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农民起义几乎在任何朝代都是当政者关注的话题。
从秦末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到清末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仅在史册上记载的农民起义就有数百次,可最终能起义成功并建立长期政权的,仅刘邦、刘秀、朱元璋等寥寥几人而已。
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如浪花一样一次次的高潮迭起,又一次次的被拍在沙滩上……
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入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会失败?
2、为什么由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胜利了?
为了弄清楚第一个问题,就让我们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看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
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领头,在广西发动了“金田起义”,自此影响深远的太平天国运动便拉开了序幕;
1851年至1853年,太平军一路北上,以秋风扫落叶般的势头攻克了广西的桂平、武宣、永安、桂林、全州,湖南的道州、郴州、岳州,湖北的武昌,直至建都天京(今南京)。
短短两三年内,太平天国运动就到达了鼎盛时期。
然而,发生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斗:
先是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诛杀东王杨秀清,随后北王韦昌辉又诛杀了翼王石达开的全家老小;接着,天王洪秀全又处死了北王韦昌辉,并处处牵制石达开;最终,石达开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军包围,全部被剿灭。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开始人心涣散、分崩离析,军事形势急转直下。1864年7月清军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覆灭。
当然,“天京事变”的发生有其具体的原因。但放眼光去,我们发现历史上太多的农民起义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即使在短期内能战胜朝廷的军队,也会因内部的分裂而走向失败:
发生在秦末时期的大泽乡起义,其发起者、那个曾经说过“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却在称王后思想产生变化,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此后,各地将领各存异心,为了各自利益而竞相争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最终导致覆灭;
发生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曾对东汉政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起义军壮大的时刻,发起人张角却过早病死,内部权力出现真空,导致各路军阀为争权夺利、拥兵自重而打得不可开交,原本统一的队伍内部出现分裂,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起义失败;
发生在隋末时期的瓦岗军起义,自611年爆发以来便一路势如破竹,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可就在即将灭隋的关键时刻,起义军内部的两位首领——翟让、李密之间却发生严重分歧,以至于内部分裂、自相残杀。自此,瓦岗军开始走向下坡路,直至起义失败;
……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结果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本文仅从最根本、最核心的失败原因上进行探讨——民心。
2
农民为什么会起义?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活路了,农民实在过不下去了。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体制,都是让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大量的社会资源都被少数人占有。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一旦出现吏治腐败、苛政重税、天灾粮荒等情况,各地农民实在没活路了,就会揭竿起义,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可是,当那些一穷二白的农民们通过起义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之后,从“光脚的人”变成了“穿鞋的人”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就以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为例吧,它的本质就是各“王”之间因为争夺利益而产生的火拼事件。
当太平天国一路打到天京时,当那些被称为“王”的当权者拥有了绝对的权力时,他们首先会考虑谁的利益?
显然,从“天京事变”可以看出,这些“王”首先考虑到的不是为大众谋利,而是眼馋那些更有权、更有资源的“王”,于是就开始了内部的拼杀,却将千千万万普通太平军的利益抛之脑后。
当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出生入死、千辛万苦,一路打到天京时,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分配到更多的资源,没想到“王”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起义军已从根子上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