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经济数据出来了,毫无意外,非常不理想。PPI下降4%+,CPI同比下降为负数,CPI环比好一点,增长0.2%,出口以美元计价下降14%,社融数据也是大幅度腰。
那么我们该怎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
其1,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缩的下行趋势中, 未经济形势会继续恶化。
其2,中国经济下行恶化只是暂时的,在今年4季度,中国经济将迎来企稳复苏。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现在经济这么差,今年4季度怎么可能会好转?也就是说,觉得第二种可能性不存在,这里我们首先不做价值判断一一当前经济形势究竟哪一种可能性更大,而是讲一讲超势与惯性的理论,目的就是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首先我们讲一讲一个有趣的物理学规律。中华文明的发育是从黄河流域起家的,黄河流域在地区上属于北半球。在农业种植的实践中,我们老祖宗通过对气候规律观察总结出24节气,这24节气就是指导农业生产的依据。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节气时点,一个是冬至,一个是夏至。
我们首先说冬至。
每年冬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对北半球最倾斜,也就是太阳高度角最小,是是北半球日照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日照最短,意味着这一天北半球从太阳获取的热量最少,理论上这一天应该是最冷的一天,但是我们老祖宗制定的节气却不是冬至最冷,最冷的是后面的小寒、大寒。实际上在小寒与大寒这两天太阳对北半球日照的时间是超过冬至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从立秋开始,地球气温就处于下降超势,太阳辐射地球的热量就开始下降,每天地球接受的热量和散掉的热量相比入不敷出,随着冬至的接近这种热量的入不敷出的缺口越来越大,冬全之后虽然日照变长,辐射的热量增加但是整体热量收支还是入不敷出的状态所以绝对温度还会继续下降。直到这个温差缺口补上,我们才会慢慢感受到气温的上升。
夏至同样如此,只不过刚好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