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老美公布了一份很糟糕的消费数据:三月份零售环比下降1%,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0.4%。
有人可能觉得这也没啥,但你得跟CPI数据放在一起看,三月份CPI环比增长0.1%,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零售额还在下滑,说明消费已经出了大问题,老百姓没钱买东西了。
美国信用卡支出的数据则更恐怖,三月份第三周支出下降10.3%,扣除食品外的支出下降幅度则达到了13%。
以前世界经济运转的逻辑是美国人疯狂借钱消费,生产国没日没夜苦干给美国人提供消费品,原材料供应国则是各种贱卖自己的资源,好换点美元来顺带买点消费品。
每次美国人一玩美元周期,一波加息,靠着信用卡消费度日的美国消费者自然就没钱大手大脚消费了,因为来自银行的利息支出会大增,更别提一向伴随着加息缩表企业会跟着裁员降薪。
于是全世界就很难赚到美国的美元,世界上的美元少了,于是就形成了针对美元的通缩,各国本币暴跌,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美国资本趁机能出来捡便宜,一旦上升到国家危机层面,那就只有IMF出头来救了,但这个救助里私活颇多,那美元都是有毒的,在这种恐吓之下,那些侥幸没有出事的国家就非常看重美元外储,疯狂把国家财富换成美元,于是美元增发再多,都被全世界给默默吸收了,经济学猹们还能指着美国给的数据说美元没有超发,吹嘘美联储的节操。
大家可以看看中国今年的外贸数据,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1152.37亿美元,下降17%;有人说这是美国玩去中国化策略,本来属于中国的份额给了东南亚、印度和越南。我在网上搜到越南的数据,2023 年一季度越南美国双边贸易额达237.8亿美元,同比下降19%,这个数据跟中国的差不了太多。
所以承认美国消费大跌真的有那么难吗?
美国玩消费主义金融策略,让所有参与全球贸易的国家都极度依赖来自美国的消费,美元和美国消费是捆绑在一起的,属于糖衣炮弹武器体系。
实际上并非只有美国人是人,美国人才有消费需求,全世界的人都有,但全球化贸易结算货币是美元,许多国家有消费需求,但缺乏美元,于是只好勒紧裤腰带看老美潇洒。
今年前几个月很多做外贸的人都在说外贸难做,欧美订单下滑,非欧美国家有订单但手上没有美元,没办法消费,只好取消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