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后沙:美国“骄傲月”总算闹完了,但这有什么好骄傲的?|2023-07-02

席卷美国的“骄傲月”总算结束了,LGBTQ群体闹了整整一个六月,今天TA们终于能穿上衣服上街了。

图片

白宫“彩虹旗”也可以拿下了,拜登之前为了表示对LGBTQ群体的支持,还邀请其代表人物到白宫参加活动,并合影留念。

由于美国在西方世界拥有的领导地位,小弟们也纷纷跟进,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意大利……都在举办“骄傲月”

图片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还亲自上场,说自己是LGBTQ的永远支持者,但他自己又不去变性,跟拜登一样虚伪,自己有老婆孩子,却要别人去做LGBTQ。

今年“骄傲月”比以往规模要大得多,据说是西方疫情之后的总爆发,有的人还意犹未尽,说要全年骄傲。

什么是LGBTQ?

L是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

G是指男同性恋者(gay)

B是指双性向者(bisexual)

T是指跨性别者(transgender)

Q是指对自身性别疑惑者,也称酷儿(queer)

LGBTQ原先是一场社会运动,早期还没有这个说法,主要是由同性恋参加,后来变成了政治运动,成为了西方“价值观”一部分。是否支持LGBTQ?也成了一个国家站队的标准之一。

既然这场运动具有政治色彩,又影响广泛,我们就必须警惕,因此首先你得了解它的来历。

被扭曲的同性恋运动

二战之前,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法律都认定同性恋是犯罪行为,最主要因素是宗教。

西方同性恋群体想要去罪化需要很艰难的斗争过程,他们必须加入共产党或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左翼运动。

也就是说,同性恋运动一开始带有反资本主义色彩。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率先将同性恋行为去罪化,直到1934年,斯大林时代又将其非法化。

同性恋在欧洲受迫害最严重的国家是纳粹德国,1938年开始,有同性恋行为者都被送进了集中营,标签是“粉色三角”。

二战爆发到60年代初,同性恋运动处于沉寂期,因为大家不是忙着战争,就是忙着收拾残局。

第二阶段同性恋运动,也叫现代同性恋运动发生在美国。

“骄傲月”被称为美国“骄傲月”就是因为它起源于美国。

同性恋群体当时是社会边缘人,见不得光,聚集地点一般都是特定的酒吧。

1969年6月28日,纽约警察扫荡了一家名叫“石墙”的同性恋酒吧。

图片

当警察准备将一些“变装皇后”、同性卖淫者、变性人带上警车回警局审讯时,遭到了集体反抗,这些人向警察投掷了石头、硬币、酒瓶。

警察退进酒吧,这些人则在外面纵火。增援警察赶到后解救了被困同事,与同性恋群体冲突升级。

消息传开后,其它同性恋者和看热闹的群众成群结队地向克利斯朵夫大街集中,当晚演变成了400名警察与2000多人的冲突。

为什么原本在警察面前大气都不敢喘的同性恋者敢用暴力对抗警察?

因为美国国内正在掀起一场“反战运动”(越南战争)。

在“反战”大旗之下,美国青年人不断地冲击着旧秩序和旧观念。

反战运动又带动了民权运动和性解放运动的展开,同性恋也觉得自己出头之日到了。

同性恋者赋予自己一种团体观念,以用来战胜羞耻感和孤立感,结束受歧视的边缘人身份。所以,他们在“石墙事件”之前就具有了对抗警察的勇气。

“石墙事件”之后,纽约的男女同性恋就组成了“全美同性恋解放阵线”,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仍然是一小撮,发不了声。

他们只好称自己属于“越南民族解放阵线”分支组织,要与美国政府做不妥协的斗争。

于是,他们在游行时也打出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标语,并宣布支持黑人解放运动组织“黑豹党”。

“黑豹党”领袖休伊.牛顿也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对同性恋群体的迫害,并表示黑人解放与同性恋解放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这样“全美同性恋解放阵线”算是找到了政治立足点,变成了反战运动左翼组成部分。

到了1973年,美国的同性恋组织数量达到了几十个。

1970年,英国也成立了“同性恋解放阵线”,然而,当欧洲加入同性恋解放运动时,“全美同性恋解放阵线”却走向崩溃。

起因是女同性恋宣布脱离该组织,女同指出,在公共厕所进行性行为和卖淫活动的同性恋行为与女同性恋无关,她们不会做这种肮脏的勾当。

女同性恋独立后,“全美同性恋解放阵线”只剩下男同性恋,而且被贴上了“肮脏”的标签。

为了拯救自己,男同性恋又宣布自己是古巴革命的支持者,因为当时卡斯特罗在美国反战运动中的声望很高。

图片

所以,他们上街时也模仿卡斯特罗的造型。

然而,令他们尴尬的是,当“全美同性恋解放阵线”派代表访问古巴时,古巴官方却声明同性恋是“美国社会的病态特征”

美国同性恋再遭重击,阵线不得不解散。

随着越南战争结束,“反战运动”也渐渐消退,到了80年代,真正获得巨大成功的是“性解放运动”和“反种族歧视运动”。

图片

这两个运动相加的结果就是:白人女子与黑人男子发生性行为成了一种常态。

有的女人还以此作为平等对待黑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证明自己思想进步,这在60年代之前的美国是极为罕见的。

充满投机色彩的男同性恋也加入了“性解放运动”,并拉黑人加入。

双性向者(bisexual)、跨性别者(transgender)、酷儿(queer)这些性少数群体与男同性恋、女同性恋被整合到了一起。

而整合TA们的“金主”就是美国犹太人,1988年出现了LGBTQ这个名称。

90年代,由犹太人掌控的好莱坞不断投资拍摄美化同性恋的电影,哪怕亏本也要拍。2004年《断背山》拿奖拿到手软,投资方就是派拉蒙影业,而这家公司就是由犹太人创立并控制至今的影业巨头。

LGBTQ群体形象在新世纪的西方世界得到了根本性改变,除了在文艺领域,在政治也是如此。

图片

我们在看90年代港片时,同性恋形象大多是不健康的丑角,并且与爱滋病联系在一起,但后来不再这样了。

1994年,在美国公共部门工会(UNISON)帮助下,6月28日这天被定为了“骄傲日”,声称要打破反同偏见。

克林顿承诺不再驱逐军队中的同性恋者。

但美国政坛大多数人当时仍然反对LGBTQ,所以,克林顿在公开场合的态度又转到了“不提、不问、不说”。

小布什时代对LGBTQ态度是:性取向和性癖好为个人隐私,不应当公开。

而同性恋群体反击手段是“鼓励出柜(Out)”,也就是各行各业隐藏着的同性恋者要勇敢站出来承认,将性取向“去隐私化”

“出柜”其实是对同性恋的价值否定,它的逻辑是:同性恋行为是没有社会价值的,同性恋者也没有价值。但只要将它从“柜子”里拿出来,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实现。

被实现的价值就是“政治价值”。

奥巴马时代,美国LGBTQ的“政治价值”不断提高,变成了“政治正确”。

“骄傲日”闹成了“骄傲周”,然后又闹成了“骄傲月”,当美国传统政治势力和社会力量察觉到危险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民主党需要这个“政治价值”。

从美国的立国精神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中产阶级的成功标志之一就是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这样的画面一直是美国以及西方社会的幸福家庭样板。

LGBTQ则颠覆了这种家庭理念,在媒体和文艺行业的推波助澜之下,LGBTQ相当于是向美国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宣战。

美国传统力量(一般被称为保守派)感到了威胁,特朗普带着他们进行反击,LGBTQ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厚。

六十年代开始的同性恋运动到今天已经完全被扭曲,它变成了一件有力的政治工具,并强迫全世界接受。

从本质上来说,当年,它作为西方阶级斗争运动一部分而出现,是反抗资本主义的表现之一。

然而,现在LGBTQ早已不再满足于获得尊重和平等,而是要变成一个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的特殊群体。

图片

在这面“政治正确”的大旗下,LGBTQ这只手已经伸向了儿童,而一些被洗脑的家长甚至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这类活动。

同婚在西方已不是问题,下一步TA的要求是政府应当允许未成年人自由选择性别。

有的恶心照片就不发了,在“骄傲月”有的男人裸体走向儿童,这在平时是违法行为,但法律在“骄傲月”失效了。

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这有什么好骄傲的,井水不犯河水,OK?难道异性恋就很卑微吗?

在中国,6月是“安全生产月”!

不是中国要学美国,而是美国应当学学中国,把“安全生产月”搞起来,至少能减少一些火车脱轨,大桥坍塌等事故,不是吗?

但民主党要是搞“安全生产月”,它是得不到选票的,而支持LGBTQ,却能收割一大波选票。

犹太人却很意思,6月8日,耶路撒冷首席拉比阿马尔公开谴责参加特拉维夫“骄傲月”的犹太人,他说LGBT是畜牲,“我宁愿他们吃猪肉,也不愿他们做这种事情。”

西方很多LGBT运动大多是犹太金主在支持,可是以色列本国却不欢迎这些运动。

而在西方的主流媒体版面,都是人们支持“骄傲月”的画面,但是,那些痛恨“骄傲月”的人们却被掩盖和消声了。

美国埋下的社会“炸弹”总有一天会爆炸,直到将一切化为灰烬!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后沙:美国“骄傲月”总算闹完了,但这有什么好骄傲的?|2023-07-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