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静思有我”微信公众号的撰稿人和朗读者:静思有我。安静地思考,有我一个。
布林肯6月18日到19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现在应该是走了。因为《环球时报》的一篇名叫《布林肯结束访华,美媒反应复杂……》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在离开北京之前……”,布林肯还干了啥啥啥。那说明应该是走了。话又说回来,他不走,他待在中国干嘛呢?
那他这次大老远地来中国跑一趟,取得了什么成果没有呢?
6月19日晚上,中国外交部美大司杨涛司长介绍说,这次中美双方达成了五项共识。
那说明还是有成果的。
但是,如果从高标准严要求的视角来看,我觉得,真正的突破性成果只有一条,而且这一条算是比较小的,分量比较轻的。
我们一一来说一下杨司长说的五个共识。
第1个是,“双方同意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
这当然很重要,说明双方决定落实8个月之前两国大领导开会决定的事,这是一个积极的成果。
但是,我们从高标准严要求的视角来看,大领导开会决定的事,本来就应该马上落实。拖沓了8个月,布林肯又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跟中国见个面,最后说,落实大领导开会决定的事。
落实大领导研究决定的事,还要跑这么远专门开会研究吗?这要是中国国内的,说不定就要撤职查办了。
所以我说,从高标准严要求的视角,这并不算重大成果。
第2条,“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具体内容是“布林肯国务卿邀请秦刚国委员兼外长访美,秦刚表示愿在双方方便时访美。”
这看起来是一个实质性的成果,但细细分析起来却很有玄机。
面对布林肯的邀请,秦刚表示愿在双方方便时访美。这大体意思是接受了邀请。然而却跟普通的接受邀请有很大的区别。
在国际交往中,正常情况下,面对对方的邀请,如果是拒绝,那么这事儿就不会写到新闻稿里面去。如果是接受邀请,最常见的说法是“接受了邀请”。如果双方关系不错,还会说“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比如,2021年11月2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在谈到我国大领导邀请普京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原话说“普京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再比如,今年3月19日德新社德黑兰报道,伊朗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在推特上发文,说伊朗总统莱西“欣然接受”了沙特国王萨勒曼向其发出的访问邀请。关键词是“欣然接受”。
而这次布林肯邀请秦刚访问美国,不仅没有看到欣然、愉快的字眼,连接受邀请的说法都没有。我们的部长只说是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去访问。
所以我的理解是,没拒绝,但也没正式接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说了个活话。”
所以这一条也不算是布林肯此次访华的很扎实的突破性的收获。
我们再看杨司长介绍的第3项共识,“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
这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而且是事关全局的,应该算是大事。但是,关键词是“继续”。这也就意味着,这事本来就在做,这次见面之后双方同意“继续”做。那既然是本来就在做,就应该不算突破性的新的收获。
我们再看第4个共识,“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解决中美关系中的具体问题。”
这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也是管总的事,但问题也在于那个关键词“继续”上。既然是“继续”,说明本来就在做。既然是本来就在做,布林肯不远万里跑一趟再确认这件事,还是算不上突破性的新收获。
第5项共识是,“双方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间客运航班进行积极探讨,欢迎更多对方国家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国家互访,并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
这一条,很具体。具体的东西往往很实在。
更重要的是,这一个具体安排,包括扩大航班,包括扩大学生、学者和工商界人士到对方去走动,这在近期是没有说过的,所以这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新的突破。
不过,由于这确实只是中美关系当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而且这个事情在去年11月份中美两国元首会谈时,是已经确定了大方针的。当时中方发布的新闻稿的原话是,“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所以,这一个新的突破,我们可以说他很“实在”,但谈不上“重大”。
所以,这次布林肯访问中国,谈不上把中美关系往前推进了多少,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让中美关系没有后退。为什么说没有后退呢?因为多多少少还是往前进了一点,蚂蚁走一步路也是一步路,蚊子肉也是肉。
我这样说,不是要否定杨司长的说法。杨司长说的是取得了5个“共识”,而我在这里讨论的是“突破”和“收获”。我认真揣度杨司长的用词,他既没有用“突破”这个词,也没有用“收获”这个词,他用的词叫“共识”。既然是共识,那么,原来已经有的共识,现在再说一遍,也叫共识。
所以我觉得,我的分析和杨司长的介绍是不矛盾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这可以从我6月17日的节目(点击前面蓝字可查看原文)里面找到答案。我在那期节目里说,2021年7月26日,我们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谢峰就已经一针见血地分析当下的美国是,既要把坏事做绝,又要把好处占尽。
那么中国的策略就是,你想占一点好处,那你就要少做一点坏事。现在看来,布林肯这一次到中国来,并没有表态说他要少做多少坏事,因此中国能够给他的好处也不多,于是中国的期望和美国的期望实现新突破,就只剩下我前面说的那一条了。
对于此前舆论上热议的中国多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要踩刹车等等,好像都没有取得新突破。
这是分析和猜测,因为我没参加会议。但是从各种信息上是可以确认我这个分析和猜测的。
比如,6月19日晚,杨司长在介绍5个共识的时候就特意提到了一件事,他表示,“针对美方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一中政策相关联……”,
很明显,布林肯这一次来到中国就是这么提出他们的观点的。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一中政策相关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想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中国必须承诺和平解决台湾,也就是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肯定是中国不能接受的。台独分子如果胆大妄为,该出手时我们肯定要出手。有些人,你不打他他是不知道疼的。
看来,布林肯这一次来,好想没有打算少做多少坏事,只是一门心思想从中国这多捞点好处。
这应该是这一次布林肯访华没有取得数量较多的、堪称“重大”的收获的根本原因。
这和布林肯访华之前,民间舆论普遍猜测的情况差不多。同时,从这一次对布林肯的接待安排来说,中国官方也对此有充分的准备。
这次接待布林肯,中国也确实给足了布林肯的面子,但同时也在面子的下面,清晰地表达了中国能给他的里子。
在给面子方面,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同意他来,本身就是给面子。如果你不觉得这是面子,那么请看美国从5月份初就开始,要求国防部长在6月初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会见中国国防部长,中国就是没同意。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意他来,那就是在给他面子。
二是,他来了之后见到了正常该见的人,我这里是指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
三是,不仅见了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还见了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这其实已经是额外给他加餐了。正常情况下,见了秦刚就让他回去,也是可以的。
更为重要的是第4点,他这次还见到了中国的大领导。
很多朋友有点不理解中国的这个安排。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是这样的:
一是,出于礼貌礼节。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也特别强调是“礼节性会见”。
二是,也是最重要的,布林肯这一次来中国,用意之一就是在给中国挖坑,这一点我在6月17日的节目(点击前面蓝字可查看原文)里面详细说过。中美关系不好,全世界跟着一起遭殃。大象打架,蚂蚁通通受罪。
单说台湾地区生产的芯片,如果美国继续支持台独,中国发起武统之战,那么全世界28纳米以下的芯片的60%就运不出去了,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占全世界货物贸易25%的比重的货物也运不出去或者运不进来了。所以全地球人都不希望中美关系不好。可是现在已经不好了,人们自然会想,这到底是谁的责任?那么美国就要装出一副要改善中美关系的样子,所以他要主动要求访华,如果中国不接招或者不认真接招,那么它就可以污蔑中国是恶化中美关系的责任人。
所以他来了,中国不仅给予了他最基本的礼仪,而且还高规格的安排。让他见到了我们的大领导,就是对美国的这种阴谋的一种戳穿。
三是,既然大领导见了他,那么,总要说点什么,那么,就要好好给他上上课。把原来讲过很多遍的道理再讲一遍。对于顽冥不化的人,还能有啥办法呢?多讲啊!他们西方人说,谎言讲一千遍都可能变成真理,那么我想,真理讲一千遍呢?说不定蠢人也能听进去几句。
这是中国这次给布林肯面子的三个方面。但同时中国也做了精细的安排,清晰地表达了对他这次很可能没打算少做多少坏事的一种预判。
有这样几个细节特别值得人玩味:
一是,他这一次来中国,我们没有说是邀请他来,请看中国发布的新闻稿。原话是,“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前缀语是:“经中美双方商定”。
我们再看3月31日中国宣布邀请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时的说法。“应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邀请,日本外相林芳正将于4月1日至2日访问中国。”这里的前缀语是:“应……秦刚的邀请”。
不仅如此,中国在发布布林肯访华的消息的时候,只说了他将于哪两天访问,没说访问的安排。而在3月31日中国发布邀请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的时候就明确这么说:“中方重视林芳正外相此访,中国领导人将会见林芳正外相,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他举行会谈……”
而在发布布林肯访华的消息里面,没说他来了能见着谁,尤其是没说中国大领导会见他。以至于在他访问过程中,外国媒体一直都在猜呀猜猜呀猜,他这一次见不见得着中国大领导。
二是,他来的时候,下飞机之后没有给他铺红地毯。
铺不铺红地毯并不是接待布林肯这种身份的人的标配,但是关系好的时候,或者预判他会做些贡献的时候,往往会铺。比如,同样是美国国务卿,2012年9月,希拉里作为美国国务卿访问中国的时候,就铺了红地毯。而且当时是晚上,按理说晚上也不咋看得清楚,铺不铺无所谓啊?但是我们就铺了。请朋友们看文中的配图。
有的网友说,不仅没给他铺红地毯,还给他画了红线,因为接待他的照片显示地面上有两条红线。这应该只是一个调侃的说法,因为那个红线只是为了方便飞机落地滑行时的地界指示线,不是专门给布林肯画的。但,不铺红地毯,应该是专门为布林肯安排的。
三是,前面已经说过了,当他邀请秦刚部长访问美国的时候,秦刚部长并没有明确地说接受了邀请,更没有说“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只是说方便的时候去访问。
四是,他在见我们大领导时候的座位安排。
新闻报道的图片显示是在一个长条型的会议桌上举行会见的。从安排上,中国有两种选择。
其中一种选择是,我们的大领导带着随行的官员坐在一边,布林肯以及他的随行人员坐在一边,双方面对面或者挨着交谈。
这种选择在国际交流当中也很常见。也就是不管双方的职务级别高低,反正来的都是客。
比如,英国媒体2021年9月22日报道,正在纽约参加第76届联合国大会的巴西卫生部长凯罗加,在9月21日与英国首相举行了会谈时,英国首相约翰逊和巴西卫生部长凯罗加,坐在两个挨着的两个椅子上,双方的随行人员分两边坐下。用老百姓的视角和老百姓的语言来说,就是看不出谁官大官小。请朋友们看一下今天文字当中的配图。
再比如,今年2月,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到俄罗斯会见普京,就和普京分别坐在桌子的两边,正面面对面。请朋友们看一下今天文字里面的图片。
我们再看2012年9月5日,当时的中国大领导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时候,双方也是并排挨着坐着的,交流很方便。请朋友们看今天文字当中所配的照片。
也就是说,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如果一国的官员的级别比另一国的官员级别低,也是可以面对面的,或者挨着坐,平等地、朋友式地坐在一起谈的。
但中国这一次没有这么安排。中国这一次的安排是,一个长条型的会议桌,一个长边坐着美方的人员,一个长边坐着中方的工作人员,中国的大领导坐在那个长条形会议桌的短边上。这种布置,从格局上更像是一个领导在召集下属开会。你自然还可以联想一下,比如这个领导在做指示,参会的人要做好笔记,等等。请朋友们看文中的照片。
这也是在按规矩来的,因为中国的大领导是国家元首,而布林肯只是一个内阁成员。这样安排在礼仪上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但是它代表着中国的心情。
总之,我们发现在,我们看待这次布林肯访华的时候,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有两面。一方面我们同意他来,也安排了必要的活动。另一方面,我们在礼节性的安排背后有诸多警惕和失望,可以说,我们的心没有被焐热。一方面会谈还是取得了成绩的,另一面成绩确实不大。一方面我们给足了他面子,另一方面我们也给了他坐了冷板凳。
所以,我们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辩证思维来看待这次活动,否则你可能会一头雾水。如果你认为事情非黑即白、非白即黑,那你可能就看不懂这次外交活动了。
至于这次布林肯访华未来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我们也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辩证思维来期待和预测。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毕竟布林肯大老远地来了一趟,而且还见到了我们的大领导,也达成了五项共识,所以对中美关系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有作用的。别忘了,他的前任蓬佩奥,可是被中国制裁了的。
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接下来中美关系能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不取决于这一次布林肯来访问了一下子,更多地取决于布林肯回去之后他怎么做。其实,只要按照去年11月份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所确定的方针,美国多做一点事情,即便布林肯这次不来中国,中国也会给予相应的回应,中美关系就能够往好的方向发展。
访问、会谈和干实事,是中美关系发展这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
当然,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还有“重点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两个因素都重要,总有一个相对更重要一点的因素。那哪个因素更重要一点呢?毫无疑问是:干实事。
我们的秦刚部长已经说了,在双方方便的时候会访问美国的。其实方便不方便是一个客气的说法,主要看美国人干了什么事儿,事干得好,啥时候都方便。干得不好,你即便邀请10遍,部长也是不方便的。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看待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从两点去看,而不是只能看到一点。但是,看两点也不能平均用力,两点当中一定有一个重点。
在改善中美关系这个问题上,中国既重视说,比如会谈、谈话啥的,更重视干。看美国干了点什么,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
两点当中,重点还是在做上,而不是在说上。
环球时报6月20日发布的社评的标题是:《接下来,又是检验美国信誉的时候》,也就是说,看他说的话能不能做到。因为布林肯在见我们大领导的时候说,致力于重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确定的议程,又再次重申了拜登“四不一无意”的承诺,那这些承诺要兑现啊!
那他们能兑现吗?不好说。完全兑现似乎不大可能,但兑现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还是有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嘛。那么,我们就用“两点论”等着他,表现好,给肉吃;表现不好,可能要打。有的时候,还可以一遍给肉一遍打。总之,赏罚分明。
我在6月17日的节目(点击前面蓝字可查看原文)里说过,这次布林肯访华,估计取得不了多少成果,但他可是带着800个心眼子来的。那么,我们从两点论处出发,先有两个心眼子,两个可以变成4个,4个在变成8个,8个变16个……无穷无尽地变下去,最后我们要用1000个心眼子,对付他的800个心眼子。我们千万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用1个心眼子,对付他的800个心眼子,那就有问题了。
总之,走着瞧吧,心眼子中国不缺。未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