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初,乌军在南线发动反攻作战以来,虽然攻下了前沿地带的9个小型居民点,但总的来说进展缓慢。
目前,即便在最乐观的大诺沃西尔卡方向,乌军依旧没有摸到俄军主防线,还在前沿交战区胶着。
至于其他方向,有的甚至连雷区地带都未能突破。由于作战条件不成熟,还有的作战方向至今仍未发动。
面对这种局面,即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承认,反攻进展不如预期;而亲乌克兰的西方媒体,对乌军目前的进展也比较无奈和悲观。
对此,乌克兰军政外交方面的表态是,外界对于乌军反攻的预期过于高估,而对俄军防线的突破并不轻松。不过目前乌军尚未将大部分主力部队投入交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反攻尚未到来前,应当对乌军保持足够信心。
同时,乌克兰方面还在向西方寻求更多的武器装备和弹药。尤其是战斗机、防空武器,以及更多的先进坦克、步战车等装备,以弥补前线损耗,充实作战单位。
毫无疑问,在乌克兰战场上“谁进攻谁头大”的基本背景下,双方想要轻易突破对方的防线,是很难做到的。
俄军无法复制开战初期南部作战方向的快速突破和占领;而乌军也难复制哈尔科夫反攻作战时期的日进百里。
俄军总的来说拥有更完善的体系力量,其航空兵和炮兵具有优势,地面机械化部队的编组及士兵熟练度要更高。
不过俄军对瞬时伤亡的承受度低,对进攻作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可持续性很差;在防守作战时,则尽量避免贴身近战,极少死守阵地,只要乌军步兵贴脸,俄军通常即会后撤。
另外俄军的指挥,尤其是高层指挥比较僵化,对于一线的具体情况了解不甚明晰。通常还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惯性心理,容易被打个措手不及。
而乌军方面在作战体系方面较为缺失,尤其是空军聊胜于无,防空系统也难以兼顾。打散后重建的各部普遍装备“万国造”武器,由于军官和技术兵的缺乏以及训练时间的不足,使得乌军作战部队对技术兵器的掌握度很差,后勤方面的补给在严重依赖外援的背景下,也比较困难。
不过乌军在指挥上相较俄军更为灵活,在北约情报体系的支援下,往往能找到俄军弱点。其基层作战单位承受伤亡的程度更高,执行命令也更为坚决,即便是较新的部队,也敢于打“绞肉战”。其手中的部分西式先进武器,在北约体系的支援下,对俄军作战节点的威胁也较大。
所以综合起来看,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占据不了一边倒地优势。
俄军可以在体系支撑的背景下,不惜一定的伤亡,来达成进攻作战目标的实现,但这本身需要瓦格纳集团这样特殊的单位才可执行。
而在防守方面,借助于体系力量及较为长期的准备时间和相对充裕的动员兵力,俄军打造出了不同于哈尔科夫和赫尔松时期的防线,其效果在本次乌军反攻作战中得以证明。
而对乌军来说,依托现有力量在组织防御作战时,基本能够稳住战线。即便是面对瓦格纳集团这样的对手,乌军的战线后移也是缓慢的,同时仍能给予攻方极大杀伤。
毕竟在己方没有制空权的背景下,以组建未久的“万国造”体系新军强行冲击俄军已经打造大半年时间的既有防线,怎么可能会很轻松?
所以网上一些小作文的出现,严重低估了乌军面临的困难,总是营造出的轻松氛围,实则跟乌军面对的真实作战环境大相径庭。同时这种过高预期的出现,也给了乌军很大的压力,一旦真实作战与过高预期形成强烈反差,就容易被舆论反噬。
因此乌克兰军政外交方面,如今的表态就是让外界首先放低对乌军反攻的预期;同时,仍要对乌军保持信心。因为当下乌军的牌还没有全部打出去,在最终结果到来前,不宜以当下局势论输赢。
实际上通过我们对乌克兰指挥层的研究,会发现其总体是相当务实且卓有成效的。
当然说这话,很多网友就不认同了,认为乌克兰方面“放大炮”可是出了名的,怎么还能夸它们呢?
“放大炮”显然指的是舆论宣传方面,其实在这方面乌克兰相关部门的工作非常成功。
实际上乌军官宣的战报数据,它自己都不信,但把这些数据公布出来,能做到让相当一部分人信,这就是本事。当然乌方在舆论宣传战方面的成功案例,还不仅于此,大家在日常关注中应当有所体会。
甚至说这套体系,不光是针对普通大众,它主要是针对西方集团。毕竟普通大众往往只能表达态度,支援不了足够的真金白银和飞机大炮,而西方集团则可以。
尽管西方集团对乌克兰的利用众所周知,但反过来说乌方在舆论大旗下,从西方手里讨要的资金和各类武器,也算是天文数字了。
而且自古讨要外援,往往都是卑躬屈膝,而乌克兰要外援,则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能把事情干到这一地步,也足见功夫不浅。
当然,对外的舆论声音是一回事,乌军到底是什么情况,以及乌军的真实作战指导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就是说乌军的实际指挥层能拎得清什么是迷魂弹,什么是真弹药。
俄乌开战至今,乌军始终是在总体劣势的情况下,对抗更为优势的俄军。相较于俄军指挥层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乌军指挥层所犯的错误并不多。
的确,乌军在实战中也吃亏不少,但它能在总体劣势的状态下进行发挥,本就有诸多限制。考虑到这一背景,乌军的指挥层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从开战一年多来,乌军自己没有出现内乱,倒是把俄军熬出内乱这一点看,乌军的组织体系就没有有些网友想的那么羸弱。
而我们再回到这次的6月大反攻事件来说,现有的结果可能乌军的领导层是预见到了的。
这种预见从乌军的大反攻一度推迟,而且在反攻发起前便释放外界不要高估战果的官方信号,即可看出。
毕竟之前喊“大反攻”,那是为了要更多的资金、武器、弹药;可真正的大反攻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需要的是更完善的体系、更成熟的部队,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反攻怎么打?
大反攻不好打,乌军可以预见到;但出于政治考虑,大反攻又不得不打;这就是乌军6月大反攻的真实背景。
乌军本轮反攻的真实指导思想就是:整体不抱希望,但又抱有一丝希望。
所谓整体不抱希望的直接表现就是,乌军的反攻直到目前为止确实只投入了一部分部队。9个北约亲训旅,至今只投入了第37陆战旅、第47机步旅和第32机步旅的一部,主力依然稳如泰山。
而其他新军单位,也只投入了第23机步旅和第31机步旅,仍只是新军的一部分,其他投入的单位则是老牌旅和领土防卫军单位。
因此,现在乌军投下的本钱,还真不是反攻新军的大部分主力。
因为,人总是希望奇迹出现,乌军也不能免俗。乌军的这丝希望就在第47机步旅身上,刚开打就把这个装备最好的旅拉出去。如果这个旅能突破,那最好不过;如果它都不行的话,指望其他的自然也不行。
到时候还可以堵嘴巴:你看,这最强配置北约化单位都不成,谁还好意思督促继续反攻?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丝希望当然还是失望了,但失望也不全失望。折了一个第47旅,但却保全了大部分的北约亲训旅。
而且前线的仗打得很难看,丢脸的却是整个西方,毕竟这次折损的不是垃圾货,而是高端货。乌克兰可以不要这屁股,西方却不能不要这脸。
所以,我们现在就能看到美国追加支援步战车以及乌军亟需的一大批弹药;欧洲方面,也得紧跟着“送温暖”。
在时间有了缓冲的当口上,乌军可以囤积更多的武器、弹药,并在先前既有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攻坚战术。另外大部分新军得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来练兵,毕竟几个月速成班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所以,乌军的现有战略与其说是“全力反攻”,不如说是“边战边训”。它通过手上的大批能战之兵,一方面保持前沿接触,能拱多少算多少;另一方面则加紧资源的储备以及新军的练兵,积累真正的反攻资源。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乌军的6月反攻无非是应付内外局势,所交出的一笔可以预见且必要的学费,其的确还有后招。
在乌军主力未被打残之前,基辅方面就有足够话语权。此前乌军的这一战略最顾忌的就是俄方瓦格纳集团休整完毕,再度发起攻势后,出现第二个阿特木斯克绞肉机。如今这种忧虑顿减的话,乌军便可专心储备,以待有利战机。
就当下全战线的情况,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利曼一线,乌军暂取守势;塞弗尔斯克和阿特木斯克一线,乌军在扭转作战态势;阿瓦迪夫卡和马林卡一线也是如此。
而在南线的大诺沃西尔卡,乌军可以尽力发展战果,彻底消除俄军突出部;在扎波罗热一线则适当性攻击,以战代练。
另外在赫尔松方向,由于第聂伯河状况的稳定,乌军可以加大轻步兵渡河袭扰作战,以牵制俄军兵力、火力。
只有在准备更加充分和必要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乌军才更有可能投入机动大军参战。所以俄乌大战,应该还会有,现有战事说是开胃菜有些小了,但也不过是尝尝味罢了,压轴菜还在后头。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