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军在阿特木斯克方向作战的瓦格纳集团,跟俄正规军之间闹出了一场大戏。在乌军表态“我们坚决不上当”之后,俄军这边基本又回归到了“该咋办咋办”的地步,只不过通过这场“舆论大戏”,掩盖了在5月9日没有全部吃下阿特木斯克城区的尴尬。
当然,联系到胜利日阅兵当天的“简朴”风,似乎拿不拿得下全部城区,倒也未必尴尬,因为尴尬事儿多了后,也就“乞丐不怕虱子多”了。
现在整个俄乌战线上,情况算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各个战线上的动向当然也是联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就是乌克兰的反攻。阿特木斯克战局的观察,也应置于这个视角下考虑。
对乌克兰反攻的问题我们之前进行过分析,基本的结论是:
在以卢甘斯克西部、阿特木斯克、顿涅茨克正面为主的东半部战场上,由于该区大多为顿巴斯“老区”,乌军很难得到民众支持,加之该区俄军兵力众多、大型城镇亦不少,尤其还靠近俄本土,后勤补给和运兵也相对便利。
因此基于反攻预期效果的话,需要达成击败俄军主力、夺取若干城镇、攻克若干堡垒后,才能收效,难度是相当大的。
而在顿涅茨克南部、扎波罗热、赫尔松为主的南半部战场上,该区基本是2022年2月开战后俄军控制的,其掌控程度还不算太高。这里的大型城镇也不多,距俄本土相对较远,俄军补给难度要大于东半部战场。与之相反的是在该区作战靠近乌军的补给中心,兵力和物资的转运条件要更好些。
所以,单就咱们纸上谈兵地估计,乌军在扎波罗热发动攻势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比较可能的预期战果,就是扎波罗热的西半部和赫尔松地区。毕竟大反攻也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总得一步步来嘛!
赫尔松方向的乌军亦需展开渡河作战,当然其目的主要是牵制和吸引当面俄军,配合主战场攻势。另外在东半部战场上,亦需有相应的配合动作。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乌军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前线屯集兵力、军火、物资,以及前移防空系统,同时加紧夺占第聂伯河水系的沙洲小岛。
最近风传的乌军登陆第聂伯河左岸并建立桥头堡的消息,指的就是对这些区域的夺占。实际上这些沙洲地带属于灰色状态,并没有俄军常驻,只是以炮火控制。
俄军的防线在真正的左岸陆地部分,但因为河岸过长,以俄军的兵力也不可能处处防备。所以乌军使用多点渡河的方式,是可以登陆到真正的左岸地带并展开袭扰作战的。但因为难以输送大量重武器以及跨河补给的难度大,并不适合渡河去攻坚。
现在俄军在这一方向的动作也有些战时应对的意味了,一方面通过空天军打击乌军可能的集结地、军火库;另一方面则撤离前线居民点民众,为战区腾出空间,这当然也有心理上失守前沿阵地的准备。
客观来说,这一区域的确是对乌军最有利,而对俄军最不利的战区。所以从俄军全局部署来说,它并不希望乌军在这里投入过大兵力,而是希望通过分散乌军力量,减轻其攻击的强度。
阿特木斯克方向,其实就是引诱乌军投入更多兵力(现在乌军并未将大反攻组建的单位投入于此,主要仍然是原战区的机动兵力)的点,这大概也是本次俄军内部矛盾公开化的一个目的所在。
2022年11月的时候,俄军就是通过攻击阿特木斯克消解了乌军在扎波罗热的攻势,如果乌军选择在阿特木斯克再报一箭之仇。那么在靠近顿巴斯核心区的战场上,当然要比在扎波罗热更有利于俄军了。
所以乌军表示不吃俄军这套,指的是在总体战略上的考虑,打不打阿特木斯克,要按照乌军自己的思路走,而不是被俄军牵着走。
从乌军的视角来说,不论大反攻到底从何处进行,阿特木斯克方向都是重要阵地。不论俄军唱不唱戏,也是如此。先前的得失利弊那都过去了,现在的仗要立足于眼下去打。
阿特木斯克城区如今已经被俄军控制95%以上,且整个城市已经打成了一片废墟,乌军若以生力军投入夺城,难度且不说,即便得手后该城也难作为攻击的前进阵地,并进一步向俄军纵深推进。
所以大反攻的预期,不应置于这里,但这不代表在这里就不打了。
在城区大半已经丧失的情况下,乌军首先要立足于守。这个守当然不是指城区守卫,而是高地带的安危。
无论反攻到哪里进行,高地带事关斯拉维扬斯克城市带的安危,都是要必守的。
如果我们现在仅仅看乌军在城区的最后阵地,就会发现这个点跟克罗莫夫(及以西的小高地)、伊万尼夫斯克构成了一个三角防御区,可以视为是乌军在高地防线的前伸阵地。俄军想要对高地带发难,就必须要吃掉这一地带。
当前,这一地带有失守的可能性,只要一个点破防,那三个点就可能全部损失,届时完整的高地带防线对乌军来说,就至关重要。
但比较要命的是俄军在南翼沿着运河线冲上了高地带,俄军在这里不仅能对伊万尼夫斯克造成威胁,还可以直接北上恰索夫亚尔,更可以向西攻击绕过高地带。
如果说俄军早就在这个方向投入生力军的话,那乌军的状态可是相当难受。不过因为瓦格纳兵力有限,其在控制这一地区后难以继续拓展。而且因为乌军的强势反击,还丢掉了一部分区域,随后双方进入相持状态。
最近乌军进攻夺占俄军阵地的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地带。失守的阵地,长度大约在2到3公里,纵深约500米。这一区域主要是在运河西侧,连带运河段本身也失守了一部分。
运河西侧的部分是警戒阵地,运河段本身是主要阵地,几公里外是克里希夫卡,附近有原先乌军构筑的堡垒区,现在则成为俄军在南翼的核心。
按照瓦格纳集团所述,是俄军第72摩步旅在乌军进攻时脱离阵地,导致瓦格纳侧翼危机,随后调集增援后才稳住局势,封闭了缺口,但失去了一部分阵地。
按照另外的说法,则是瓦格纳在附近的部队突然撤军,乌军发现异动后,以炮火压制第72摩步旅,随后出动装甲部队掩护,突击了该旅在这里的一个连。第72摩步旅和瓦格纳则出动预备队增援,将局势稳住。
综合各方说法,很有可能的情况是问题出在了换防时期。
按照俄方最新的部署,是增调正规军保障瓦格纳侧翼,后者则全部收回主攻城区。之前我们得到的信息是空降军在保障瓦格纳侧翼,但实际上空降军兵力不多,主要还是瓦格纳自己撑着。
现在这个第72摩步旅是首次出现在这里,该旅属于西部军区第3军团,为志愿兵系部队。因为瓦格纳跟正规军的矛盾,很可能在换防时双方配合不紧密,这种当口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
而乌军进攻的部队为亚速系第3突击旅,这个旅一直在当地作战,所以对作战环境比较熟悉,能观察到俄军异动并抓住时机攻击,从战术角度来说还是表现不错的。
我们再看看地图的话也会发现,乌军控制区内有大片森林,可以隐蔽部队;俄军的警戒阵地则是运河西的平原田地,如果防备不善遭到突袭,那就完犊子了。
通常来说,防守的流程是警戒阵地报警并迟滞乌军进攻,此后炮兵打击乌军攻击队列,然后主阵地进入状态,并适时收回或前出支援警戒部队。如今警戒阵地丢了,主阵地也被卡进去一块,显然是整套流程出了问题。
要说这里的失守对大局影响如何,倒也谈不上,因为正常的野外攻防本就如此。瓦格纳自己之前也在该方向失守了阵地。只不过因为俄军在阿特木斯克夺下的阵地多能巩固,因此这样的失守才会扎眼些。
实际上在南翼失守的同时,俄军在城区和北边O0506公路区域,也夺下了乌军阵地,这些信息反倒没多少人关注了。
不过在南翼高地带阵地的失守还是应当注意,因为乌军再向北发展战果,将俄军整个赶下高地带的话,其不仅将巩固起来完整的高地防线,更可对三角区域的防守提供更多支持。甚至乌军进一步扩大战果到克里希夫卡的话,也十分不利。
所以俄军还需稳定这一方向,尤其高地带要站稳,这对当下以及之后的战事都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阿特木斯克从整体到局部,大体的战事状况分析。双方具体怎么交手,怎么投入,还得看后续怎么出招了。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