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发布了关于某战略竞争对手的2022年军事力量发展报告,其中一个描述的重点,就是该方已经成功测试过亚轨道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在距离地面最低60公里,最高200公里的亚轨道上,以最大接近25倍音速,最慢也有20倍音速的极高速度做水漂弹道飞行,全程都在当今其他大国的反导系统的锁定范围之外。因为其飞行高度与速度都是随机的,完全谈不上符合常见的弹道规律与公式,因此无法预测,自然也无法锁定,更无法用当今的任何陆基甚至海基动能反导系统进行拦截;明显是属于部分看得见却全程打不到的超级全球轰炸模式。这种亚轨道轰炸机绕行地球一圈只需要100分钟,仅仅比大部分低轨道卫星同样绕行地球一圈的时间慢了10分钟,甚至比大部分洲际导弹从发射到,
弹头命中目标的速度还要快,是属于真正的1小时全球打击系统。更重要的是,这种超级轰炸机一般绕飞地球一圈后就会飞回本国内陆的超级基地的超长跑道上进行降落,那些想对其拦截的系统,因为短时间内等不来其再次飞临的场景,因此几乎无法预测其最终的轰炸航线与预计要被轰炸的目标。比已经完成飞行测试更惊人的是,这种亚轨道轰炸机已经同步完成了对地面预定目标的准确轰炸!当然被轰炸的目标同样在这种亚轨道轰炸机出发国的本国内陆,导致外界也无法得知其对地面预定目标的轰炸效果。但是既然整个测试是十分完整的,那么就意味着这种亚轨道轰炸机不仅仅是一项关于未来的计划,而已经变成了实打实的、随时可用可战的现役系统。如果有多架已经完成生产下线,
那么就会进入正常的值班性部署,随时可以对全球目标进行不可预警的猛烈攻击。有人猜测前不久公开的,140公斤的钨棒以最终15马赫的末速度击中内陆戈壁滩的地面,在表面砸出了1个直径大约4米,深度大于3米的“小坑”的那次测试,就极有可能是亚轨道轰炸机对地面预定目标的第一次实际轰炸测试。其实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问题。要知道既然是亚轨道轰炸机,那么大部分飞行轨迹,都在200公里的最低入轨高度之下,不排除个别短时间内,次轨轰炸机也会靠惯性冲高到距离地面200公里以上,但是最终还会下落到160公里高度以下的稀薄上层大气之内做弹跳飞行。因此其如果对地面投弹,绝大部分投弹场景的实际高度是低于160公里的。而且投掷出去的炸弹,不论本身气动外形如何,
最终都会在惯性的作用下,飞出横轴非常长的下落抛物线,也就是从高空投弹到命中地面,炸弹本身还要飞行上千到几千公里,才会最终落地,这样在大气层内的飞行距离就相对很长,全程气动阻力也很大,最终很难有15马赫的末速度。因此判断该轰炸机投出的炸弹并不是钨棒而是另有乾坤。但即使是投出几个茶叶蛋,也能把北美大陆“炸”个沸反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