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条短的,因为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巧合。
500多年前,福建南安县。
一夜大雨后,当地有户制糖人家起床后发现:家里漏雨了,糊墙的黄泥被雨淋湿后,掉到熬好的黑糖中,有些糖因此脱色,成了白砂糖!
在试验和改良后,“黄泥淋水制糖法”诞生。
之前的白糖,制造工艺复杂,价格很贵,连欧洲的王室成员、贵族,也只有在生病时,才能吃到它。
从此之后,白糖能以很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抢占殖民地,是为了掠取金银。
当矿采完后,这些地方就失去价值,就可以放弃了。
“黄泥淋水制糖法”传入欧洲后,就给了他们在这些殖民地留下的理由:矿可能一次性采光,但种甘蔗呢?却可以一茬接着一茬种!
欧洲地方太冷,不适合种甘蔗。
但只要是个人,肯定想吃点甜的。
甜甜的味道,谁能挡得住诱惑呢?
所以,白糖成了欧洲当时最紧俏的时尚商品,搞种植园非常赚钱。
这些殖民地,在矿采完后,不但不能放弃,欧洲人反而得满世界跑,到处找可以搞甘蔗种植园的新地方。
连世界最偏僻角落的哪些热带小岛,像非洲的毛里求斯、留尼旺岛,南太平洋的斐济,他们都没放过。
搞种植园,需要大批劳动力,成千上万的非洲黑人,又被输入到种植园,成为了奴隶。
白糖,再加上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棉花之类,让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变了:
政治格局;
人种分布;
甚至是国家战略。
像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明明离印度很远,但因为英国人搞甘蔗种植园,需要劳动力,所以现在它38%的人口是印度裔,当地还有不少印度神庙。
斐济的印度教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