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朋友让我谈谈中美关系的缓和,这个其实没啥好谈的,因为中美关系不会真正缓和。但表明缓和一定会有的,正如同开车,刚开了两分钟你觉得有点累,是不是就想换个姿势?
当年中美在上甘岭鏖战,惨烈程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美军的钢与志愿军的气,来了一场人类的巅峰对决。此前人类历史上不乏坑道作战,但只有志愿军扛住了。
比如日军在硫磺岛上的坑道,不知道要比志愿军挖得好多少倍,人家可是用大型机械挖的,把整个山都挖空了,此外外加钢筋水泥修了九层的钢筋水泥堡垒,还有300多门重炮护体。
志愿军有啥啊?连工兵铲都没有,只能收集炮弹皮然后用小火炉融化冷却,做成简易的挖掘工具。但这样简陋工具挖的坑道,我们的志愿军却守住了,原因就是意志加智慧。
一是白刃战(肉搏战),对身强力壮的美军来说是一场噩梦,志愿军那种惊天动地的气场的确让敌人胆寒;二是夜战,一到晚上就成了志愿军的天下,夜战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上甘岭打这么惨烈,但打了几天之后,双方都损失惨重且筋疲力尽了,所以不约而同进行了修整,战场上出现了少有的寂静,虽然很短暂。
但没过多久,战斗再次打响,而且更加残酷,只不过双方都作出了调整。美军开始想尽各种办法破坏坑道,同时围点打援,并且更多地让南朝鲜伪军往前冲当炮灰。
我们也作出调整,放弃了对表面阵地的争夺,同时我们也开始组织炮兵覆盖对方阵地。当年的10月30日,十五军用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对南朝鲜伪军轰了4个多小时。
最令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闻风丧胆的是喀秋莎火箭炮。上甘岭战役打到第14天时,喀秋莎火箭炮已经被秘密运到了上甘岭附近。
由于炮弹比较珍贵,也为了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司令王近山要求把炮弹囤起来准备憋大招,没有命令一发也不许放,以求精准打击目标。
后勤机关为了保证弹药的运输,无论是谁去上甘岭周边,都必须承担运送弹药的任务,就这样一点一点在上甘岭周边悄悄囤积了十一万卡秋莎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