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觉得是平平无奇的一天,
多年后回想起来才发现,
人生在那个夏日已经转向了。
1
聊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毛泽东毕业后为什么没有出国留学。
相信大家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解读,包括费用不够、放不下生病的母亲、立志留在中国做些事情等等,但是我觉得,这些解读都太表面化了,远远不足以解释毛泽东的人生重大决断。
这篇文章,我就用毛泽东的求学方法和时代变化,来解读一下没有出国留学的问题。
马上就到高考和毕业季了,希望毛泽东的故事,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点参考。
1914年3月,湖南四师和湖南一师合并,已在四师读了一年预科的毛泽东,也随大流成为一师的学生,同年秋天被分配到本科第8班。
湖南一师开设20多门学科,非常杂乱,习惯在图书馆自学的毛泽东很不喜欢,认为学这些乱七八糟的课程没什么用,与其在没用的课程上浪费时间,不如专心攻读一门课程,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于是他制定了自学计划,把学习重点放在文史哲等社科学问上,包括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学者文集等等,凡是社科类的,毛泽东几乎无书不读。
在自学读书的时候,毛泽东发现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然后他会找来有关某个问题的所有参考书目,一本一本的读过去,并且把相关知识点写在笔记本上。
据同学们回忆,毛泽东每个笔记本上都写的满满当当,把这些笔记本放在一起,能装满一个提篮。
至于其他学科,毛泽东基本放弃了。
有次上静物写生课,他直接画了一条横线,横线上面画半个圆圈,告诉老师说这是“半壁见海日”,老师都无语了 。
就这样自学一年,虽然毛泽东的学问长进非常大,但他发现,还是有些不对劲。
自学能解决不懂的专题,但是不够博学,极大限制了毛泽东的知识范围,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很容易陷在小圈子里自嗨。
发现了问题,毛泽东决定改变自己。
1915年6月25日,他在写给同学的信里说:
“学校试验今日完,吾于课程甚荒。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
“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前者已矣,今日为始。昔吾好独立蹊径,今乃知其非。”
“学校分数奖励之虚荣,尤所鄙视,今乃知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