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马斯克的星舰不出意外地发生爆炸,意外的是,这家伙飞了两分多钟后才发生解体。爆炸后,我们可以从视频中明显听到发射控制室大厅里响起了一阵不明所以的掌声。是的,最起码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掌声是不明所以的,是诡异的。
当然,一部分把马斯克奉为神明的人还是对爆炸和掌声都给予了有力且充分的解读。那就是爆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一次验证性质的发射,并没有载人,也是大动力星舰的可行性验证。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所以即便失败,也没有什么好丧气的。其次,通过掌声就应该可以知道,本次试验已经达到了验证的目的,通过两分多钟的飞行,space x公司已经拿到了它们想要的数据,这将会为未来几个月后的下一次验证发射提供很好的改善空间。的确,马斯克本人也在随后的社交媒体上做出了这样的表态。
对于这个捆着几十个发动机的大家伙,到底是预示着人类技术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支持者的说法】,还是这只是马斯克个人的一次圈钱秀【反对者的说法】。其实我是没啥资格论证的,因为我不太懂这些机械科技的。不过,据说,这种以多发动机捆绑来支持大型火箭发射的案例好像以前苏联就曾经干过。马斯克这一次不过是用了更多的发动机,并对火箭的外型以及材料做了一些改变。看上去更为科幻罢了。所以,技术上的升级我是认可的,技术上的突破或者并没有、。
以我看来,火箭发射的技术性突破应该是体现在推进剂的改良以及发动机动力的质变。只有用更少的推进剂来发射体量更大的火箭,或者干脆发动机已经突破了用传统方式获得地球逃逸动力的技术,才算是真正的技术突破。否则,以捆绑更多的发动机来推动更大体量的火箭,也不过就是传统技术上的升级而已。我们都知道,功能越多的电器,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以捆绑更多发动机的方式来推动火箭发射的更大荷载,必然会因为发动机的增多而造成更多的故障率。据说,本次好像在三十多个发动机中,就有五台发动机在一开始就没有被点燃。虽然这或者并不会影响火箭的升空,但潜在的灾难性后果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航天发射技术突破,应该体现在更为高效和节能上,而不是玩一个更大的乐高。
至于反对者定义的圈钱秀,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话,应该还记得前两年马斯克是如何定义数字币的,在数字币上,马斯克利用自己的号召力赚了多少,估计除了他和他的资本朋友们,不会有人知道。但他上下嘴皮一碰就能让数字币一会高山,一会流水的,的确让很多人瞠目结舌。造就一个神话之人,然后利用它来操控舆论和市场,其实和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模式是一脉相承的,那些年花大价格和巴菲特吃饭的人,如今是不是也成了巴菲特?其实结果是可以查到的。这已经可以算是西方的一种文化体现了,至于这次算不算圈钱,我不做评论,但上次操纵数字币时,我就是直接说他是在为自己和自己的资本朋友们割韭菜。这一推论已经有了结论。而马斯克其人,更像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科技从业者。
星舰概念的基础在于移民火星。但从目前来说,我们更应该研究的其实还是对火星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以及改善这种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基础技术研发。毕竟,登陆火星和爬上珠峰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你到了火星溜达一圈就会回来,这种移民是要作单程准备的。送几万人乃至上百万人到火星或者可以依靠大推力火箭做到,但这些人到了火星怎么生活,怎么繁衍,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基础建设保障,那不就是把几万人送到火星当小白鼠吗?而且,小白鼠也不一定有机会当,因为可能会在几天或几周之内,这些小白鼠还没有体现出试验价值时,就已经成为火星孤魂。
当然,如果马斯克真的这样做了,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是有迹可循的。据说,马斯克的计划是到2050年送一百万人上火星。他既然这么说了,那么我就把它当真了。这一百万人送上去,肯定是会有所准备的,绝不可能送上去就不管了。所以,一定程度的基础保障肯定会有,但究竟怎么可保障法,这些保障本身有没有保障?这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想到了马斯克旗下最著名的产品—特斯拉。特斯拉的风行最开始是马斯克把用火箭把一辆特斯拉送上太空,一战成名。至于这辆车在太空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特斯拉这个汽车品牌一下子就和科技最高端的太空技术挂上了钩,凡是购买特斯拉的人,就觉得自己可以体验太空遨游一般,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我们也知道,特斯拉的技术其实并不成熟,特斯拉对于技术数据的搜集也大多来自那些后来的购买者。因为特斯拉对于数据收集的严格要求,凡是购买特斯拉的用户,基本上都成为了特斯拉品质改善的数据提供者,至于购买者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候是生命的代价】,则由特斯拉的法务部负责善后。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马斯克之所以大力宣传大推力星舰,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圈钱,当然圈钱是第一层目的,第二层目的则是,只要有人愿意去冒这个险,那么spacex就能通过这些人的冒险和牺牲,获得更多的数据用来改善真正的火星殖民基础建设。或者对于马斯克来说,地球上再多的火星基础建设试验,也不如让真正的移民在火星上不断完善,毕竟,在生死存亡关头,那些早期移民一定会拼了命地为了保命而做出更多努力,由此而获得的基础建设验证,肯定要比在地球上慢慢验证高效得多,有效得多,关键这些火前期的火星移民者还是自掏腰包,心甘情愿的在为spacex做贡献,就像我们的一些特斯拉汽车用户。用无畏而博大的小白鼠精神来为马斯克的神话添砖加瓦。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对他们还是由衷敬佩的。
记得我们以前说过,西方的工业,特别是军工、汽车和航空业,之所以会在近代有着高速而巨大的发展,其实是离不开一战和二战的功劳,巨大的战争消耗让无数机械工业技术得到迅速的验证以及巨量的产品数据改良,只有不断的生产,巨量的生产,才能够让坦克,飞机,汽车等工业品快速成熟且精良。并且在某些技术上得到突破,当前的航天技术,不也是源自于二战期间德国研发V2火箭的技术基础吗?而中国能够从建国前工业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品类齐全,一方面得益于领导者的明确认知和建设者的伟大奉献,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拥有自身广阔的应用市场需求。但这种市场需求即便再庞大,也比不上战争消耗带来的技术促进。一辆汽车我们可以用五年甚至二十年,而在战争时代,一辆坦克或者生存不了几个小时。
如今的和平时代,想要在产品上快速优化改良,最好的办法不是在实验室一点点靠试验收集数据,而是把不成熟产品推向市场,让庞大的消费团体来提供真实的应用数据,在这一点上,马斯克做的很成功。之前是特斯拉汽车,将来则是火星移民。这大概也就是马斯克为什么不去做耗时却见效慢的火星基础建设验证,而是先搞星舰发射的主要原因。凭他的号召力,忽悠一百万人作为先驱者为他的星际飞行提供数据,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地球真的到了需要移民的地步?火星难道真的适合人类居住?其实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明白,完全没有必要。即便是当前的撒哈拉沙漠,也要比火星更加适合人类居住,与其去火星开天辟地,不如让地球更加宜居。所以,马斯克目前提出的这个火星移民概念,实质上并不是为了火星移民,而是为了开发更为现实的近地空间站或近地太空旅行。但这种概念普通人兴趣不大,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设施和旅行都和普通人无关,而是为有钱人服务或为某个国家服务。提出一个更具备人类同理心的概念,显然更容易获得支持和欢呼。这倒和中国文化中求其上而得其中的理念如出一辙,由此,你也不得不佩服马斯克的聪明。种韭菜和割韭菜手段都的确很厉害。
事实上,你如果愿意为马斯克的失败或成功欢呼的话,都没有问题,甚至你愿意成为他验证技术的小白鼠也没有问题,毕竟,这都是在为人类的技术进步做贡献。最不济,也是在为资本的圈钱手段做验证,求仁得仁,都不能算是错误的选择。我也只是推论一下马斯克的用心所在,并没有其它意思。反正我是不会那样做的。这诡异的掌声,虽然迷人,但我站得远远的。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