过去所谓“最新的”2艘攻击鱼包括核心技术人员。
其实就是暗示“已经落后,可以公开”;更是暗示更新的095已经研发成功;而且已经下水了2艘。095除了带泵推与垂发还有内部看不到的先进设施之外,最大的突破还在于其将要建造的庞大数量。被认为新厂区至少生产12艘;而老厂区也可以并列生产6艘;总数有18艘之多。要知道过去几十年,一共也就下水了20来艘H鱼;还是战略鱼与攻击鱼都有。因此095的第一批就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攻击鱼的总产量。现在在陆基风电井大规模建造的情况下,海基战略鱼并不着急上数量,而且JL3也可以从老艇上发射,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击大半个地球,因此可以集中生产能力先造攻击鱼。095就相当于数量大爆发的052D系列。同时暗示相当于055的097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