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中,除了两军在战场上的大战之外,网络舆论战的交锋也相当激烈。
其中有些舆论战是在两军专职部门的操作下,组织进行的。还有些则是两军的支持者,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在网上掀起的骂战。
这些支持者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态,其实它们对真正的作战几乎一窍不通,甚至不是真的对俄军或者乌军感兴趣。只不过借着战争热度的由头,去输出暴论,因此其观点往往与真实的两军状况及战情大有出入。
我们长期跟进俄乌战事,不止一次发现所谓强烈支持俄军的爱好者,竟然连俄国防部的作战通报都毫不了解;而强烈支持乌军的爱好者,几乎也是同样的情况。
因此这些网友的发言,经常就会充斥着一种“粉到极致便是黑”的味道,甚至于哪壶不开提哪壶,表面上看是支持其所粉的“哥哥”,却不成想效果适得其反。
以6月初至今的乌克兰军队“大反攻”作战来说,一些所谓支持乌军的“粉丝”,几乎天天都是乌军高歌猛进,日日大捷的消息,尤其北约化的乌军似乎如“天兵”一般,战力无懈可击。在这种基调下,似乎乌军的反攻非常轻松,有一种天兵既至,即所向无敌的意味。
谁要是说点真话,那就准备被扣帽子挨骂吧!
但是仗毕竟不是这些网上的“假乌军”来打的,真要是靠嘴皮子就能打穿俄军防线,那乌军不早就饮马亚速海了?
现实的战线就摆在那里,乌军直到现在依然还在俄军的前沿防御地带战斗,各种乌军装备战损的图像视频也比比皆是,这说明乌军真实的作战必然不轻松。
那么我们为何不去看看一直被垃圾信息堵嘴的“真乌军”,究竟说了什么呢?
最近,乌军参与南线“大反攻”的一些部队接受了外界采访,我们也得以从真实的乌军一线作战人员口中,来了解到些许前线的真实信息。
在本轮乌军的反攻中,获得进展最大的是在大诺沃西尔卡方向。目前这里的乌军已经攻下了河谷地带的5个居民点和河西前沿的3个居民点,现在正在河谷地带攻击下一个居民点。
这个方向的战果虽大,但同时也是乌军投入部队最多、而且伤亡颇重的一个方向。
仅以乌克兰海军陆战队来说,最初在这个方向即投入了9个北约亲训旅之一的第37陆战旅,之后又增援了第35陆战旅和重建后的第36陆战旅,最近又将新建的第38陆战旅也投入了进来。
至此,大诺沃西尔卡方向乌军已经将海军陆战队所有的4个旅都投入了进来。
乌军第37陆战旅的一名营长表示,在6月初的作战中,该部在俄军的雷区、炮击和空袭下,承受了巨大损失,有些新兵直接精神崩溃。
这名营长所指的应当是第37陆战旅冲击新顿涅茨克村的战斗,当时该部集中数十辆战斗车辆组成的攻击群,强行冲击俄军防线,甚至一度冲入村内。但在俄军火力的联合打击下,损失很大,随后又遭俄军反击被迫退出,由此遗弃了包括AMX-10RC在内的大批轮式作战车辆。
乌军对于反攻中载具的折损心态倒是很平,但对于部队在这种状况下出现的士气及精神状态比较担忧。
因为这些新旅的人员构成是有战斗经验的军官骨干+纯新兵,新兵未曾受过战斗洗礼,对作战的残酷程度没有更深体会。
而且新兵所接受的联合作战训练周期过短(4到6周时间),这严重影响了作战能力的发挥,乌军内部对此意见颇大。
除此之外,乌军还谈到了一些之前我们猜测并不断得到印证的消息。
比如接受采访的第37陆战旅营长表示,其在接受美国教官培训时,便对美军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实战经验嗤之以鼻,认为这跟在乌克兰战场上对付俄军完全不同,为此还经常吵架。
而我们先前从其他途径得到的消息是,西方对于乌克兰军队提拔有战斗经验的人当军官,沿用老式传统指挥新兵参战也很不满。
西方认为这些有战斗经验的老骨干很“不听话”,往往不能按照西式作战理念将联合作战贯穿其中,而是过多沿用战场经验指挥部队。相较而言,西方教官认为没有经验的新兵更好带。乌军反攻作战之所以不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乌军带队军官的顽固所致。
另外在装备方面,乌克兰受访官兵虽然礼貌性地表示接装的西式武器比原先的苏式装备要好。但他们也直接点出了一些西式装备并不合适作战的问题。比如认为美制的MaxxPro防地雷反伏击车只适合于治安战,并不适用于在俄军火力之下的高强度作战。
此前乌军第23机步旅一名士兵接受采访时便表示,曾有一支10辆的MaxxPro车队出击,但只有1辆开了回来,其折损率可见一斑。
而这次采访乌克兰海军陆战队时,受访人员表示前线有一个旅因伤亡惨重而不得不后撤整补。这个旅可能就是第23机步旅,因为该旅士兵提到其中一个营在月余战斗后便只剩下10来人,估计其他营队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如此惨重的人员损失,其实乌克兰军官并不表示很吃惊。
上面接受采访的那名第37陆战旅的营长,谈到了去年赫尔松反攻时的情况,当时该部伤亡极大,人员足足换了三轮。
以其所提到的情况看,此人可能在去年赫尔松反攻时,大概率是第35陆战旅的连长。战役结束后乌军继续扩军,然后被调任到新组建的第37陆战旅中任职营长。
而现在大诺沃西尔卡方向虽然乌军折损不少,但毕竟参战部队多,所以还不至于换上三轮人马。
从乌军军官的表态也可以印证我们之前的猜测,即乌军其实并不太在乎人员折损,甚至装备损耗也认为正常,但他们对于战果的追求还是很积极的。
在本轮反攻前,乌军的确有些心高气傲。接受采访的军官便表示,一开始以为在秋天就能到克里米亚,这也可以证实当时的乌军的确有复制哈尔科夫模式的想法。
不过在作战碰壁之后,乌军就比较清醒和现实些了,现在其对反攻的基调是:这并非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乌军需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对于俄军的状况,参战乌军认为俄军在其接受西式培训和装备的几个月时间里,准备了多层防御,埋设了大面积雷区;俄军在炮火和机动兵力调配上也有优势。不要低估敌人,俄军很强,也很狡猾。
不过乌军(军官)现在的士气总体保持尚好,接受采访的军官认为进展也还可以。
同时乌军也在寻找改善作战的方法,比如认为战前需要多进行准备,同时要善于侦察,找到俄军的弱点,然后逐步打开局面。
至于在广为诟病的新兵战斗力方面,乌军也有观点认为不论如何训练,也不可能完全做好战斗准备。在实战中,新兵参战两三次也就能成老兵了。因此对于新老兵的混编作战,以加速战斗力的生成,是目前乌军的努力的一个方向,这也证实了我们之前猜测乌军使用小兵群作战,以战代练的观点。
以上这些信息,只是参战乌军海军陆战队透露的一些侧面,如果这些话要是从我们嘴里说出来,估计又会被“假乌军”扣帽子成俄粉了。然而现实世界,真乌军的作战基本就是这样。
我们真要关心俄乌战事,还得多看看真俄军、真乌军说了啥,而不是网上那些表面狂热,而内里无知的粉丝们所炮制的海量垃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