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次战略转向,是通过抗美援朝,把战略重心放到了苏联这一边,换来了156项工业援助,但是这种蜜月期,只持续了不到两个5年计划,到1958年就迎来了中苏决裂。并导致出现了第2次战略转向,就是放弃援助,回到了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的战略方向上来。
当然,坚持独立自主战略,所承受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在此后的十年间,我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来自北方,苏联所施加的压力。直到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之后,在战略安全上的压力,才有了明显的缓解。在1969年,中苏关系也出现了缓和。
那么到了70年代初,我们就迎来了战略转机。一方面我们有自己自主的战略核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完全是独立自主的,不依附于美国或者苏联任何一方。
我们研究历史问题,就必须得回到历史的环境中,尤其是不能只看国内的情况,还要看一下国际的大环境是怎样的,那么在70年代初的时候,国际上的环境是什么情况呢?
当时的美苏冷战,依然还是国际博弈的主旋律,但是情况又有了一些变化。美国在60年代中期发动了越南战争,这使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也导致美国内部出现了三大危机,第一个是财政危机,第二个是通胀危机,第三个是美元危机,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危机。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苏联的发展,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这个时候总体上的冷战格局,是苏强美弱,苏联处于进攻,而美国处于防守状态。那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又是一个什么局面呢?
这个时候总体上来说,我们是处于相对比较超脱的一个状态。此时在经济上,我们确实比较困难,既不被西方阵营所接纳,也不被苏联阵营所接纳,只能是以国内的经济循环为主。但是随着美国陷入三大危机,整个事情出现了一次转机,就是在战略上,美国需要拉拢我们,来缓解苏联施加的强大压力。
于是在这个战略背景之下,就很默契的出现了一些战术操作,比如乒乓外交,比如基辛格秘密访华。直到真正的标志性事件出现,就是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从这件事情开始,我们的战略,出现了第三次转向。当然,这一次转向的影响,对世界而言比前两次会更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第3个馒头吃饱了,就否定前两个馒头的功劳。
第三次战略转向,可以称之为全面向西方靠拢,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接触。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标志,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接触。这个阶段虽然没有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但是为我们与西方建立合作关系,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第2个阶段是合作。从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我们也正式开启了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直到2000年,我们与西方已经有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但是在这个阶段,中间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我们对于西方的重要性也随之下降,战略合作的部分,由安全战略全面转向为经济合作,为了避免过早成为下一个像苏联那样被针对的对手,因此我们也不得不奉行韬光养晦的战略。
第3个阶段是融入。从2001年底我们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经济上,我们开始全面的融入西方所主导的经济体系。这个时候,经过50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的工业化基础已经初具雏形,人口政策带来的劳动力红利,也开始发挥作用。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第3个阶段,其实还有两个转折点,第1个是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我们通过联合救市,延缓了美国的危机感,争取了将近7年的时间。第2个转折点是2015年,美国对我们发起金融收割,但最终失败。
在这一刻,从战略角度而言,美国又开始重复苏联对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苏联在1958年试图在军事上对我们进行全面的控制,而美国只不过是企图在金融和经济上,换一种方式,对我们进行全面的控制。
毫无疑问,苏联没有成功的事情,美国也绝无胜算的可能。那么到2018年,至此,可以说我们的第3次战略转向,就接近尾声了。
回首去看,在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完成了艰难的积累,在国际上借势用力,完成了从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壮举。国家层面讲,前后30年不能互相否定,其核心意义就在于此。因为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完成了必不可少的积累,为下一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后面的每一个战略转向,都离不开前面的积累。
我们作为后来人,不应该厚此薄彼。而是应该感谢每一代的前人们,为我们打下的这份基础,所承受的那些苦难。
当然我们这一代亦有我们这一代的使命,从前三次的战略转向看,我们分别经历了,第一次转向苏联,第二次转向独立自主,第三次转向美国。而现在,我们很可能不得不进行第四次战略转向。
放眼全球来看我们,第四次的战略转向,很可能会再一次转向完全独立自主的战略,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成为了别人的依靠。上两次转向,最后送走了苏联,这一次,只能说,美国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