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印闲生:艰难的反攻|2023-06-27

乌克兰的反攻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无论从哪个指标去看,乌军的推进都略显缓慢,与去年9~11月哈尔科夫战役和赫尔松战役动辄收复数千平方公里土地的战绩无法相提并论。
根据6月19日乌国防部副部长马利亚尔的通报,反攻迄今共收复了扎波罗热和顿涅茨克地区的八个村庄,合计113平方公里土地。
有人对比了乌克兰反攻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战果,发现第二周仅仅比第一周多了1个村庄和13 平方公里土地。
6月21日,泽连斯基总统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
“乌军的推进行动并不容易,比预期的要慢,因为俄军在乌克兰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埋设了地雷。”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并期望现在就有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他们想要什么,包括试图向我们施压,我们都将以最好的方式在战场上推进。”
泽连斯基显然话中有话,尤其是主语中的“有些人”。
6月23日,乌军趁《瓦格纳叛乱》之际再度发起攻势,但仍未取得进展。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其实5月份泽连斯基总统的表态是“大反攻尚未准备好”,他曾明确讲过:
“反攻之后,我确信我们会得到飞机,但我宁愿这个顺序反过来(先拿到战机再反攻),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更容易。”
不过同一时间,乌克兰军队口、政府口、外交口的高层人员频频发表互相矛盾的言论,有的立场与泽连斯基类似,有的却说已经准备好了。
一番真真假假的舆论战后,紧接着6月初便发起了反攻,要说完全没有外部压力是不太可能的。
其实也不必避讳,有西方媒体就直截了当的评论称:这场反攻将决定乌克兰是否能够继续得到西方强大的军事支持。
相较于去年,今天的乌克兰军队装备更为精良、整训更加充分,为什么效果反而平平呢?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正如《反攻只有一次机会》中介绍的那样,哈尔科夫反击战与赫尔松战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复制意义不大。
2、人员装备层面,乌军自去年底开始大规模接收北约重型装备,可俄方也没闲着,先后进行了数轮国内动员,军工企业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3、阵地巩固方面,俄军沿着“实际控制线”修筑了大量工事(如下图所示);战前不少评论员轻视俄方的工事,认为是二战时期的土办法,不过就近期战场效果来看确实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图片
俄军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分布图,其中克里米亚半岛北部那些工事是从2014年开始修的。
图片
目前乌军显露出的主攻方向示意图
以乌军此次军事作战的主攻路线为例。
不出专家们所料,乌方的确选择了“库班→托克马克→梅利托波尔”作为重点攻击对象。
从乌东地区连接赫尔松州、克里米亚的“陆桥”上共有三座关键城市,自西向东以此是梅利托波尔、别尔江斯克和马里乌波尔。
三座城市中,站在乌方角度,梅利托波尔的优势非常明显:
1、它离俄罗斯本土最远,后勤补给线最长——开战以来,俄军表现出的战斗力大致同后勤补给距离(到俄本土的距离)呈反比;
2、它距离双方实际控制线最近,且从托克马克到梅利托波尔一线是广袤田野,无险可守;
3、它南边有一个小海湾(如上图所示),是整个“陆桥”最窄的地方;
4、它是关键交通枢纽,一旦攻克就可以切断赫尔松州和克里米亚俄军的退路,甚至有可能打成歼灭战;
5、它是扎波罗热州仅次于首府扎波罗热(乌控)的第二大城市,战前人口约15万,也是俄占扎波罗热州事实上的首府,政治意义巨大。
因为以上这些优势,使得梅利托波尔成为乌军反攻的一张明牌,俄军事前耗费数月修筑了庞大的工事群。
如下图所示,乌军目前的反攻仅仅是在俄军第一道防线附近转悠,尚未抵达俄方最坚固的第二道防线。
即使突破了第二道防线,乌军还要像瓦格纳打巴赫穆特那样去硬啃梅利托波尔的前方门户——托克马克。
攻克托克马克之后,才可以兵临梅利托波尔城下。
如果乌军能够守住“梅利托波尔-托克马克-库班”一线,便可以切断俄本土与赫尔松州、克里米亚的陆路通道,实现致命一击。
图片
托克马克(Tokmak)是一座战前拥有约三万人口的小镇,也是乌军此次反攻主要目标梅利托波尔的门户。
图片
英国媒体制作的俄军防线卫星图。地雷阵和反坦克壕沟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延缓装甲部队推进速度,为炮兵瞄准攻击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
分析到这大家就明白,摆在乌军前面的挑战还有很多很多。
当然,乌国防部副部长马利亚尔也表示:
“虽然反攻行动很艰难,但最大的打击尚未到来”。
马利亚尔此言非虚。
根据今年4月美国泄露出的情报,乌克兰共组建了12个旅用于反攻作战,其中9个旅的装备和训练是由北约提供的,军迷朋友们将它们称为“北约九大金刚”。
目前战场上露脸的“北约九大金刚”只有2~3个,除2个旅被安排在了基辅周边拱卫京畿外,剩下的4~5旅仍然充当预备队角色。
按照乌方的计划,他们希望用一些普通部队去打开缺口、承担第一轮的战场消耗(炮灰),然后再调动精锐预备队投入战斗,迅速扩大战果。
不过话说回来,一旦乌军投入预备队却没有达到战略预期,也将极大挫伤自身士气,甚至招来俄军的反扑(失去了作为预备队的威慑效果)。
总之,现在俄乌双方都还有后手,也都面临“防守有余,进攻不足”的难题。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的:
“我们看到乌克兰的反攻在减弱,尽管乌军保留了进攻潜力,但基辅已经明白,它在反攻中没有机会。”
图片
俄方在克里米亚沿海地区修建的工事,沙滩沿岸设有一排金字塔形状的混凝土块,俗称“龙齿”,“龙齿”后方是一排战壕,战壕每隔一段距离设有碉堡。俄军的谨慎让很多西方军事评论员感到惊讶,因为乌克兰已没有海军,不可能发起规模以上登陆作战。
在经历过半个多月的激烈交锋之后,乌克兰方面显然意识到了强攻俄军工事的难度与代价——打阵地战、拼火力消耗原本就不是乌军长项。
那乌军的长项是什么呢?
一些北约提供的高精尖武器装备以及熟悉当地情况的特种武装/游击队。
因此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乌军暂缓了前线硬碰硬的进攻,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打击俄控区内重要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比如6月22日这天,乌方就发射导弹袭击了连接赫尔松地区和克里米亚半岛的琼加尔大桥(下图红圈中的公路桥),迫使俄方交通改道。
6月23日瓦格纳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和美国均将其视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均取消原定行程,第一时间赶赴拜登总统休假的大卫营。
按照一些军事专家的猜测,假如瓦格纳真的与俄政府军爆发激战,将导致前线俄军后勤补给被断、士气崩溃,北约极有可能加大干涉力度。
只不过俄罗斯方面快刀斩乱麻,避免了局面走向失控。
克里米亚半岛交通路线图
前文介绍过《战争即将结束的五个标志》:
1、双方胜利的前景;
2、战争的人力、经济和军事成本;
3、国际社会或第三方通过调解、干预或制裁等方式对交战方施加的外部压力;
4、双方关键决策者受到的内部压力;
5、达成战争解决方案的激励。
乌克兰本轮反攻对于停战来说最大的效果,或许就是部分改变了欧美对于战争前景的预期。
6月14日,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讲道:
“现在(判断乌军反攻的效果)还为时尚早,但我们所知道的是,乌克兰人能够收复的土地越多,他们在谈判桌上的影响力就越强,普京总统也更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明白,他永远无法在战场上赢得这场战争。”
此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北约已经开始做另一手的准备。
与此同时,普里戈任的任性也让莫斯科高层惊出一身冷汗,意识到战争长期化的危险,达成战争解决方案的激励得到增强。
从这个意义上讲,乌克兰危机或许将由此“柳暗花明又一村”。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印闲生:艰难的反攻|2023-06-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