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文媒体上最热的消息,恐怕就是马克龙访华了,无他,马克龙实在是太高调了。
和上次当天到、当天走的朔尔茨不同,这次马克龙访华,无论是政治成果(两次会晤、中法联合声明),经济成果(中法一系列大单),文化成果(中法文化交流),以及个人成果(极致礼遇、中山大学的热烈欢迎),可以说都远超朔尔茨。
但热络之余,另一个跟随马克龙一同访华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却几乎看不到影子。
为什么中国厚此薄彼?还是中间另有隐情?
这就要从这次访华的幕后大戏说起了。
1 马克龙的暗示
说实话,这次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联袂访华,在外交领域是非常罕见的。
一个是欧洲大国元首,一个是欧盟“首脑”,他们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马克龙要操心法国经济,而冯德莱恩要操心的是欧盟权益。
唯一能让二者同时访问一个国家的,恐怕也就是俄乌正在进行的冗长的战争了。
有意思的是,在马克龙访华的前一天,专门给拜登打了一个电话。
据爱丽舍宫的消息称,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接触,加速俄乌冲突的结束,并参与建设该地区的可持续和平。
这其实很正常,战争虽然在俄乌之间,但幕后导演还是美国,无论怎么谈和平都绕不开美国,这是事实。
挂了电话,马克龙又给泽连斯基打了电话,双方在电话中就乌克兰当前局势交换了意见,并且提议通过外交努力举办一次和平峰会。
从两个电话来看,马克龙就比朔尔茨聪明,想想上次朔尔茨,啥也没准备就来了,结果回去之后,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而这次,马克龙能够提前和拜登、泽连斯基通电话,说明他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美国的授权以及代表了乌克兰的意见。
这样就让他在与中国的谈判中,获取很重要的底牌,也可以向中国证明,法国是有资格和中国一起,站出来解决俄乌冲突的。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为啥会同意马克龙来和中国谈俄乌停战呢?
要知道整个俄乌战争中,最大的赢家就要数美国了。
不仅打击了欧元,促使欧洲资金和制造业外流美国,而且美国还借机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
以前欧洲是德法当老大,现在在美国的支持下,波兰、波罗的海三傻已经快要篡权了。
所以,美国是不希望俄乌战争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