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杨风:美国头一遭 被迫对华大搬风|2023-05-30

中美两国的关系这几年一直不顺遂,归根结底,美方一来感受到中国的威胁,觉得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中国崛起的挑战,霸权地位可能会不保;二来,也是因为美方总是我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地位,不愿意接受中国已经崛起的事实。

由于美方存在这样的认知,因而在这几年,我们看到美国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打压、制裁,美方对华打压的手段,已经近乎歇斯底里的地步,甚至于有些人觉得匪夷所思。

今年初的流浪气球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明就只是一个寻常的高空气球,也明明是每年都可能会出现、各国都有可能会发生的事件,但美国就是在此事件上不断加码。并且除了美国国务院之外,还动员了国会,以及新闻界想要为拜登做点事情。

布林肯不懂江湖规矩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高调宣布,他要推迟访华的行程。只不过,布林肯如此说法,立刻遭受打脸。中国方面的回应是:中美双方都没有宣布过什么访问,美方发布有关(访问的)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我们予以尊重。
这句话用民间白话文来说,就是:“布林肯先生,我们可没有邀请您来北京,是您自作多情了。”
其实,布林肯可能很努力,想要为拜登做点事情。身为拜登团政府的第一内阁阁员,当然会竭力为美国的国际外交,为美国在国际关系上压制中方,为美国争取权益。
只可惜,两年多下来,布林肯的对华态度激起中国的反感。2021年3月18日,中美两国官员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高层战略对话,当时美方代表就是布林肯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
但是布林肯在一开场就盛气凌人,想要给中方来一个下马威。这是布林肯啼声初试,想要在气势上一举压倒中方。
根据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前驻华公使傅立民的说法,他在某一次受美国赞巴卡里咨询公司的采访时透露,布林肯在一开始的闭门会议上说:“我们不喜欢你们(中国),我们认为你们道德败坏,如果我们能把你们拉下来,我们一定会这么做的。我们会遏制你们的发展,——但是,现在有几件事要拜托你们(中国)去做,你们愿意帮忙吗?”

听到傅立民所透露的信息,可能会有人以为,布林肯是美国的防长而不是国务卿,一个负责外交的国务卿,竟然在重要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做出如此强势的宣告,非常不适当。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布林肯想要借此先声夺人,让中方屈服。

中方不待见布林肯
中方会吃布林肯这一套吗?当然不会。于是就有了杨洁篪那句一句经典回应。杨洁篪说:“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人讲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杨洁篪的说法,就是因为布林肯如此倨傲的态度。这是中方对美国,第一次如此强硬的回应,等于是拒绝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
布林肯不懂得江湖规矩,当然不被中方待见。四个月之后,也就是2021年7月,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想要到中国访问,同中国商谈。但是中国只让谢尔曼到天津,而不是北京。为什么那一次来的是谢尔曼,不是布林肯呢?我们那时候说,中方不想看到布林肯,布林肯就来不了。
从那之后,我们就看不到布林肯同中国外交界有任何实质的对话、往来。一直到2022年11月,在印尼举办的二十国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敲定两国之后会有跟进的高级官员会谈,布林肯因而有机会对中国进行访问。
如果布林肯对中国的访问成行,那将会是从2018年10月蓬佩奥访问中国以来,第一次美国国务卿访问中国。但是,这样的机会被布林肯自己搞砸了,糟蹋了。

中美关系是现今全球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但是执掌美国外交的国务卿布林肯,却没有机会同中国外交界进行任何的沟通,这个国务卿真的是白干了,他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不了作用。

两个多星期前,中美两国代表王毅与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会晤。这是继2021年3月中美两国高层对话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谈。但是,布林肯的身影不在其中,美方代表由沙利文”领衔主演“。
这就证实了我们在2021年7月那一次的推测,中方不待见布林肯,不想跟他谈。照道理,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不会有任何国家敢于拒绝美国国务卿的会谈要求,但是中方就是不理会,不买账。
所以,美方这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也不是坐得太牢靠,中方不理会就是不理会。美方没办法,只好让沙利文出面,让他带头同中国对话。
布林肯不为中方待见的影响渐渐扩大、发酵。
首先是,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将于今夏离职。另外,前两天的消息,美国国务院“中国组(China House)负责人、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里克·沃特斯(Rick Waters),也将辞职。沃特斯是布林肯团队负责对华事务的第一把手(Top China Official)。
室”负责人华自强,也传出了离职的消息。据报道,他是与沃特斯一起,在同一天的工作会议上宣布这项决定。不过,华自强还会留在国务院,只是不再负责对华事务。
由于谢尔曼已届73岁高龄,她的辞职还算正常。但是,其他两位高层人员的离职,肯定是美方政府刻意安排了。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这样的离职潮还会继续影响其他对中国的团队,这等于是美国对中国外交团队的一次大翻车,大调整。

这是一个很大的信号。大家什么时候看过,美国竟然会因为一个对手国的不待见,而大动干戈,为对方进行人事调整?上个世纪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也没有为了苏联而如此大费周章,调整人事。
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显示了几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美方奈何不了中国。
这几年,美方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很强硬,对中国不断地打压和制裁,范围越来越广,制裁的程度越来越深。但除了在芯片领域之外,美方都奈何不了中国,甚至于是失败,美国对中国贸易战,加征关税,就是如此。
既然奈何不了中国,就得要在某些方面改弦易辙,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与对立的气氛。
这是美方对待中国的方式与态度层面。
第二,美方对中国的一些强硬政策走不下去了,必须要更改。
2018年3月,特朗普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加征关税。
2019年8月,特朗普扬言,要同中国经济脱钩,他还向美国人民说,这是可以办到的。
2021年1月,拜登上任,拜登认为,他可以做得比特朗普更好,因此,他要联合盟国对付中国,让盟国和美国一起,同中国经济脱钩。
这三年期间,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压制和脱钩,冲上了顶峰。
然而,到了2022年中,美国不得不向盟国改口为:要求盟国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接着是上个月,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说,同中国经济脱钩,是灾难性的。美国的语调已经转变了。
然后是一个星期前的G7峰会,美国不再提同中国经济脱钩了。美国再次改口为“去风险”。美国同中国经济脱钩的政策走不下去了,只好一再地改口。
既然一些政策走不下去,就得要做一番调整。在政策上做出调整,人事上当然也要做相对应的变更。
这是美方对中国的政策层面。
第三,美国遭遇困难。
美国对华贸易战五年下来,加上其他领域全方位的对华打压和制裁,除了在芯片领域占了上风之外,带给美国的是通货膨胀高涨,供应链秩序仍然受到干扰,以及金融爆雷事件不断。
美国面临这些头疼问题难以解决,这时候必须要缓下来,对中国缓一缓,同时也让自己喘口气。
美国如果没有遭遇困难,又怎会想要同中国缓解关系呢?
第四,疏解盟友的疑虑。
美国同中国经济战、科技战几年下来,一些盟友也遭殃。另外,美国的欧洲盟友受到俄乌战争的拖累。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这些盟友对美国产生了不满的情绪,美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安抚他们。
美国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不得不在对中国的政策上做出一些调整。这是客观的形势使然,也是因为自己遇到了主观上的困境,因而不得不做改变。
美国做出这样的改变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上个世纪,几十年的美苏冷战,苏联没有让美国做出这样的改变。1980年代的日本在经济上蓬勃发展,大有对美国后来居上之势,但也不足以让美国做出调整。唯有现在面对中国的时候,美国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

两年多来,拜登政府尝试说服盟国、动员盟友,但始终无法抹除盟友们对美国的疑虑。如果所谓的价值观是要盟友牺牲利益,甚至于走向冲突、走向战场,这些美国的盟友们可要好好考虑了。

这是时移世易,情势改变了。
美国只是做策略性的调整
但是,这并不表示,美国会因此从根本性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和做法。美国要打压中国,压制中国发展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现时的改变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
因此,这只是美国在策略上的调整,对华打压的战略没有改变。这几乎是美国现在的基本国策,以及国内两党的共识。
中方对美分别对待,持续观察
中方对此也是了然于胸。中方商务部长王文涛到美国访问,参加在底特律举行的APEC会议,在参加会议之前,顺道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会谈,也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会晤。
中方对美国相应的策略是:“分别对待,持续观察”。
在经济贸易上可以同美国商谈,但是在外交与军事上,中方仍然拒绝同美国沟通。除非美国做出足够的改变,否则双方缺乏在这方面对话的基础。
在军事与外交上,中方觉得美国频频打“台湾牌”,触犯中国的底线,美方没有改变的诚意。因而觉得双方缺乏沟通、对话的基础。
即便是在经济与贸易上,中方对美国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王文涛同雷蒙多会晤之后,中国商务部说,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专业、建设性的交流。
王文涛同戴琪会晤之后,中国商务部说:双方进行了坦诚、务实、深入的交流。但是“建设性”这个关键字眼没有在里头。
对中方而言,可以同美方沟通,就沟通。如果无法沟通,也不勉强,中方不在乎,也不惧怕。在王文涛赴美之前,中国网信办宣布,美国芯片大厂美光公司的产品,没有通过中国网络安全的审核。

中方这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中方这是反过来,先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然后,仍然可以同美方会晤、商谈,一点都不含糊。
美方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做暂时性的调整,但是接下来的中美情势未必乐观。
目前,拜登在对华策略上不得不做出人事调整,那是基于国内情势的压力,以及我们刚刚谈到的四个层面的因素。这些调整和改变只是暂时性的,只是美方的权宜措施。
明年202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到了今年底的时候,选情会升温,到时候美国两党都会拿中国来说事。美国对华鹰派势力会再度抬头,也会持续打“台湾牌”。
如果现在相信拜登政府改变对华态度的“诚意”,等到美国总统大选热度来临的时候,可能就要失望了。
美国需要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
我们做一个结论。
在这方面,美方对华策略最大的一个失误是,对“实力地位”的认知不同。历史以来。两个大国势力在冲撞的时候。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无法打败或消灭对方的势力,双方就需要妥协,需要谈判。双方经由谈判来划分势力范围,而不是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
百年前的帝国主义殖民时代,几个殖民帝国之间划分势力范围,就是如此。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经过一场怛罗斯战役后,双方并没有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各自保有对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如此。
尤其是。当两大国之外还有其他的势力存在的时候。更需要谈判、协商。因为两强相争之下。很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这时候,反而是其他方获益。
现今世界除了中美两强之外。还有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大国势力的存在。

而美方却还是想着。透过盟国的力量。借由联合盟国来对付中国。也因此。美方想要动员欧盟,所以有了俄乌战争。美方想要动员日韩两国,所以出现了朝鲜半岛,以及南千岛群岛的紧张气氛。

美方还想要动员印度,因而有了印太战略。
但是迄今为止,欧盟在犹豫,日韩两国也另有心思,印度则是趁机会在美俄两方周旋、渔利。
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美国不愿意同中国分享权力,刻意忽视全球大国权力结构已然改变的事实。美方如果始终不放下霸权思维,想要持续压制中国,只会让全球地缘政治更加不安、更加动荡。
无论如何,中方具备足够的实力,使得美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这是美国之前从所未有的状况,也是中美关系的一次巨大转变,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捩点。世界大国格局也需要有所改变。
杨洁篪那一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人讲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两年之后的今天,终于体现了这个形势,美方不得不正视中国的崛起现实。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杨风:美国头一遭 被迫对华大搬风|2023-05-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