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张田勘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向大海排放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不断增加的核污水。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毁损。事后,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事故发生后,为了冷却原子炉里的核反应堆,福岛核电站向反应堆内注入冷却水,每天达150吨之多。这些冷却水被核反应堆污染之后无处安放,东京电力公司在附近设置了一些水罐来储存这些核废水。据估计,到2022年秋天,这些水罐的储存量将用完。
过去,日本政府屡屡称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是一直在试探国际社会,也遭到反对,但是现在日本横下心来一意孤行,再次引发全球焦虑。
01
核污染程度的评估
核电站或核武器爆炸后释放到环境中对人和生物影响最大的是放射性核素,主要有锶-89、锶-90、铯-137、碘-131、碳-14和钚-239等,由于这些核素的半衰期都较长,它们可以通过饮水、食品等进入人体,作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当然也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评估核素对人、生物和环境的危害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核素沉降到环境中的浓度,即放射性沉降物的浓度,二是核素或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量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放射性沉降物是指沉积在地面和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其浓度以贝克勒乐(Bq)来计算。福岛核事故后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沉积物有多少,目前并无确切的统计。
法国放射线防护与原子力安全研究所于2011年10月发表报告称,从3月21日至7月中期,事故大约造成27PBq(拍贝克,10的15次方Bq)铯-137释入大海,约82%是在4月8日前释入大海。这是有史以来观察到的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入大海。由于福岛海岸附近洋流比较活跃,造成放射性物质大量弥散。
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4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的3月至6月的4个月中,位于核电站西南约5公里处的福岛县大熊町测得的放射性核素铯的沉降量共计为每平方米683.6万贝克勒尔。除福岛县和因地震未能检测的宫城县以外的45个都道府县3至6月的合计沉降量约为14.4万贝克勒尔,但仅福岛一县就是其47倍。