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印闲生:沙皇与苏丹 |2023-06-11

与许多西方观察家的评估不同,在刚刚结束的土耳其大选中,埃尔多安又赢得了一个五年任期。

而且不仅本人再度赢下选举,其领导的执政联盟也继续占据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发表获胜感言时,埃尔多安这样讲道:

“赢的不仅是我们,而是整个土耳其,这是土耳其历史上最重要的选举之一,拜拜,凯末尔。”

图片

西方媒体很喜欢用一些夸张的标签去形容政治人物,比如他们会把普京和埃尔多安放到一起比较,冠以“沙皇”和“苏丹”(旧伊斯兰国家君主的称呼)的称谓。

普京自2000年开始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2008~2012)过渡了四年总理,总共算下来执掌俄国大权已有23年。

埃尔多安则从2003年开始担任土耳其总理(实际一把手),2014年改制后担任总统,累计起来也有20年之久。

考虑到两人在国际政治中都以强硬姿态著称,再加之传统欧美国家“俯瞰”斯拉夫人、奥斯曼人时的文明优越感,使得西方媒体经常将他俩摆在一起讨论/批判。

具体来说,西方媒体会把普京、埃尔多安以及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累计执政已17年)等归类为选举制度下的“非主流政治人物”(有时也把特朗普列入其中),认为他们是利用民粹主义、种族矛盾和法律制度漏洞来维持广泛的支持,同时擅长操纵舆论。

以埃尔多安为例。

在西方人的认知中,他之所以“选举永不败”,是因为充分利用了作为现任总统的优势,通过掌控强力机关和宣传管道等方式获得不对称优势。

然而站在土耳其广大中下层穆斯林的角度,他们却是将埃尔多安视为带领土国崛起,捍卫伊斯兰文明,抵制西方侵蚀的伟人。

实际上,当我们回顾埃尔多安与普京的执政历程时,可以发现其中非常多的相似因素,甚至会让人觉得埃尔多安有意“复制”了普京的道路。

比如:二人都是在本国风雨飘摇之际上台,执政初期也都曾被认为是“温和派”,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希望带领本国“入欧”;可随着在跟西方的接触过程中屡屡碰壁,他们开始转向民族主义,习惯通过展示武力和对外军事干预等方式凝聚国内民众。

图片

普京2018年发表国情咨文,ppt背景摆了六个大型武器装备,这种展示方式在其他国家和其他领导人身上很难想象。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和2016年土耳其政变分别是两国与西方关系的分水岭。

在挫败反对派起事仅仅两周之后,埃尔多安访问圣彼得堡与普京见面。

二人一扫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俄战机一事的阴霾,开始以“战略伙伴”的形象示人。

回顾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借2016年土耳其国内动荡的时机抓紧埃尔多安是非常重要的一笔。

俄国与土国是世仇,且在叙利亚内战中分别支持两方;然而就是一个偶然发生的机会,普京成功拉拢了地理位置关键、军事实力强劲的“北约二哥”。

他利用埃尔多安对西方的恐惧和不信任,通过出售S-400防空导弹、向土国提供贷款援助等事件不断加大美国与土耳其之间的裂痕。

当然,莫斯科方面也必须认识到,土耳其与西方的关系是长期、制度化的,与俄罗斯的关系则比较依赖短期利益和两位总统的个人意志

站在宏观角度看,一个实力增强的土耳其必然会去挑战俄罗斯在黑海和高加索地区的主导权,正如那样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奥斯曼帝国与沙皇俄国之间的恩恩怨怨。

图片

图片

埃尔多安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普京见过的唯一一位北约国家领导人,图为访问完俄罗斯索契后,普京亲自送埃尔多安上车,2022年8月。

文章后半段,以“战略断层线”为切入点聊一聊土耳其。

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地缘纷争源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海洋国家英国开始,逐渐扩散到欧亚大陆内部。

随着德国等欧陆国家学习到了工业革命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国家的威胁。

二十世纪上半叶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海洋强权联合内陆开化较晚、工业化进程较慢的国家,对沿海国家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工业化进程最早)联合俄国(工业化进程最晚)打德国和奥匈(工业化进程适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美(工业化进程最早)联合苏联、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晚)打德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适中)。

图片

中东欧国家被纳入西方阵营的步骤是“先加入北约,再加入欧盟”,加入北约表示地缘政治层面的站队,然后欧盟再帮助你发展经济并进行社会文化同化。

二战结束至今,美国实际上仍采取了该策略:在稳固西方基本盘的基础上,冷战期间拉拢工业化进程较晚的中国对抗苏联,如今又拉拢工业化进程较晚的印度对抗中国。

因此,当下的世界格局其实仍没有跳脱出“海陆对决”的历史框架——欧洲一条对俄罗斯的铁幕,东亚一条对中国的岛链。

此即地缘层面存在两条“战略断层线”。

纵观1945年以来的历次地缘政治危机,但凡牵扯到大国竞争因素的,基本都发生在这两条战略断层线上,比如:柏林危机、朝鲜战争、第一/第二次台海危机、波匈事件、越南战争、布拉格之春、东欧剧变、科索沃战争、俄格战争以及今天的乌克兰危机等等。

图片

莫斯科街头,道路尽头为城市CBD

图片

土耳其地中海沿岸的度假胜地。在被西方制裁之后,不少俄罗斯富豪开始到这里休闲度假。

从决策的角度去分析,战略断层线上的国家有三种不同的策略选择:

1、枢纽策略,等距外交,充当两方沟通桥梁的角色;

2、避险策略,采用政(军)经分离的方式,政治、军事层面向强势一方倾斜,经济层面平等交往,尽量缓和与另一方的矛盾;

3、同盟策略,完全站队其中一方。

作为本篇的主角,土耳其在冷战时期是北约对抗华约的前线,属于标准的同盟策略。

2016~2023年间,与西方关系产生裂痕的埃尔多安采取了避险策略,维持北约成员的身份,继续履行条约框架下的义务,但在一些非关键领域开始向俄罗斯倾斜。

至于说未来土耳其的政治走向,目前很难判断,但总体上呈现出“3→2→1”的趋势。

如果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去俯瞰亚欧大陆,在东西两个战略断层线的中间,除已确定将被中国整合的中亚五国和两方同时抛出橄榄枝的印度外,剩下的就是阿拉伯、伊朗、土耳其这三个伊斯兰文明势力。

目前中国很希望拉他们站到自己一边。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印闲生:沙皇与苏丹 |2023-06-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