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智先生:法国乱象,和欧盟的悲观未来 |2023-07-07

有位博主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统计历史上「世界各地区发生过的战争次数」:
图片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欧陆板块几乎被覆盖成了纯白色,是典型的战争重灾区。
这几百年来,欧洲先后爆发了三十年战争、遗产战争、法荷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而且几乎每一次的短暂和平,都是为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做中场休息准备。

而一战和二战,欧洲又是毫无疑问的主战场之一。

有人总结,是因为欧洲的地形支离破碎,山脉切割,造成了天然的分裂格局,很难走向大一统。

图片

可欧洲的地形再怎么破碎,矿产能源再怎么贫瘠,也只是分散成无数贫穷小国,彼此没有什么血海深仇,不至于相互厮杀得如此厉害。

根源还是挑拨离间,比如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提到:「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那如何制造一个分裂的欧洲?

那就拉拢荷兰人一起打西班牙人,与德国人一起打法国人,与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一起打德国人,又与法国人一起打德国人和意大利人。

只要欧洲大陆不是铁板一块,国与国之间战乱频繁,硝烟不断,那作为离岸岛的英国就不会被彻底边缘化,那些因为战争而逃离的财富就能全部流进英国避险。

这也是大英金融立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上已经有极为丰富的金融投机经验。

美国作为英国体系的完整继承者,对这一套「隔岸观火、添油加柴」的成熟打法当然也很熟练。

德国和日本虽然是二战的发起元凶,罄竹难书,不过背后也离不开英美政客「大陆均势政策」的推波助澜,还有跨国金融资本在全球展开的殖民收割,他们作为二战导火索的重要「原凶」,最后却躲在了隐秘角落里。

等二战结束后,欧洲被打成了一片废墟,然后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下逐渐复苏,却几乎失去所有殖民地和广阔无垠的市场,一直笼罩在美苏争霸的阴霾下。

支离破碎的欧洲国家,在痛定思痛下,由德法主动联合,一步步成立了欧盟。

当欧元正式诞生那一天起,就意味着27万亿美元市场的欧盟区,从此不再用美元结算,相当于切走全球三分之一美元市场。

英国同样加入了欧盟,最初它想的是瓦解欧共体,后来转变心思,想着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比如成为欧盟的老大。

但欧盟的核心领导者一直是德法,法国主导欧盟的政治,德国主导欧盟的经济,已经容不下英国了。

另外,英国人也受不了一群穷要饭的东南欧国家,背后有一群庞大的拖油瓶难民,并且在加入欧盟的这些年里,英国的账面收入始终入不敷出,自己反而成为了欧盟的最大血包,怎么能忍呢?

于是,英国脱欧了,继续光荣孤立。

德国的经济实力显而易见,是欧盟实际上的工业引擎,但它又是一个天生有短板的领导者,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原罪,让德国无法以「白人基督徒文明」的状态来整合欧盟。

只要德国提出一些民族、白人和大家庭等「模糊且危险的概念」,那些心有余悸的欧洲国家马上会想到「纳粹」,彷佛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德国变得十分警惕。

这也导致德国很难提出「让欧洲武装化」的提议,欧盟始终没有自己的独立军。

2014年9月举行的北约军事演习中,德军士兵将扫帚棍涂上黑漆后,当做「拳击手」装甲车上的机枪:

图片

德国国防部大概觉得有点丢脸,只能简单回应:为什么士兵们要在上面安装扫帚棍当作机枪,我们还无法解释。

既然德国有原罪,那法国理应可以承担欧洲军的组建。

是的没错,可法国实在太拉胯了,二战似乎已经打断了它的脊梁骨,在戴高乐以后缺乏一位真正硬气的领导人,导致国际地位始终不硬朗,守着自己的北非市场过日子。

美国当然也不允许欧洲保持着强大军事力量,这样北约就没有了驻军保护欧盟的理由了,挑衅俄罗斯,渲染东欧战争氛围,才能最大程度地敲诈欧盟来收取保护费。

德国虽然再三保证,要和纳粹完成彻底切割,却还是需要一个更宽泛的、能被欧洲国家接受的观念,能让这群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成为一个共同体。

于是,德国选择了大爱无疆的「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就是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对的思想和大道理,比如要自由民主,要保护环境,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战争等等。

最开始,德国用「普世价值」的基石来整合欧盟内部的思潮和凝聚力,是成功的。

回顾以往的爱恨纠葛,欧洲人自己也打累了,大家都想要化剑为犁,好好过安稳日子,因此欧盟经历了七次扩充,成员国从6个增至28个,发展神速。

不过问题在于,「普世价值」是一种没有明确边界线的意识形态,也就意味着它很容易被外界的思潮影响。

今天这个团体提出了绿色环保理念,另一个团体在呼吁碳排放问题,其它团队更加激进,要关闭工厂,要原生态环境……

当普世价值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边界约束,最终会一步步反噬,给自己戴上沉重枷锁,成为极端「白左」,而且整个过程几乎不可逆。

要保护环境,于是在各地游行示威,逼迫政府关停工厂,停止使用核能;要文化多元,贴身份标签,结果成为互相攻讦的重要武器;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可以忍受难民对社会造成的恶劣破坏;要追求原生态,于是禁止任何援建开发……

欧盟当然也能从白左思潮中赚到许多利益,比如环保事业,欧盟通过向全世界输出环保理念,兜售经过验证的售价极贵的环保设备。

如果不买欧盟的环保设备,一旦进口到欧盟市场的商品查出在碳排放方面超标,那就得加重税了。

还有在德国的难民事业,已经形成一整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背后有一个个利益集团在经营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方面诉求,比如从白左选民的捐款和政府拨款中持续吸血,比如通过环保操纵民意。

但整体来说,白左思潮在欧盟内的危害和局限性是相当大的,游行的民众缺乏远见,既要制裁俄罗斯,捍卫乌克兰的民主,又要政府提供廉价的天然气,反正横竖不肯吃亏,两样都要有,至于怎么解决,让政府自己想办法,想不到就下台。

德国是最早嚷嚷要环保的国家,烧的煤也是最狠的,后来全境启用核能,建造了十几座核电站,顺利完成转型。

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德国民意汹涌,只能被迫关闭了核电站,要在2022年全面废核。

就这样,德国从一个领先的核电工业大国,变成了要依赖邻国输送高价核电的自废武功的典型例子。

欧盟对于汹涌民意几乎没有任何反击之力,甚至连媒体舆论的约束都无可奈何,根本原因还是在新兴产业方面严重掉队,欧盟基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最直接的后果是,在欧盟流行的所有互联网产品均来自美国,互联网的舆论审核权不在欧盟手里,对社交媒体的掌控力很弱。

更通俗地说,欧盟内部的价值观,大众思潮的偏好,舆论风向都由美国决定。哪个议员和内阁班子不符合美国的利益,那么在互联网舆论机器的宣传下,民众的选票很容易被绑架,也进一步绑架了欧盟的自主权。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的叙利亚难民危机。

美国一搞颜色革命,只需要打着「白左」的自由旗帜,欧盟为了维持自己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也甘愿被美国绑架,去支持「白左」政策,接收大量中东难民。

如果有哪个欧盟国家不同意跟进,压力首先来自国内示威游行的百姓群众,因为民众是真的相信,自己才是救世主,都默认这是一种政治正确。

如果欧盟失去了「普世思想」,就无法说服欧洲各国放弃自己的民族认同,去参与到欧盟大家庭。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读者想不明白的点,明明在俄乌冲突这件事上,美国不断煽风点火要薅欧洲的羊毛,欧洲百姓真的这么蠢,甘心被美国放血,甘心接纳百万乌克兰难民?

当然不甘心,最初欧洲的老百姓没有尝到过能源危机,自然维护这种普世价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百姓觉得自己被骗了。

当记者询问哈里斯,美国是否会接受乌克兰难民以缓解波兰压力时,哈里斯当着波兰总统的面直接笑了起来…

哈里斯的内心想法可能是:「他们居然认为我们会接受难民?」

那为什么欧盟不能现实点,别管什么制裁,别理会北约,继续使用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最起码先熬过这个凛冬,何必苦苦养肥美国的能源财团呢?

因为欧盟是由「白左」思想凝聚起来的,一旦各个加盟国稍微为自己的民族考虑利益,稍微现实一点,那欧盟就得解体了。

在过去,欧盟可以从第三世界国家吸血,有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提供廉价商品稳定物价,有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内部高福利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维持「白左」思想的普适性和正义性。

现在真的撑不住了,欧盟的内部思潮已经在分裂了。

以匈牙利、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在持续反抗西欧的白左思想,它们拒绝任何一切强加的道德大棒。

道理很简单,因为东欧国家普遍没有对外搞殖民侵略,反而自己经常被侵略殖民。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殖民者要东欧人一起反思种族主义,反思殖民主义,东欧人在感情上肯定没法接受,我们是进来欧盟享福的,是你们殖民者欠我们的,怎么现在反过来了?

这种奇怪的观感我们也很好解释,中国人过去从来没有贩卖黑人,也从来没有屠杀过印第安人,没有殖民过任何国家,因此根本不需要反思忏悔,遵守什么「种族主义」原罪。

既然美国电影那么喜欢黑雪公主和黑美人鱼,那是白人对黑人族群的弥补和政客对黑人选票的讨好,但我们觉得违和难受,那是我们的表达自由,请不要擅自摁着我们的头去共情。

当前欧盟内部的思潮矛盾就是如此,只不过它们的思想更加委婉讨巧,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俯视,破绽不多。

因此东欧国家嘴上不好明着反驳,内心是相当憋屈。

东欧国家只是羡慕欧盟的经济价值,加入进来是为了蹭一蹭,捞点好处,却完全不认同欧盟大家庭的意识形态;南欧国家更是享受惯了高福利待遇,干的活是最少的;北欧国家始终很高冷,与世隔绝过自己的冰雪世界……

这就导致了,欧盟内部有两方势力纠缠,一个是维护欧盟利益的本土右翼派,一个是维护美国利益的白左派,白左派不需要有什么建树,只需要阻挠欧盟的计划,干涉德俄能源合作,阻止中欧贸易,再在法国来一些黄马甲运动,就能搅乱得欧盟内部一团糟,始终成不了大事。

图片
本土派也想反抗,结果大众媒体和互联网渠道全被白左媒体控制,许多激进的能源政策,比如德国的核电站关停计划,就是被这些民意和政治正确牵着走。

这种差距裂痕不会消弭,日后只会越来越大,甚至会造成欧盟的东西分裂,进一步削弱欧盟本来就脆弱的自主性。

现状就是,欧盟在意识形态和军事层面完全没有自主权,互联网的话语权掌握在美国手里,欧洲军事被美国主导的北约绑架。

当美国自身遇到困难了,就可以从容挑起欧盟和俄罗斯的矛盾,誓要和俄罗斯拼尽最后一位乌克兰人,让欧盟在能源、原材料和市场上始终受制于美国。

2008年,欧盟的经济总量是16.3万亿美元,13年后,经济总量是17.09万亿美元。

2011年,欧洲上榜500强的企业有164家,到2021年,上榜数量减少41家,欧洲的高科技公司只剩德国SAP、瑞典爱立信,荷兰ASML和芬兰诺基亚等撑颜面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大量制造业永久性迁出欧盟,德国将成为一个逐渐去工业化的国家。

全世界都能从欧盟身上沾到了一部分利益,只有欧盟和乌克兰受损的世界达成了。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乱纪元时代,如果没有独立意识形态+军事主权,再繁荣的经济成果都是守不住的,发展国防的最重要目的,是保护自己的经济成果不被流氓抢走。

要说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还是那句话:「不要把吃饭的家伙先丢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智先生:法国乱象,和欧盟的悲观未来 |2023-07-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