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胡哥:美国和印度如何搞垮了大英?|2023-07-07

大英帝国的荣耀无需累述,从英伦三岛壮大为日不落,是工业文明周期内第一个超级帝国,科技、领土、金融都曾独树一帜。当然那份荣耀上也有几大块洗不掉的污点(在非洲贩卖奴隶、在美洲屠杀印第安人、在东亚贩卖鸦片)。

日不落帝国的衰落,关键节点在于两个国家——美国和印度。

图片

美国和印度搞垮了大英帝国,连使用的招数都非常类似。

美国绝学:勇敢狡猾

印度绝学:狡猾勇敢

01 美国真敢干

大英帝国巅峰时代的地盘主要包括北美、澳洲、南亚与东南亚,另外在非洲、中东、南美洲也有殖民地,太阳永不落山,称日不落帝国,在历史上非常独特。

世界上没有不衰的帝国。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大英帝国的解体起始于美国独立而终结于印度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1775年,当时北美13个殖民地非常弱小,加在一起也没多少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亲英)。华盛顿带领的民兵远不是大英帝国职业军人的对手,但美国就敢举旗闹革命,非常勇敢;或者其基因里就有点“蛮”,什么都敢干。

但美国并不是蛮干,而是用非常狡猾的手腕进行巧干。开国者们非常巧妙地用了对内与对外两个关键招数——

对内招数,搞了一个《独立宣言》,占领道德高地,突出两大要点:

要点一,宣布北美要自由。这点后来被神化了。其实在当时,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帝制,大英帝国的君主立宪算是比较自由的体制。但美国就敢扯开嗓门,要绝对自由。其实那些签署《独立宣言》的大佬,散会回家就能享受自家奴隶们的贴心服务。

图片

当时《独立宣言》的自由,只是白人的自由。特朗普现在搞美国优先,某种意义上和签署《独立宣言》的大佬们思路类似,先给自己拿好处。

要点二,高调宣称英国在北美收税太狠。其实当时英国在北美的税收并不比英国本土高。英国当时之所以要在北美加税,是因为本土商人不满殖民地税收少。但北美精英就以税收为借口揭竿而起,放在今天,就和特朗普说TikTok威胁美国安全的思路类似。

大家或许很纳闷,英国为什么要增加税收?因为大英帝国当时要征服印度,要打仗,烧钱。

换一个角度理解,英国为征服印度而逼反了美国

《独立宣言》对内这两点,放现在看没毛病,当时看就有点强词夺理的意思,同时也显示出北美精英的狡猾。但他们的真正狡猾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国际矛盾。

对外招数,巧妙联络英国敌对者,建立反英同盟

02 取巧

单凭华盛顿带领的那些屡战屡败的民兵,美国独立失败的概率很大。最关键的力量在外援。

1778年2月,法国和美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随后对大英帝国宣战。按照现在的思维看,这是典型的联络敌对势力(法国)对付母国(英国)。

西班牙与荷兰紧跟法国,对英国宣战。

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变成法国主导的欧洲“支援军”对英军的全面战争。

决定性的约克镇战役发生在1781年,被世界各国教科书描绘得天花乱坠,但基本上没有讲战争过程,英军就稀里糊涂投降了,让人一头雾水。其实约克镇战役陆地战争规模不大,关键部分是海战;而海战是法国舰队和英国舰队死磕。

从受降书签字人上就能看到法国人的分量。

受降一方签字人有三个:

代表美国的华盛顿;

另外两位是代表法国陆军的罗尚博伯爵与代表海军的格拉塞伯爵

图片

欧洲联军,尤其是路易十六倾全法兰西帝国之力帮美国独立。

由于路易十六用力太猛,导致法国财政危机,随后又遭遇灾荒,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最终被革命党送上断头台。

可以说,美国独立过程中,路易十六的贡献并不比华盛顿小。或者换个角度看,美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国际格局去取巧

要理解美国,就要理解美国的蛮与巧。以特朗普为例,发动贸易战,驱逐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打压中国企业,都很蛮。但另一方面,特朗普利用印度对中国的敌对情绪,趁印度为难中国企业之际、让美国企业在印度跑马圈地,这就是巧劲。不能只看美国的蛮或巧,要辩证地看。

言归正传,大家或许有很纳闷,路易十六作为法国的帝王,又不是慈善家,为什么一定要帮美国独立?因为他恨英国抢走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尤其是英国抢走了印度

英国想独占印度,促成法国全力帮助美国独立。

1783年9月3日,英美双方代表在路易十六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和平友好公平公正”的《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这世界,美帝来了!

当时美国领土只有80万平方公里,不到当今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同样在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送了美国一份超级大礼包,宣布将北起英属加拿大边境,西至密西西比河,南到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边界的约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今威斯康星、密歇根、伊利诺斯、印第安纳、俄亥俄、肯塔基、田纳西、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向美国开放!

图片

英国把大片领土送给美国,其实是想和美国和解,因为当时英国还在集中精力征服印度。如果不是主要精力在印度,大英帝国要镇压北美起义军也不算难事。

如果英国能看到未来历史趋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任美国独立,说不定把王室迁往北美都有可能。在英国眼里,南亚大陆的价值远高于北美。

因为印度,英国加税,逼反了美国。

因为印度,英国没有集中精力去镇压美国造反。

因为印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且极力拉拢美国。

03 印度诱惑

印度的诱惑得从1453说起,那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东西方贸易通道。随后西方拉开大航海序幕,试图从大洋上寻找去东方的路。

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转移。

在地中海与大西洋交汇的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最前列。哥伦布代表西班牙于1492年发现新美洲大陆,达伽马代表葡萄牙于1498年到达印度,在马拉巴尔海岸劫掠一番(郑和比达伽马早40多年路过那里,秋毫无犯)。

随后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纷纷抵达南亚大陆,搞贸易、抢劫、占地盘三管齐下,而且都有自己的东印度公司(都建于17世纪),可见当时印度对欧洲各国的诱惑力!

开始时大家纷纷跑马圈地、还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进入18世纪,好地方都占得差不多了,列强开始通过战争进行残酷的淘汰赛。

葡萄牙与荷兰实力较弱,首先被淘汰出局。

最后英法全球殖民地争霸,并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达到高潮,谁赢谁就能得到独自征服印度的垄断权。这就好比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赢家将获得独自反元的垄断权。

七年战争之印度战区内,最经典的战役发生在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孟加拉王公之间的普拉西决战

英国东印度公司只有900个英国兵和2000名印度人。孟加拉有7万大军,法国支援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账面差距太大。但是战争结果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大获全胜。英国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伤的代价,击溃孟加拉大军,由此而占领肥沃的恒河三角洲(今孟加拉)。

图片

这也能称为决战?不错,这就是决战。

英国胜利的原因如下:

首先东印度公司买通不少孟加拉将军;其次开战时天降大雨,孟加拉军和法军的枪炮火药受潮(那时都是前膛枪炮),而英军的枪炮火药都预先盖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

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军事组织。

英国征服印度的过程中,雇佣印度当地人当兵(称土兵),军官是英国人。如此可以减少地方势力对英军的排斥。

法国把印度土兵和法国士兵分开组织,很容易在战争中出现印度土兵调度失灵的情况。

这是海权帝国和陆权帝国区别。同样是殖民征服,英国的征服更有艺术性。

七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国战败,英国把法国势力赶出印度。

所以法国对英国恨得牙痒,路易十六才不顾一切帮助美国独立。从大历史周期来说,美国独立是英法全球争霸的结果,也是第一轮海权(英国)和陆权(法国)决战的结果。

英国放任美国独立,甚至还给了美国一块土地表示友好,就是不想耽误征服印度的大业

04 大英王冠

普拉西之战后,1764年布克萨尔战役,1767年昌加马战役,1775年进攻马拉特邦(这一年美国独立),1781年波多诺伏战役(这一年英军在约克镇输掉决战),1817年那格浦尔战役,英军面对莫卧儿帝国屡战屡胜,而且总是以少胜多,不断获胜。

面对如此肥沃的土地与不间断的胜利,英国犹如嫖客遇到名妓,欲罢不能,源源不断地投入资源。

作为外来征服者,英国如此顺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印度太特殊了

英国虽然是外来征服者,但莫卧儿帝国也是外来征服者。几千年来,南亚大陆如同诱人的美女,吸引着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塞人、大月氏、突厥、阿拉伯人、伽色尼人,阿富汗人等等前去征服。

印度历史,就是一部征服者书写的历史。

至于印度本土人,已经被征服者洗脑,幻想来世变成婆罗门或白色神牛。所以英国征服的过程,收买印度将领或地方精英非常容易,甚至印度人很乐意跟出手阔绰的英国人合作。

由于英国人口有限,英国会把征服土地的管理权让给印度贵族,自己只抓军队和财政大权。如此一来,那些被征服地区的权贵好像也没什么损失。而且相比之前的征服者,英国还大力开发印度,帮印度大规模修筑铁路,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

印度人通过精神胜利法认为,英国人不是征服者,而是帮印度打工的(我一直在想,鲁迅如果是印度人,阿Q正传肯定不是一篇,也不是一本,而是一套丛书。也正因为这种思想,现在印度也不恨英国)。

图片

英国经营印度可以说下了血本,当然回报也很丰厚。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印度以其庞大的体量(3亿人口),经济总量和当时初步工业化的日本不相上下,胜过大清帝国。英印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一亿英镑,大致是英国本土的一半,在亚洲和日本政府基本持平。

印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

然而就在英国征服印度、建设印度的过程中,美国飞速壮大,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第一大国,直接动摇了大英帝国的根基

第一次世界大战,面对后起之秀德国,大英帝国已经力不从心。印度虽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印度人在战场上太菜,帮不上英国的忙。

不仅如此,最让英国闹心的是,印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闹独立。

大家或许很纳闷,印度几千年的历史,征服者不断,一直被征服者统治。相比之下,英国人算是征服者中比较有良心的了。为什么印度要闹独立?答案是,印度出现了变异。

05 印度变异

众所周知,印度人没有战争基因,无法走美国独立战争的路线。印度独立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是甘地带领一帮印度人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了成功。

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就是你打我,我也不还手;你骂我,我假装听不见;但我就是不听你指挥,坐在那里跟你耗。由于印度人习惯苦思冥想,又有瑜伽绝学附体,而且可以不关心今生今世;所以没有人能耗得过印度人。

图片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袖甘地,出生于1869年;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便依父母之命和一个同龄文盲女孩结婚,一生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他在19世纪末去欧洲求学,学成之后回到印度当律师。甘地律师生涯初期并不成功,又去南非折腾了一圈,深感种族歧视之痛。1915年再次回到印度,开始游历南亚大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19年,甘地投身政治领域,开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路,也就是印度独立之路。

如果说华盛顿在美国独立中,弱势情况下就敢抄起枪上战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那么甘地带领几亿人的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驱动印度独立,则是无与伦比的狡猾。

独立战争开始后,华盛顿能审时度势,有效利用国内外有利资源,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狡猾;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能坚持20多年不动摇,则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勇敢。

华盛顿的武力独立走向成功很容易理解。但要理解甘地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带领印度独立,需要消耗不少脑细胞。

06 非暴力的威力

众所周知,共和国建立过程中,关键一步就是毛泽东让马列主义中国化。那么印度呢?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并非源自于印度文化,而是源自于基督世界,主要受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响。大家印象中的托尔斯泰是沙俄大文学家,他的《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著作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我认为他是苏(俄)最出色的文豪;尤其是《复活》,把70岁老翁的灵魂装入30岁的躯壳,丝毫不觉得不和谐,通篇说教不觉枯燥)。

实际上托尔斯泰是大思想家。这里多说两句:俄罗斯历史上有两个披着文学外衣的思想家,一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思想比较激烈,影响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希特勒也是超人哲学的信徒),算是影响了西方。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思想比较平衡,影响了东方的印度。这两位正好对应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

托尔斯泰出身大地主家庭、闻名世界,其实他一辈子都很痛苦(沙俄末期,贫富悬殊,社会动荡,百姓苦),但又无力改变现状,就去基督思想中寻找安慰。最终他把基督的救世思想与痛苦的现实调和,搞出来一个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相当于告诫大家远离“恶”。

为践行自己的信仰(非暴力不合作),托尔斯泰晚年离开自己豪华舒适的家(相当于和过去决裂),去寻觅他心中的“道”,最后死在了路上。

上面这段有些沉闷,不感兴趣可以跳过。简单说,托尔斯泰对甘地的影响非常大。

甘地认为托尔斯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非常适合印度,于是就把它从托尔斯泰的个人行为推广为印度整个国家的行动。

甘地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当于把基督的救世思想和印度特色结合,完成基督思想印度化(后来马丁·路德·金又把它改版为黑人平权运动)。这个思想其实就是告诉爱苦思冥想的印度人,在基督救世思想体系内,印度人和英国人是平等的。

在英国承认这个事实之前,印度人与英国人合作就是“为恶”。

不合作,就是不为恶

如果英国(宗主国)承认双方平等,那就意味着承认印度独立。

这个思想在别国肯定无法成功,但在印度大获成功,吸引了大批精英加入,最典型的就是尼赫鲁。

图片

即便在印度,这个思想在别的时刻也很难成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颓势已现,美国正奔向巅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摇摇欲坠,美国如日中天。

作为集资本主义于大成者与海权新霸主,美国必须拿到世界货币霸权,让美元取代英镑(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完成)。但要真正让美元成为世界霸权货币,必须让英国殖民系统彻底解体,摧毁英镑流通的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印度独立。

只要印度独立,日不落帝国的太阳就要落山。英国很不甘心,但已经无力回天。1947年,在交出英镑霸权之后的第三年,英国只好承认印度独立。

大英帝国就这样被美国和印度折腾散架,倒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另一个层面说,大国博弈自古就很残酷,现在依旧很残酷。

07 大国博弈

独立之后的印度和苏(俄)关系很好,除了一直获得苏(俄)大力援助之外,深层次上是印度教和东正教文化上有诸多相似性,托尔斯泰和甘地之间的思想传承就是例证。所以这次印度搞事,俄罗斯又是卖军火,又是派兵,其实都是两国关系的体现。

但在体制上,印度与美国一脉相承。所以印度顶级人才流向英美。美国最顶级的打工仔行列,首先是印度人。现阶段谷歌和微软的掌舵者都是印度人,印度人的思维迅速向美国靠拢。因为制度与思维的类似,印度的行事风格也像美国,经常无厘头蛮横。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中国的实力继续增长,美国和印度就不会继续蛮横。其实大错特错,美国与印度的蛮横与狡猾是不会变的,只不过实力不同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不论对美国还是对印度,既要了解其蛮横,也要适应其狡猾。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胡哥:美国和印度如何搞垮了大英?|2023-07-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