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世界最瞩目的大事,就是马斯克主导的人类迄今载荷最大,可回收的“星舰”能否试飞成功。
最终,星舰在成功升空2分10秒后空中解体,此时运载火箭与星舰飞船还没有成功分离,因此宣告试飞失败。
这次马斯克星舰试飞,国内网友和媒体都很关注,结果在试飞失败之后,国内网上却出现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有一种声音对“马斯克星舰”试飞失败进行群嘲,他们看不惯并且讽刺国内一些“信仰马斯克”的人,批判他们是奴性。
这种观点认为星舰的爆炸和坠毁既是对这种崇拜光环的打击。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国内“故意放大星舰的失败”,背后有官方意志在主导,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在“大载荷可重复利用航天器”领域的研究落后太多,因此需要宣传“美国的失败”来给自己长脸。
这一派的观点认为国内“小粉红”都很脆弱,需要“放大和嘲笑美国的失败”来坚定信心。
我们也不用否认,咱们国家14亿人口,超过10亿网民,我们不追求全民圣人,那么其中必然有一些逢美必反的,也会有一些逢美必舔的。
但是马斯克发射星舰,至少成功飞行了两分钟,在国内却很难看到“理性分析”的声音,只有两派极端对立的观点在“对喷”。
这很不正常!因为两派的观点后期有很多网友加入,但是最初传开的观点却是“格式一致的通稿”。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这又是潜藏在国内平台的“蛙军”操纵的对立事件。
很显然,马斯克即将到访中国,他现在作为全球科技领袖,对华却很推崇,对美则是“批判和抱怨”居多。
因此潜藏在咱们大陆网络的“蛙军”,首要目标就是要制造网民与马斯克的对立,进而推动一场社会层面对马斯克的“抵制”。
如果连马斯克这个我国新一轮开放的“标杆”都成了人人喊打的“贼子”,他们当然就能股东更多的西方资本对国内的营商环境打“退堂鼓”。
当然,国内一出网络舆情撕裂,就把问题说成是“蛙军作乱”,这样的结论也无法让所有人服气,因为昨天的“幸灾乐祸”和“狠批幸灾乐祸”两派骂战,被挑起情绪后,深度参与的咱们普通网友占绝大多数。
那么马斯克星舰试射失败这件事,我们到底持有怎样的立场,才对咱们国家和社会,对咱们的市场和科技环境最有利呢?
首先,全世界普通民众对马斯克的“可回收星舰”计划,是抱有很大期待的。
因此哪怕这次仅仅升空2分多钟就爆炸,有许多人都称这“不算彻底的失败”。
一些国外网友距离人类第一次飞机实验,热气球实验,都是升空几分钟或者几十秒就落地,依旧在人类科技史上占据“划时代”的位置。
马斯克“可回收星舰”项目,对于人类航天事业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廉价太空旅”或者“全民太空旅”成为可能。
马斯克星舰的最重要两大特点,一个是载荷量全球之最,这样每次运送物资或者宇航员的均摊成本就会低一些。
第二个就是星舰舱体,并联发动机等贵重的核心部件,都是先落地回收,重复利用,这样星舰与发动机的成本就能摊到多次飞行中。
我们做个简单换算,星舰的最大载荷达到180吨,是现阶段大型航天器的至少5倍。
在可回收利用方面,不说像宣传的用十几二十次,如果只按照重复用六次来算,那么平摊到每个宇航员的太空旅成本就下降30倍。
加入当下平均送一个宇航员升空的成本是1000万美元,那么航天产业将只会是大国才玩得起的产业。
如果降成本降低30倍,30万美元就能满足人类一次太空之旅,相信绝大多数千万资产之上的家庭,都有尝试的心思。
只要确定这个方向是对的,未来随着升空人数增多,成本会进一步降低,降到几万美元一次的时候,就真的接近“全民产业”了。
因此从全民“太空旅行”,“星际穿越”的梦想角度,多内有些网友支持甚至带点“崇拜”马斯克,这无可厚非。
这次星舰发射失败,这些支持者有些惋惜和失落,咱们就把他们打为“舔狗”,这显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