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前几天写成的,本来准备昨天发这篇,不过昨天临时写了一篇,就推到今天了。一般这个号每周都是两篇,周二和周五。最近有感而发的比较多,恰好发现大家也爱看,就多写一些。
总有一些小伙伴,说类似“博主你变了”“为啥不聊xxx”什么的,主要是吧,我写作主要靠状态驱动,想法来了写起来特别顺,如果刻意想写啥,写出来的根本没法看。
有时候特别奇怪一些人,我写得他好像都不满意,可是他每次都坚持看完,然后坚持找点毛病,再写一大坨跟我抬杠,我觉得他挺累,让他取关他也不干,理解不了。
1
前几天看到一个传得很广的帖子,是这样说的:
了解到一组数据,全国快递员,滴滴司机和外卖小哥大概有将近一个亿,其实在茫然不自知的情况下,已经至少有超过一个亿的人工作在算法设定的模型里,有段时间我经常打车,和多个司机聊天,基本上证实了一个事情,无论司机每天多么努力,每小时平均收入是无限趋近于30块钱的,当你运气好接到一个长途大单后,返程往往接不到客,当你前面几个小时收入不错的时候,后面几个小时直线下降,算法可以用回归和拟合控制收入曲线,你可以跑得高红绿灯,但绝跑不赢算法,滴滴如此,外卖和跑腿亦是如此。人类为隐藏在数据中心的算法大脑打工的剧情已经悄然实现,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里边提到的快递,滴滴和外卖人员到底是不是一亿,我也不知道,感觉没那么多。他们到底是不是困在算法里,也不太清楚。不过每小时平均收入30块这个事,应该问题不大。
我倾向于觉得这不是什么算法控制,就是最基本的经济学供需原理。大家知道吧,现在我国浩瀚如海的制造业,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小时的收入大概就在23块钱波动。订单多的时候,可能会冲到30块,订单少的时候,就跌到了15左右。
尤其这两天高考结束了,南方那边又迎来了一大波生力军,有的是高考成绩还不错,想出去体验生活赚点钱给自己买个好电脑。还有的是没考上,准备进入社会,第一步那必然是进厂打螺丝。他们的加入,一般会把行情带低一大截。前段时间看到昆山那边已经跌到了15块一个小时。
可能一个反直觉的事是,临时工的收入要比正式工高一些。因为企业是不给临时工交五险一金的,正式员工就得交,这笔开支可以直接发给临时工。
比如要社保啥的,公司可能支出了7000,员工到手5000,另一个不要社保的临时工,到手6000。很多工人是愿意选后者的。所以那些工厂基本都是部分正式工,剩下的按需动态去招聘。
这些人在打螺丝岗位上混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非常不合适(极少有人合适),然后他们就会再来一波迁徙,去送外卖送快递,有驾照的会去跑滴滴。等到外贸爆单,工厂招人的单价飙高的时候再回工厂。
而且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样的是,白领们怕加班,工人们却担心没班可加,工厂爆单的时候加班多,赚钱也多,他们才会去。等到订单变少,没有班可加的时候底薪根本没法养活自己,他们又去干别的了。
大家发现了吧,如果滴滴和外卖赚的钱比工厂高,工厂里海一样的人力就会持续流出,直到把滴滴和外卖的收入也拉到跟他们差不多。
这个意义上讲,并不一定是算法在整那些从业者,背后真正的操控者可能就是市场。算法只是让大家赚的钱均匀一些。
当然了,时薪低可以通过加班使劲往上堆,比如在制造业,一般的玩法就是“每天十个小时,一周上六天”,大家的工资主要靠加班费撑着,如果订单少,没了加班费,大部分人就会撤离。同理,滴滴司机们如果每天朝九晚五不加班,也赚不到啥钱。
这两天看到大家在选专业,我为啥突然想聊这事呢?
我的意思是,并不是只有工人阶层有这个问题,其他行业也一样。任何行业稍微赚点钱,立刻就会涌入大量的人力把工资打下来。大家可能不知道有个职业叫“摄影师”,听着就是给拍照的,其实这些年因为广告和自媒体需求暴涨,这伙人收入非常非常高,京城这边专业一些的比大厂程序员都有钱,这两年被大家注意到之后,大量涌入,已经不如以前了。
我国现在婴儿出生率是很低的,不过不代表人力不充足。我国人口是从2017年之后开始下降的,那年足足生了1700万。2017年的孩子今年正在小学入学,今年的小学入学压力依旧非常大,他们还有16年大学毕业,不出意外,接下来十六年依旧非常非常卷。
以前也卷,但是以前有很多空白领域等着去填充,每个行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需求足,而且随着产业规模变大,先入行的人还可以去做领导。但是随着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外边还有几千万人一小时不到三十块,随时会冲进任何行业里,把那些行业的工资给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