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言左右:长安三万里,好在哪里? |2023-07-22

窗户纸,往往是人为糊上去的。

作为主体民族的我们,在过去数十年,就被人为糊了好几层窗户纸。一提起,就是柔弱的,无力的,没有精神的。

经过河殇和白左价值观的浸染,民族的自我认同变得极端薄弱,我们习惯于自我阉割,自我pua,习惯于一切“以大局为重”。

图片

于是,曾经历史书、教科书中的“五胡乱华”,后来成了不能提的禁忌词汇,被改为“少数民族南下”;

于是,岳飞被踢出了民族英雄的行列;

甚至生活中穿一件汉服,上街逛一逛,都会被痛批是破坏“民族团结”。

你可以穿你的民族服,我可以穿汉服,这明明是平等的体现,哪来的破坏团结。

图片

我认识不少少数民族同胞,从未见有人这么魔怔,反倒是那些深受白左思维影响的同族人,敏感得不得了。

如果说,国内尚存的同胞,我们避讳注意一下,我总能理解,但是那些都不存在了的,还有什么好避讳的?

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就是这个典型。整部电视剧,都不敢提“突厥”二字,而是改称“草原十八部”,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图片

突厥现在都没了,难道我们还要团结突厥?团结土耳其?中国人拍个历史剧,还得看土耳其的脸色?何况土耳其人是不是突厥后代,争论一直很大。

至少从基因检测来看,土耳其人更像是伊斯兰化的希腊人。

更搞笑的是,如果仔细看这部电视剧,会发现演员的口型都是“突厥”,草原十八部是后期强行配音配上去的。

这一层层的窗户纸,终归是要捅破的,《长安三万里》好就好在这里,它带头捅破了窗户纸,在电影中不再自我pua,主体民族不再是柔弱的(实际上,没有哪个群体必然是柔弱的),吐蕃就是吐蕃,就称之为吐蕃,全片没有任何避讳。

这就是尊重历史的体现,不能因为我们有藏族同胞,就不提吐蕃这个词,这样反而不尊重历史,我相信藏族同胞没有那么小气。

人家本来就叫吐蕃,你自作主张,擅自给别人另取一个名字,那才是真正的不尊重,才是真正的破坏团结。

图片

《长安三万里》捅破了第一层窗户纸,但也只是第一层,接下来,我们要捅破更多的窗户纸,最关键的一张,叫“友邦惊诧”。

在我们的电影中,尤其是战争片涉及到国外时,通常不会直接呼其国名,比如《红海行动》,明明是也门,但是你叫也门的话不让上映,于是只能硬生生创造一个“伊维亚共和国”,难道也门有本事找上门来?

甚至《战狼2》也不得不创造了一个架空的国家,因为你叫真名利比亚的话,深受“友邦惊诧论”影响的人,是不会允许你上映的。

图片

不是我们怕,而是过去这么多年,一切涉外事务均奉行“外交无小事”,形成了思路钢印,生怕“友邦惊诧”,一定要想在友邦前头,把友邦的不满消灭于萌芽。

《长安三万里》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长安三万里》。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言左右:长安三万里,好在哪里? |2023-07-2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