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位朋友私信给我,想让我谈谈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如何做好产业发展和贸易逆差问题。说实话,这个问题的设置是有问题的。人民币国际化和产业发展有关联,更和中国的多边贸易挂钩属性非常强。但事实上,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是得益于中国的产业发展,而只要产业发展的进程顺利,我们迎来的必然是更多的贸易顺差而不是逆差。
恰好,四月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新鲜出炉,四月份的同比贸易顺差增长了96.5%,环比增长了56.7%。这似乎和国际大环境给我们的恶劣印象不太相符。美国的贸易制裁,欧洲的贸易限制,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等等,似乎都不能支撑这一数据的成立。但数据无疑是真实的,那么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记得2013年,我那时候刚刚进入网络世界不久。受到几个朋友的认可,出于共同爱好的原因,大家经常在网上聊天。聊的自然是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未来。其中就谈到了人民币如何国际化。和今天我们已经能够主导中东和谈的中国不同。那时候的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即便是伊朗,其实也更为亲近俄罗斯和欧洲。也就在那一年,更倾向与欧美改善关系的鲁哈尼在伊朗的总统竞选中获胜。鲁哈尼的获胜,其实也代表了伊朗当时的大环境以及大部分民众的妥协心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想要在中东有所作为是很难的。虽然那时候的沙特也对中国尊敬有加,但也仅仅就是尊敬而已。沙特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大富翁,对于这世界的各大强者表示尊重是应有之礼。伊朗和沙特相比,它要和我们的关系更近一点,但我们还是不能具备调和二者关系的实力。
所以,那个时候谈人民币如何国际化,更多是像在清谈而不是有什么务实的举措。只不过,那时候的中国的确已经在寻求人民币在全球货币篮子中的比重,也开始推行双边货币互换这一准货币国际化的方式。所以在谈到人民币如何国际化这一话题时,大家大多都还是在按照美国模式去思考,也就是以一种怎样的货币锚来锁定国际化的目标。美国取得了中东石油用美元结算的权利,并有非常成熟的美元结算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美国自己作死,还真的很难找到一条取代美元的路子。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也并不一定就是要以取代美元为目标。但只要美元的结算系统在,那么即便人民币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国际化,都还只能是在美元的圈子里打转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在美国严控中东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可能取代美元以能源为货币锚进行国际化。这样做不但会引发中美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也无法得到大部分第三方国家的认可。毕竟,以美元资本作为自己的财富保存方式几乎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资本集团或个人的首选。中国想要一蹴而就拿到全球能源主导权,是基本不可能的。
所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中国以生产力作为自己的货币锚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生产力作为货币锚?这个思路当时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我解释道。中国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全球制造基地的实力。2013年的中国货物出口2.21万亿美元,全球占比11.8%。也是从那一年起,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进入SDR【也就是特别提款权】的进程。到了2015年,中国终于加入SDR,当时的权重是2.69%,位列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排名第五。到了去年,已经提升至12.28%,排名第三,位于美元和欧元之后,超越了英镑和日元。
这样的权重提升,正是以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巨大的贸易体量获得的。而制造能力和贸易体量二者相辅相成。对于中国来说,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就无法获得巨大的贸易体量。因为彼时的我们除了以强大的制造能力来获得更多的多边贸易和交流之外,相对于欧美英日,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其他优势。
而强大的制造能力,恰恰就是生产力充沛的体现。利用生产力制造出来的商品,利用生产力获得技术和产业上的优势从而得到更多的贸易渠道和贸易对象。这就给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而所谓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能够达成,也正是因为中国和各个国家之间具备物资、货品以及产业互通交流的深入与增长。有了相互之间对彼此的需求,才最终构建了货币互换的可能。
但是,这种以生产力作为货币锚的方式,并不能像石油美元那般广泛。也就是说,中国如果以生产力和贸易体量来获得货币国际化的地位,因为其使用范围的局限性,是不可能取得像石油美元那样的地位。但我们对于货币国际化的需求却也并不是完全以取代美元为目的。只是要构建一个不损害自身货币利益的渠道。也就是说,我们在一定时期内,不是以追求取代美元国际化地位为目的的。我们需求的只是一定程度的货币国际化。这种一定程度是和我们的生产力体量相匹配的。
这是货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从2013年开始的追求到现在的初见成效,刚好用了十年。那么接下来的第二步该怎么走呢?向石油货币锚发起冲击?还是继续扩大生产力为锚的体量?
二者皆不是。首先,美元霸权自身也开始减少对石油能源为锚的依赖。因为美元滥发和美债无上限的恶果已经显现出来。美元自身也需要改革。否则美国迟早有一天会被自己的美元给淹死,被无法偿还的美债给拖死。至于美元怎么改革?我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有效方法。但如果能够让美国继续凌驾与世界之上,完全把控这个世界的金融和贸易结算。那么美国或者对美元进行一次先破后立的改革。最不堪的结果就是以一场美国获胜的世界性动荡彻底消除美元的危险因素,然后再重新构建一个美元系统,再度寻找一个新的美元锚。这有点类似于津巴布韦的货币改革。虽然津巴布韦做得并不成功,但只要美国的霸权存在,它不一定就不会成功。我们对此可以称作是美元的一次涅槃。至于涅槃成不成功,那是另外一会事情。但这种涅槃一定会发生。
所以,我们的第二步也就需要顺应这种涅槃的发生。无论是什么物种,涅槃或者蜕皮时都是它最虚弱的时候。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恰好中国的发展形势还不错,不但可以以生产力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工具,还具备了技术输出、产业输出以及基础建设输出甚至外交影响力输出等附加值更高的货币国际化工具。
就在我们拥有越来越多货币国际化工具的时候,美国也到了不得不涅槃,不得不蜕皮的当口。这或者是天意,但更多的是人谋。至于是谁谋的?自然不言而喻。
在当前的世界,为什么国际上的经济环境正趋于恶劣,但中国的贸易出口不降反增呢?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优势摆在那里。全球各国越是没钱,越是会寻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用来消费。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人们在有钱的时候,消费上一般都不太计较价格。但在从有钱到没钱的过程中,此前的消费习惯还没有改变,但口袋里的钱的确变少了,于是自然就会在性价比上计较多了一点。
而基于中国产业链的全面,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这时候就凸显出来。所谓人工成本优势也在工业2.0的优化下,被抵消了很大一部分。所以,要想在性价比上做比较,当前的中国说第二,这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敢说第一。【这里我们不要去谈纯人力市场的高人工成本,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规模产业下的成本优势和纯人力市场的人工成本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自然也就更加多了起来,而不是因为全球经济低迷降低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所以,对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副作用,我们可以担心,但也用不着太担心。国际化带给我们的好处,却是我们早就知道并一直在积极争取的。想多了,反而会束手束脚,难以发挥。
每一个时机的出现都是利弊参半的,就看你在抓住这个时机的时候如何操作,如何避坑。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的会让我们自身的消费市场更加开放,让国外的优势产品更容易进入国内市场。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并避开的。至于怎么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业人士,他们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自然会有自己的办法。如果他们意识不到这一点,那才是真的危险。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