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知道,前两天马化腾转了我的一篇文章:
也就是这篇:
这篇是我前几天从三亚开会回北京,开车穿越秦岭在服务区充电的时候写出来的,当时比较仓促,写到哪算哪,没想到后来效果竟然很不错。有时候确实比较尴尬,随手写成的反而效果非常好,耗费大量时间写成的反而一般。
前两天聊了两篇房地产,我说今后房地产慢慢跟车似的:绝大部分车都是买来就贬值,越用越便宜,只有少数能保值,极少数能升值。到那个时候,大家也就不囤房了,就跟现在没人屯车一样。今后大家的钱主要用在消费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顺便拉动经济,形成正循环,跟欧美似的。
把钱用在消费这事看着挺离谱,但这几乎是经济的唯一出路,今后的经济发动机,就是居民消费和外贸出口这两驾马车。
理所当然的,那篇文章很多人不满意,因为可能被高价房虐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不少人觉得现在这种酸爽状态非常好。最搞笑的一个评论是:
九边现在越来越何不食肉糜了,你忘了老百姓有资产升值的需求?
这我能不知道?谁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问题是有需求就能实现?那大家都有不上班就给发工资的需求呢,是不是也应该立法给大家解决下?那顺便给3000万光棍都解决下单身问题?
需求归需求,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有需求就能实现”一说,尤其某些需求本来就是大部分人的集体焦虑,根本解决不了,也不需要解决。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可能别人利用了这种焦虑,实现别人的资产升值。这些事,这些年大家估计看得也不少了。
普通人投资最成功的,估计也就是最近这些年的房地产投资,不过不出意外,大家去看看就知道,现在绝大部分地方的房子已经要跌回2016年房价大涨之前了。
有些小区看着房价还可以,其实那是周围一手房成交价,二手房已经很久没成交了,你去卖房发现得在当前价格基础上打八折甚至七折才能卖掉。甚至连北京很多房子也是这样,北上深如今也是越便宜的房子越卖不掉,越贵的越升值。
还有更坑爹的“环京”,当初太多人想买北京的房子升值,可是北京不让买,于是都涌入环京。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如今环京已经不是腰斩了,是膝盖斩。
也就是说,太多人迷信“升值”,手里有点血汗钱,觉得这些钱如果去养老也不够,还是要找到下一个风口去投资,最好跟“炒币”似的,来个百倍千倍的收益,最后几乎都惨败而归。甚至之前有个金融大(骗)佬(子)说,如果没有“资产保值”这么一个口号,那么多拆迁户的钱根本不会吐出来,他们绝大部分需求已经满足了,唯一没满足的就是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