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叶立华:晚年的昏聩 |2023-07-1

图片

立华我渐渐发现了一些身体的变化。

倒不是脖子以下的身体,能吃照样能吃,不过吃的规律了,不再胡吃。体力也比快三十岁出头的时候好一些。

那时候喜欢熬夜,熬夜就熬大夜,除了熬夜,在乡镇的时候经常喝酒,吃饭就是大鱼大肉,能开单位的破车绝不走路。

现在是家里夫人重视保健,跟着顿顿荤素搭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一点锻炼的习惯。没有完全不动,但跑步是一步不跑,除了偶尔做做平板支撑,就是经常走走路。

脖子以上,岁月如刀。

身体的变化,主要在脖子以上,也就是脑子。

情绪没有了跌宕起伏,大脑的自我奖励机制衰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水平降低,让决策时候的应激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澎湃。

麻木,剩下的只有麻木。

老大小的时候生病,心里面焦虑万分,看到夫人手足无措,我该上医院上医院,该挂号挂号,该问诊问诊,从穿衣服出门到带孩子回家,最后安顿夫人怎么给还是按时吃药,一气呵成。带孩子看病的时候,感觉自己战天斗地,心理十分焦虑,但是状态十分亢奋。

最后孩子病好,突如其来的成就感让我在单位高兴了一整天。

现在老二生病,再也没有了情绪的冲击,例行公事一般挂号,缴费,拿药。全然没有了抱着老大冲向医院那时候的亢奋或者焦虑。

麻木,只有麻木。

大事小事的刺激,各种各样的情绪刺激,再难在心里掀起一点点波澜。读书时候出去看个电影,买票之前选片子时候的踌躇,犹豫,纠结,看电影时候的共情,看完后的余味,再也没有过。

新的游戏不想玩,老游戏兴冲冲的打开,也不想玩。

人老了,不是身体机能衰退了,而是情绪的刺激没有了。年轻的时候,羡慕人古井无波,殊不知真正的好,是翻江倒海。

有一个宋代的文学家叫做辛弃疾,写过一个类似的片段。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使尽愁滋味,便也麻木了。愁再不能成为笔下的落点,倒是秋天,还有些许新鲜。在飒爽的秋风里面,回忆起当年种种,终于心情像平静的湖面,落进去一颗石子。

起了涟漪。

立华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研究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唐玄宗到了晚年,突然一改早年的好习惯,不再勤俭节约,开始好大喜功,不再信任忠良,而是任用奸臣。

不仅仅是唐玄宗,汉文帝早年励精图治,晚年喜欢邓通小人;吴主孙权,年轻联刘抗曹三分天下,到了晚年,逼死陆逊,霍乱宫闱。五代后唐的唐庄宗,早年勤勉强国,用二十年时间打败了对手,报仇雪恨,突然便开始宠幸艺术家,引发了国内的动荡。就算是精明强干如康熙,晚年也要吏治败坏。

因为他麻木了。李隆基再大的功业,也逃不过他是人的现实。

因为这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一个都麻木了。汉文帝麻木了,孙权一样如此,一直到康熙。他们都没能摆脱生理规律的束缚。

人老了,不再喜怒,心无波,怎有明察。

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快乐,甚至让他们悲伤都不再现实,不管是怎样变故,看在眼里,都是寻常。

麻木了,便也要结束了。

惟愿读者朋友,能永远年轻,永远澎湃。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叶立华:晚年的昏聩 |2023-07-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