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叶立华:国于内卷的你,不是不够优秀|2023-05-01

我收到了一通倾诉电话。

电话是夫人闺蜜的弟弟打来的,夫人在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相好的闺蜜,闺蜜的叔伯弟弟,在北京读书。

电话,就来自这位小兄弟。小兄弟家,在南方某省会旁边地级市,下辖的一个县城。

父母双职工,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县医院的医生,孩子刚刚大四,已经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

被内卷的浪潮卷起来,往往不是因为不够优秀。我没有任何这个意思。不够优秀,是压根不会被卷起来的。

我的意思是,被卷,也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不低。不是因为不够优秀,才会被卷,恰恰相反,要足够优秀,才会被卷起来。

小兄弟在县城,县城里生长,县城里读书,自然,会和一些同学渐行渐远。

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一头扎进社会里面的人,往往是因为读不下去书,也没有突出的特长。如果能读下去书,那么家长和学生,都会支持孩子继续深造。

如果有突出的特长,那么学校的老师会去鼓励孩子深造。

也就是说,只有在初中毕业的时候,达到“能读下去书”这个门槛的孩子,才有资格参与到内卷中来。这怎么能说,不够优秀才不怕卷呢?

这明明是因为“足够优秀,才有资格被卷”。

2010年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是80%,也就是说,当年差不多有2000万人初中毕业,其中只有1600万初中生,能够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

有400万人,或因为家庭,或因为个人,就此放弃了激烈竞争的高中阶段,选择了去社会上摸爬滚打。我的夫人,常去买菜那家店的店主夫妇,就是这批放弃竞争的人中的两位。

他们被卷到了吗?显然没有。

对于买菜这行来说,政府在做的事情,一直是扶持与规范化,从县城到首都,原本杂乱无章摆摊的小贩,会被请到政府出钱修建的市场中,窗明几净,还免好几年的租金。

小贩经营,租一个店面,本来需要一笔钱,现在这笔钱由政府出了,小贩凭白得了实惠,这样的情况如果也叫卷,那我就就想问问,天上掉馅饼这几个字怎么写。

我常去的几家小餐馆,也是这么个情况,店主是北方某县城的人,年纪轻轻,14岁就上社会了,学的是厨,从自己学厨,到大酒店打工,再到转行微商,最后承包一个店面干个体。

10年过去了,小伙子结了婚,生了娃,老婆是不工作的家庭妇女,店面一个月的营收,覆盖完房租水电和原材料成本,以及两个人的生活费用,剩下的利润,足够小伙子在远郊买半个平米。

除去读完初中就上社会的400万人,压根没有被卷,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还在艰难地谋生,我的意思是他们过得甚至都不艰难。

一方面,他们从事的行业,大多需要的是特殊的技能和经验,这些技能和经验,学校里不会教学,早上社会,好处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定的,但是,随着读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早上社会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少。 

考虑到供需关系,他们的价值,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我有必要重复一下刚才的话,被卷,也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不低。不是因为不够优秀,才会被卷,恰恰相反,要足够优秀,才会被卷起来。

看完这400万没有被卷到的人,再谈谈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人群,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人群,是1600万左右,但是很明显,高中阶段教育不是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一般来说,孩子要足够优秀,才会去上高中。

如果在这个阶段,不那么优秀,去职中上学,很可能就是不错的归宿。职中的学生有没有感受到内卷呢?

中等职业教育,在2010年的时候招生大约不到800万人,到了2019年,就只招550万人。劳动力供给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早毕业的学生早占位,吃香,晚毕业的学生不是没有位置可以占。

反而因为供不应求,更吃香。

2015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5%左右。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超过50%,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比例在17%左右,以其他方式就业有10%。

还有20%多的学生,升学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

从专业大类看,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100%,如果这能叫内卷,我倒是要问问,“劳有所得”这几个字怎么写。

交通运输类、教育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的就业率都在平均就业率,都在95%以上。就业率的问题,当然属于你懂我懂,仅仅是个参考。

但是,政策是不会骗人的,六保六稳,也没有稳到职中生和初中生头上去。从内因来说,初中生和职中毕业生,没有心理包袱。

他们学历不高,对未来没有什么太高的期望,愿意本本分分、安安生生在小城市和县城过完一生,所以,人想卷他,也卷不到。

我,认识一个来自安徽的小姑娘,小姑娘高中生,没有参加高考,就到了这都市打工,一开始,做的是服务员,踏实肯干,学东西快,后来,就转去做了前台。现在在海底捞当服务员,赚得多一点,还有五险一金。收入虽然一直都不高,但是知足de得很,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还有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在开卡车,单子很多,每天跑着从福建到浙江的车,这里有活就去这里,那里有活就去那里,他和我讲的,他那个做电焊的同学,一个月收入在1万5左右,辛苦是辛苦,但也讨到了媳妇,孩子都已经三个了。

对他们来说,如果这样的生活,都能叫内卷,我倒是要问问,“工作好找”这几个字怎么写。

但是,这800万人中,成绩比较好的那部分,比例有20%,会选择去更高的学校深造。也就是说,会有160万人,参与高考的竞争里。

成绩不好,不能深造,纷纷表示就业真简单。成绩好,能够深造,就去考大学,考职高。大学扩招,高中扩招,职中反而在缩招。

一方面,他们从事的行业,大多需要的是经受过实践培训的技能,这些技能不是职中不会教,上个职中,好处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定的,但是,随着上高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上职中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少。 

考虑到供需关系,他们的价值,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我有必要重复一下刚才的话,被卷,也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不低。不是因为不够优秀,才会被卷,恰恰相反,要足够优秀,才会被卷起来。

2000万年轻人,除去那400万和640万因为不够优秀而没能够参加高考的人,差不多有960万年轻人在2013年升入了高等教育。

内卷这个现象,得等到这里才开始。从天坑专业,到996,再到中年危机,无不是被卷起来的人,惶恐内心的真实写照。

关键问题在哪里呢?

在于蛋糕做不大,行业就这么多,哪里的人多了,哪里就容易卷起来。哪里的人少了,哪里就容易舒服起来。

目前全世界的有效需求,是不多的,所以对生产的需求,也不太多。我国主观上,必须完成战略转型,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往上提一格。

所以,从劳动供给上,教育部很严格地执行了国家的意志,越是欠高端和劳动密集的产业,就越少供给人才给他们。

越是高精尖和高端的产业,就越多供给人才给他们。 

教育部的做法,没有任何的毛病,中国不可能永远做着出口衬衫换飞机的事情。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不被人卡脖子,就应该发展高精尖产业。

毛病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是跟不上教育部贯彻国家意志的速度的。

那么,已知国家意志没毛病,教育部的操作没毛病,毛病在哪里呢?

这就要看看是谁在具体做抓手,负责调整产业结构了…… 

产业调整的速度,跟不上人才培养的速度,加上有些培养计划的设置,确实不合理,导致生化环材的博士生,在用人单位那里,反而不如职中毕业的小青年受欢迎。

那么,茫茫多的人只好自己给自己找出路,你发一篇文章,我就要发两篇,大家都发了两篇,就有人要发三篇……

于是就进入了军备竞赛,于是就卷了起来。

出路,破局的地方,在哪里呢?

答案是历史的进程,只有将个人的奋斗放在历史的进程中,才能够让本来天资良好却不慎陷入内卷的自己,努力有所回报。

还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家政策上来,集中到学习强国上来。

一方面是地域,一方面是产业。

产业的调整是一定会进行下去的,越是老旧的产业,国家越是不再需要,因此,就要从工作报告中去寻找线索。

而重点发展的城市,也随着政策的倾斜,会产生更多的机会。哪些城市是重点,答案在学习强国之中。

最后到个人的奋斗,是四个字。扬长避短

内卷的本质,是达到门槛之后的无差异化竞争,你也有,我也有,那就只能比量。

扬长避短,用差异化竞争建立个人的优势,才更有助于从历史的进程中脱颖而出。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稀缺才是把握住下一个时代的钥匙,个人是这样,国家更是这样。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叶立华:国于内卷的你,不是不够优秀|2023-05-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